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在五星控股集团召开的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董事长汪建国和大家分享了他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商业模式既是价值实现的载体,也是各项工作的抓手”,他要求五星控股集团在2021年要把所有精力聚焦在模式升级上,从而快速地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汪建国重点回答了为什么进行模式升级,什么样的模式是好模式以及如何构建商业模式,现场不仅干货满满,很多观点也是首次公开。特此转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们的商业模式有问题吗?
过去的一年,我们所有的公司都已经进行了模式的升级和迭代。我们不能说现有的模式有问题,但是我们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又有了新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我们直接感受到的是国运当头,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中国异军突起,经济持续复苏,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中国经济进入由内循环带动双循环的新时期;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关注股票的人应该也感受到了。
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我思考的是我们要抓住时代的机会,乘势而上,通过再次升级我们的商业模式,加快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实现。2021年,我们把这一年定义为“价值年”,价值创造、价值发现、价值实现是我们2021年的中心工作,我们不要分心,不要偏离这一中心,要集中精力,要聚焦。
商业模式是我们价值实现的载体。五星控股过去十年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多个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要记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未来我们能不能继续走向成功?能不能持续得到资本市场和社会的认可?我的理解是:仍然需要靠好的商业模式。
同时,我也认为,升级模式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抓手,我们要把好的思想、好的技术、好的团队融合到让用户、合作伙伴、资本和社会都能感受到的商业模式当中去。
今天,我想分别从“大和小”、“深和浅”、“上和下”、“虚和实”的比较来谈一下我对商业模式的理解。
1.商业模式的“大和小”
企业究竟做大,还是做小?

有人说做小,小而美。我认为,没有小而美,以前小可以美,现在不行,原因是什么?我们从资本市场看,美国10年来市值增加了三倍,但美国的企业总数减少了1/3,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部分小的上市公司被淘汰了或者被并购了。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产业是认知的贴现,增长的极限是认知的局限。做产业也要用投资者的眼光,做投资也要用企业家的思想,这是辩证的,我们对这个问题要重视。
小而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人说,那就做大?
但是,我告诉大家,大而不倒的时代也过去了。我们不能简单地追求排名。排名是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排名成就了很多企业,也害死了很多企业。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我们不要过多关注排名,不能简单地追求做大。
从“大和小”的维度来看,不是小,也不是大,而是强,最终做有价值的企业。
2.商业模式的“深和浅”
究竟企业该做深还是做浅?

对产业互联网来说,必须做深。消费互联网做浅没有关系,因为它大,它有流量。但是,产业互联网不行。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国联股份是很好的案例。涂多多做得最深,形成了相对垄断,之后又做了玻多多。玻多多在行业内也没有能与它抗衡的企业,再做卫多多等等,国联股份每进入一个行业,都是这个行业的龙头,目前国联股份有十几条主营线。
我们如何在某个行业当中做深,在某个细分领域做透?做企业未来没有其他出路,就是要做深做透,通过做深做透,提高你的竞争壁垒,提高你的护城河,形成你的核心能力。
3.商业模式的“上和下”
我们是一个商业企业,过去渠道为王、终端为王,我们享受过红利。在五星电器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展台,生意就能做起来。但是, “渠道为王”的年代过去了。

现在,我们如果仅仅注重下游的建设,注重网点的建设,可能不是我们的方向。未来一定是全链路,供应链是核心,“双控”才是方向,既控上游又要控下游,还要提高效率,还要有智能匹配,还要有倒置的供应链。
在“上和下”的关系方面,可能不是简单的“上”或“下”,可能要“上”“下”相容,要体现出产销合一,没有零售商,没有批发商,我就是经营这条“链”的“链长”。
4.商业模式的“虚和实”
2021年是我们的价值年,价值年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位就是把基础夯实、把风控管理好。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做经营,我们必须首先是风险控制,必须把企业做实。从价值观来说,就是诚信务实;从企业来说,就是把企业做实,我们每个人都去做一个本分的生意人, 把生意做好是我们的本分,把企业做实是我们的责任。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要回答四个问题,我概括为“三个清晰”和“一个可持续”。
