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肥猫
说起拆迁,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天降横财。
在某些热门地段,拆一套房甚至就等于给了全家人几辈子的保障。
可前两天,我却在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一位大三学生,家在深圳龙岗的房产被拆迁,赔了10套商品房。
加上原本福田的一套,罗湖3套,还有在惠州的商铺,总共有14套房+商铺!
令人吃惊的是,这突如其来的财富,并没有让他欣喜,反而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中产阶级,所以上课开始不认真,考证动力也不足,认为这样的生活很堕落。
于是发帖求网友骂醒,求告诉社会现实。
底下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你是来炫富的吧?”
“14套房!我酸了”
“人生赢家!”
“还想求骂醒,我看你是来骂我的吧?”
在我看来,这位同学是真的凡尔赛。
也许是身处象牙塔,没经过生活毒打,所以对现实不太了解。
不管骂不骂醒,只要不沾赌博和毒品,几辈子都无忧了。
要知道,单单是福田那一套房,就是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根据最新房价,福田区均价10万元一平方,算它是小户型50平,也值500万。
一个优秀大学生即使毕业后开始稳定月入过万,也得不吃不喝40年才能攒够。
不得不说,这位同学是幸运的。
但身在福中的人,往往很容易忽视人间疾苦
不禁想起曾经王思聪和花千芳在微博的互怼大战。
一句“2019年了,还有人没出过国?”遭到了众多网友的吐槽。
有条高赞评论是这样的:
“不瞒您说,我上大学了才刚出省。”
有数据统计,中国出过国的人数不超过一个亿。
也就是说,整整有13亿人没出过国。
不仅如此,还有10亿人从来没坐过飞机,6亿人没碰过网络。
也许是近年来网上充斥的各种浮夸舆论,像“煎饼大妈月入3万”“实习生月入5万”“月薪一万是讨饭、年薪百万遍地走”等。
无不给人一种大家都很富有的假象。
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
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月薪5000元的,就已超过全国90%的人;
至于月收入过万的,仅占约5%。
这才是普罗大众正常的工资水平。
多少人才刚刚温饱,不要说出国坐飞机,甚至连火车都尽量不搭。
谁不是在为生活奔波,为了赚那一点钱而奋斗。
很多时候,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有人都不得不用比钱更宝贵的健康,生命,时间,尊严……去换取。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有句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对于一些从小衣食无忧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难设身处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想起知乎一个很火的提问:
“因为穷,你做过什么卑微的事情?”
网友@king 讲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把贫穷所带来的困乏,体现得淋漓尽致:
高中时住校,中午点一份凉皮外卖,加上红包减免实际消费3元多,备注加辣。
吃完凉皮,汤料留到晚上,泡份白水面条,挑到中午的凉皮汤里拌着吃。
还得估算当天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就少吃点面条,作为惩罚。
周五晚上放学,走16里路回家,跟朋友说想散散步,就是为了省下2块公交车费,买包肉类零食,给家里晚饭添荤。
高二以前基本都是吃叶子,到高三食堂换了老板,才能偶尔吃上肉。
读大学送外卖挣钱,暴雨夜赶时间飙车,摔断了膝关节韧带,还伤了腰。
每年寒暑假回家,单趟48小时只能买硬座。
从垃圾桶里捡的充电宝,修了三四次,居然用到了大学毕业。
多亏了读书用功,毕业后找到了8000月薪的工作,才终于逆天改命。
读书让这位网友脱贫,但学历不够的,就只好继续为钱熬日子。
抖音上,一个农民工小伙刚发完工资就去买了一箱牛奶。
他满脸笑容告诉大家,自己最大的愿望是以后每天都能挣到300块钱。
这样就可以带着把他养大的姑父,去坐一次高铁,坐一次轮船,见见外面的世界。
还有那个春运期间走红网络的河南男子邢万强。
对他来说,能吃顿肉就是件幸福的事。
在外辛苦奔波的日子里,别说吃肉,只要有一天不干活,没赚到钱,到晚上他都会不舍得吃饭。
因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
为了养家,他只好把苦和累都留给自己。
