父母的3大焦虑怪圈,你中招了吗?


一妈有话说
成为父母以后,我们特别容易陷入到焦虑之中。
焦虑的情绪,会让我们迷失了教育的方向,也会让孩子倍感压力,可以说是我们育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一妈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我们作为父母,往往最容易陷入的三大焦虑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有孩子以后啊,我们会发现人类幼崽和我们真的不是一个物种,他们小脑瓜里的想法和他们的行为总是让人难以理解。


你看,如果用成人的标准去理解婴儿的哭声,它不仅不会帮助你及时地解决问题,还会使简单的问题变得愈加复杂。
即便是我们成年人的分享思维也是历经了多年的磨练。另外,扪心自问,我们作为成年人,有时对自己心爱的东西,其实也是不乐意分享的,只是在综合考虑了情感道德等众多因素后做出了让步。但是孩子就不会这样了,不想分享,就是不想分享,如果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强制要求孩子,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自己的玩具,或者不懂得关键时刻维护自身利益。
你看,用成人的能力标准去要求孩子,是多么的自大。这样的做法无非是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给自己找了份优越感,对于孩子能力提升没有任何好处。
我们常说要平等对待孩子,这个“平等”是要求我们去降低自己的姿态,用孩子的标准平等以待,而不是向孩子提出成年的人标准,要求他的行为与我们平等。所谓平等,是用来“严于律己”的,而不是“严于律娃”。
当我们总是在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时,父母就会失去耐心,一直陷于焦虑的情绪,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啊!那么高的要求,孩子不可能达到,但是他又不得不生活在压力满满的环境氛围内,整个家庭的气氛都会变得剑拔弩张,紧张异常。

焦虑误区二:对于孩子特定年龄的特殊表现焦虑异常
这份焦虑来自于无知。
做父母,是一门需要亲力亲为的功课,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就是:提前了解孩子在下一个特定的成长阶段,可能会有的一些特殊表现,对于未来能有规划有预知,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不断地调整好心理预期。
但是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真的是太忙了,孩子的成长又太快了,稍有懈怠,就会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不能理解孩子在特殊时期特殊阶段的一些正常的表现。

焦虑误区三:喜欢和别人去攀比,觉得育儿有标准答案
成为父母后,我们遇见各种不确定性问题,会觉得异常焦虑,因此我们喜欢追着别人屁股后面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孩子这样是不是不正常?你的孩子是什么情况?
这样的交流多了,难免会生出攀比之心。
比如:
我的孩子为什么走路比别人慢?我的孩子为什么说话比别人慢? 别人家孩子都已经会认字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还大字不识? 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把英语说的像母语一样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还一个单词都记不住?
如果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惯式,就会经常拿着各种指标与他人去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就抬高自己对孩子的预期和要求。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设置了一个虚拟的集各家之所长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以为这个“别人家孩子”就是标准答案。并拿着这么完美的“标准答案”去要求自己的孩子。
可是,我们养的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不是有标准答案的“机器人”!

教育这件事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即便你想去比较,也要知道你所能看得见的全部都是参考答案!
你心中无数的“为什么”不应该去问别人,而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到底有什么特点,他的成长是什么样的?你应该靠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专属于自己孩子的结论。
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有些所谓妈妈群和过分仿照各种网上的“样板戏”,真的很没必要,本来你不去看那些聊天记录、一些“牛娃”的摆拍心情还很愉悦,还能看到自己孩子身上一点一滴成长带来的惊喜。看多了这些言语和“摆拍”,反而不能合理认识自己的孩子了。
以上这三种焦虑误区,囊括了最最常见的父母们的焦虑怪圈。
仔细思考一下,这三种焦虑误区其实是相通的,总结起来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要远离这些焦虑怪圈,也很简单,从“尊重”两个字做起,在教育这件事上常常保持一颗谦卑好学的心,少一些对“完美”的执念追求。
彼此放过,父母与孩子,日子都能轻松一点~

想系统学习尊重式育儿和规律作息,可以从一妈的新书《尊重式育儿:超实用的轻松育儿实操图文攻略》入手,随书附赠28天天使宝宝养成实操方案&价值599元的课程、经验贴、代金券等福利
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直接购买此书▼

↓↓↓点击下方视频,提前预览一妈的新书↓↓↓
历史推荐: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