1.要有清晰的目标市场和清晰的用户
你究竟做什么市场?你究竟做什么样的客户生意?你究竟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生意,这是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
那么,我们要打造模式,要优化模式、升级模式,首先就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不能说全国都是你的目标市场。有的企业还没怎么样就想全国开花,把红旗插遍全国,这肯定有问题。
2.要有清晰的产品和服务
清晰的产品和服务是我要问的第二个问题。无论做什么生意,无论什么模式,你都要回答你究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果你什么东西都做,对不起,敬而远之。因为什么产品都做,肯定做不好;什么服务都做,肯定也做不好,必须要有真正的核心产品和服务。
3.要有清晰的盈利来源
有人说,先规模后效益,有规模以后就有盈利了。对不起,产业互联网有规模以后不一定有规模效应,以前我们1个亿和10个亿的返利差距很大,现在没有那么大差距了。
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低毛利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去颠覆,我们必须要把毛利做出来,要把利润做出来。我们不可能做到赚钱不辛苦,但是也绝不能辛苦不赚钱,我们辛苦必须要赚钱。
以前企业靠大规模作战,先有流量,后有产值,现在这个流量思维必须改变,我们必须要通过做供应链,改变这一现状。
4.盈利是否可持续
能不能持续增长?能不能持续盈利?你的组织、文化、机制,工具、技术怎么样?能不能支撑你的企业持续发展?
通过前面商业模式的“四比较”和“四连问”,我得出的结论是:好的商业模式要有综合价值。我概括有这么几个概念:
1.必须做头部企业
必须做龙头老大,无论你什么赛道,什么细分市场,要么你在这个品类当中做“龙头”,要么在区域上做“地头”。总的来说,要做老大,必须坚定这样一个方向。只有做细分领域的老大,才有龙头地位。
2.必须有溢价能力
有了龙头地位之后,我们衡量的第二个标准就是要有溢价能力。价格要我们说了算,我们有定价权,这才是方向,这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如果没有溢价能力,价格说了不算,一定不是好的模式。如果有溢价能力,就能克服低毛利困境。
3.必须有顾客价值
顾客是基础,产品是灵魂,供应链是核心。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这样子的,你的客户怎么样?你是不是抓住了好的产品?如果抓到了好的产品,你的模式就有优势。如果你没有好的产品,仅仅是说我有很多网点,仅仅有好的客户,仍然不行。还有更重要一点,必须以供应链为核心。我们所有的企业,未来都要强化供应链能力的建设。

如果一个商业企业,没有供应链的能力,这个企业基本上不存在,这个企业不可能做好。所以,这个是我们可以去打造的。
4.要对产业有价值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是简单做好就行,要做创造性的事情,要对产业的升级,要对行业的进步有所贡献。
5.要有持续增长能力
资本市场衡量企业商业模式价值的标准首先问你跑得快不快,模式好就应该跑得快;如果跑不快,说明你的模式不一定好。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企业暴露的问题就会很多,而一旦增长发展了,有的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只有增长,企业才有价值,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佳药方。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必须要有综合价值,这个综合价值就是做头部企业,要有一定的溢价能力,要为顾客创造价值,要为行业做出贡献,最终实现持续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投资者、社会和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才能把我们的企业从大做到伟大。
当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模式之后,那么,怎么去构建好模式呢?我们要跳开构建模式来创造模式,有三点分享:升级思维、升级文化、升级组织,这些是模式打造的根本。
★升级认知
升级思维首先要升级认知。认知就是真相,抓不住真相,一切都是空谈。如果事情都没搞清楚,你无论做投资还是做产业,都不可能做好。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产业是认知的贴现,增长的极限是认知的局限。
站在月球看地球
解决问题要站到比形成问题更高的层面上。如果问题是在这个层面形成的,如果你还和它的层次一样,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升维思考,必须要站到比这个问题更高的层面上来解决。对于我们每一位来说,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要升维思考,要升维解决问题。
站在对方的视角换位思考
无论是对供应商还是客户,都要站在对方的视角来思考,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很多问题是视角的问题,比如一个茶杯,从我的视角看有茶杯把,从你的视角看没有,这个就是不同的视角,这也启发我们能不能换位思考,换个视角来看问题?