很多时候,你没穷过,真的无法想象,有的人可能只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在中国,多少人的收入根本不敢妄想成千上万,而是一块钱一块钱叠起来的。
王尔德说过: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这个世界上,除了有天空,有大地。
更多的,还有那些被生活逼迫到低入尘埃的芸芸众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穷变成了一种原罪。
在不少精英眼中,穷的根源是懒,是不努力,是不想办法去提升自己。
但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却在《我在底层的生活》中,打脸了这种论调。
为了体验不同阶层人的生活,她曾“卧底”贫民窟一段时间。
作为一名女博士、大学教授,妥妥的社会精英,在开始贫穷生活前,也曾格外自信,坚信优秀的自己只要足够努力,就能从底层爬出。
可接下来的一切,却颠覆了她的认知。
芭芭拉尝试的第一份工作,是服务员。
为了尽量节省房租,她经过重重对比,找到了一间月租500美元的住处。
这里没有热水,没有冷气,没有纱窗,没有电扇,没有电视……
原以为自己的环境已经够差,但看看邻居们,简直惨不忍睹。
有人穷到要和一群人合租一个小间,连地板位置也不够他们同时睡。
有人甚至连一丁点租金都出不起,被迫露宿街头,或是在一艘等待修理的船上歇息。
而且,这破旧不堪的地方,距离工作地足足有48公里。
幸好,芭芭拉留了一手,她自带了一辆车子,不然这里交通不便,真不知道该怎么去上班。

每天早上,芭芭拉不到5点就要起床,驱车赶往店面。
从8点工作到晚上10点,饿得眼冒金星,却发现扣除房租,只够买一个三明治,根本不够填饱肚子。
她也想过如何用最少的钱吃饱,那就是煮一大锅扁豆吃上一星期,可是却连一口炖锅都买不起。
更雪上加霜的是,长期高强度体力劳动带来的身体不适。
这对没有医疗保险的底层打工者,简直是致命一击,毕竟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自费买药。
只能咬紧牙关“用工作撑过去”。
之后,芭芭拉还做过女佣,超市理货员等6种不同工作。
但无论在哪个城市,她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身处底层,必须永不停歇高强度劳动,一周工作7天,才能换来基本温饱。
收入只要中断一天,生活的重担就能把他们压垮。
更重要的是,芭芭拉只是去体验一下,而不是长期生活。
否则,那将是更残酷的挑战。
所以,是穷人不努力吗?
他们只是没有改变现状的机会,没有试错的成本。
被掏空的身体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自我提升。
到最后,只能沦为一个麻木的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他事情。
所以,当你站在安全地带的时候,请不要嘲笑处于危险的人挣扎的样子有多难看。
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那样: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曾经有朋友跟我抱怨说:
“生活实在是太难了,要买房,要还贷,要给丈母娘彩礼,还要被老板压榨,什么时候我也被拆迁就好了。”
我告诉他:
“累的时候,幻想一下并无不可,但别让抱怨侵蚀了信心。”
也许,世界是有所不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中了头奖,得到一张去罗马的机票。
但更多的普通人,都在通往罗马的路上奋力前行。
穷,不至于食不果腹,富,不至于挥金如土。
生活很苦,但从他们的眼神里,仍然能看出坚毅与希望。
我们无法掌控世界,能做的,只有努力一分,向前一步。
正如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里说的:
“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
这个世界上,有人在承担你无法忍受的痛苦,也有人在比你更努力生活。
生活虽苦,我们更要善于寻找生活中那些让人开心,给我们力量的小确幸。
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也没有那么糟糕。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
“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END—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你对生活最扎心的感悟 
“点赞”“在看”
分享好的价值观!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