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材料科讯 关注我们---
最新上线的Science参与单位达到7个,但均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第一单位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omas P. White教授和Kylie R. Catchpole教授课题组。

在钙钛矿-电荷传输层的界面处插入聚合物钝化层可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但是,许多这样的层是不良导体,导致在钝化质量(电压)和串联电阻(填充因子,FF)之间很难达到平衡。本文作者通过引入一种纳米模式(纳米棒,TiO2)的电子传输层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修改钝化层的空间分布,在钝化的界面形成了纳米尺度且定域的电荷传输通道,从而提供有效的钝化和出色的电荷萃取。通过结合纳米图案化的电子传输层和无掺杂剂的空穴传输层,作者在1 cm2 大小的太阳能电池上实现了21.6%的认证能量转换效率和0.839的填充因子,并实现了湿热条件下封装电池可以在1000小时后仍保持约91.7%的初始效率。在更小的电池(0.165 cm2)中获得了23.17%的效率以及1.24V的开路电压和0.845的填充因子。
正文主要是以下三个大图,分别是实验图(具体操作可参考论文正文)、仿真图、以及稳定性测试图。
实验图
仿真
稳定性测试图
论文DOI:10.1126/science.abb8687
对于钙钛矿这个方向的研究,我们已经发过相关推文,部分如下。小编个人感觉现在如果有人想入手钙钛矿,稍微有点晚了,参考链接1:
本文由小编自行编译,由于水平有限,不保证该报道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一切以论文原文为准,本文用意只为给读者提供最新论文概述信息,图片版权均归属于《Science》期刊。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Material (Mater) News 材料科讯 诚意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扫以下小编微信二维码可进材料科讯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