拥抱成长型思维
很多人是固定思维,用习惯的想法做事,对自己的能力不那么自信。固定思维的人容易表现自我,容易去证明自我,他感觉自己的能力可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越是想着证明自己,这是固定思维的典型表现。容易证明自我的人,基本是固定思维。
成长型思维认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如果他们发现有问题,发现能力不行,会把问题当作他们的机会,他们认为差距就是机会,容易接受挑战,接受困难,这就是成长型思维。
我们必须改变固定思维。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经营企业,某种程度都是靠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企业的命运,决定个人的命运。新的一年,我们整个企业,我们所有的干部,首先就要提高认知,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加认知边界,同时要升维思考,培养成长性思维,把困难当机会,把问题当挑战,把挑战当成长。
人人都是经营者
管理者思维是根据现有条件来做创造的事情,你给我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样的条件,就去做多少事。经营者的思维是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来实现目标,创造条件做加速度。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五星控股每个人都要做经营者,而不要做管理者。我们不需要传统的管理者,需要的是经营者。
文化是五星控股的特色,五星控股成立10年来,每一年都要在干部层面的文化年会上花几天时间,为什么?因为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文化有强大的力量。作为企业家、经营者,都要注重文化的力量。五星控股的发展,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给大家讲一个小案例。纽约这个城市之前犯罪率较高,几任市长都改变不了这个情况。有一个市长,也就是彭博创始人、纽约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他做了什么事情?把屋顶更换成白色,把一些涂鸦刷成白色,在公共空间里面,例如在地铁的中心广场放置钢琴,请人弹优美的音乐……就是这些小事,将纽约的高中毕业率提高了40%,犯罪率降低了三分之一。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人是受环境影响的,环境改变了,人就容易改变,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来说,我们的文化要注重环境的改变,环境改变了,人在环境当中就容易改变,我们要形成好的环境,良好的氛围,不仅是硬件的环境,还有文化的环境。
要有更开放的文化
我想通过“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比较来分享这个观点。“内陆文化”就是把自已的一亩三分地做好就行;“海洋文化”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喜欢和人交往,因为他们缺乏陆地资源,只有去合作。
在新的时代,资源是流动的,资源必须通过交往流动,有关系才有信息,交往才能产生机会,你不交往就没有机会。我们在新的一年,我们所有的企业未来要更加开放,要加强对外交往,不能坐商,也要行商,要主动跑工厂,主动跑合作伙伴。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宝藏的故事”。一个人做梦,老是梦到桥下面有宝藏,他就跑到桥下,把故事讲给一个人听。这个人说,我知道在哪里有宝藏,在一个山脚下面的房子底下。这个人一听,这不是我家吗?他回家去一挖,真的挖出了财宝。这个故事有点寓言性质,可能有演绎的成分,但它告诉我们,发现真正的宝藏要远行,在家里反而找不到。
我们需要多一些外围的信息,外围的行情,多一点交往,多一点关系建立,可能才有方向,所以要远行,不远行就找不到自己的宝藏,找不到自己的机会。
引进狼性文化
虽然这个是老故事,但是还是想和大家分享。究竟是坏人对企业破坏大,还是那些看上去很好的小白兔对企业破坏大?小白兔可能危害更大,坏人一般大家对他警惕性较高,小白兔人缘好,但是不出业绩,而且繁殖很快,一个小白兔可能会生下一窝小白兔,一窝小白兔会繁殖更多小白兔,不干事的小白兔越来越多,危害就越来越大。
对企业来说,我们强调文化的温度,但是,引进狼性文化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狼有4个特点很值得现在的五星控股学习:
第一,狼有危机意识。狼运动量大,消耗高,总担心自己饿死,危机感特别强,到处找食。小白兔遍地是草,整天阳光灿烂,整天蹦蹦跳跳,没有危机感,这就是狼和兔子的区别。
第二、狼嗅觉灵敏。狼打猎的时候非常敏锐,反应很快,小白兔不行,小白兔耳朵也不灵,眼睛也不好,眼睛红红的,看东西看不清楚,狼不一样,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第三、狼攻击性强。努力进攻,不达目标不罢休,越是困难,越要去挑战,越是爆发力强;小白兔懒懒散散,没有爆发力。
第四,狼团队合作意识强。狼是群居动物,头狼一启动,群狼就都跟着走。我们现在有些人没有狼的精神,还在怀疑任务能不能完成,是不是高了?是不是应该这么做?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我们要学习狼的团队合作意识,要头狼带领大家冲锋陷阵。
任何的好思想,任何的好文化,最终行动的落脚点还是集中在人上,最终的动力还是在组织上。
要形成自驱型组织
我们要打造自驱动的组织,让员工自动自发,达到“飞轮效应”。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大齿轮、小齿轮一起转起来。我们要通过文化、机制、技术让小齿轮转起来,要让小齿轮自动自发,一定要实现自驱动。
打造“变形金刚”式组织
什么是变形金刚呢?在同一个底盘上,像搭建积木一样,结构变化不穷。随着战略调整,业务发展的需要,组织可拆可合,可增可减,柔性发展。今年我们推出了BP三人小组,通过战略、人事、财务、管理等职能的混搭,以三个人的团队搭班子的形式,赋能子公司的经营,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是,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很多伟大的企业,都是在组织的变革中进步的,无论是美团、阿里还是京东。尤其是京东,其组织变化非常之快,变了就出成绩,变了就有变化。
我们也要想想,我们动一动是不是好,简单动动是不是就可以了,还是要大动?特别是人,这是我们反思的地方。原来是创业阶段,现在是发展阶段,发展阶段需要更多人才,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可能是我们要注意的方向。
打造小微化组织
很多企业发展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去中心化。以前,资源在老板手上,信息也在老板手上,你听我的就行了,现在不一样,现在资源都在员工那里,我们要更多的组织小微化,要多一点经营单元,一个人就是一个经营单元,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薇娅就是企业,李佳琦也是企业,只要能干就可以。我们要强后台,小前端,前端要小,后台要强,经营单体要增加,这是组织的发展方向。
打造创造新型组织
这个组织不一定是真实的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虚拟组织,可能是社群组织,也可能是合伙人,我们这方面的思想更要解放。我们现在投资的很多新兴企业,在裂变中靠的都是合伙人。
比如,前两天看的一个饰品连锁店项目,我以为是老板自己干的,她也有好多外面的合伙人,她上来就说我们在每个地方找合伙人,我把技术给他们。现在做火锅的企业做得很快,做饮料的企业发展很快,他们的供应链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标准掌握在自己手上,营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找店自己去找,投资自己去投,这方面可能对我们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些组织的方法可能也许行得通。
上次给大家介绍《认知盈余》这本书,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告诉我们,在如今这个年代,多数人有知识,越有知识、越有文化的人越有盈余时间,《认知盈余》带来了我们为彼此创造机会的机会,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做分享。作为组织,作为企业,我们能不能把大家的业余时间,在一个平台上做分享,做模式探索,做经营地探讨?我们通过认知盈余来发现机会。
2020年集团推出了“人事双核”,以人为核心,每个人找到你需要做的项目,形成“中层负责、全员参与、高层支持”的工作方式,通过一年的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要持续地改善,“人事双核”所有的干部,承担的都是和以往不一样的任务,都是经营性任务为主,把重要的事情项目化,分清责任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