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正式发布于 2011 年 1 月 21 日,到今天正好十年。
那一天,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一共发布了 8 条微博,以转发和互动为主,互动对象应该都是微信团队成员。这 8 条微博,至少 5 条是在讨论这款刚上线的产品。他的头像是尼古拉斯·凯奇,他的签名是「我所说的,都是错的」,昵称是 allen,字母都是小写。
根据他的饭否记录,微信第一个版本于 2011 年 1 月 12 号晚上提交到应用商店。9 天后,第一个版本正式发布。
不到 24 小时,微信在苹果应用商店社交分类免费排行榜已上升到第二位,超过了新浪微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正在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当日,排在首位的是 QQ。顺便说一下,排名第四的是 QQ 空间,第五则是人人网。当时互联网用户的手机上网方式还是以 Wi-Fi 和 2G 为主,3G 因为历史原因,用户量不是很高。查了一下,2011 年末,国内 3G 渗透率才 13%。
和很多人的记忆不同的是,产品刚一发布,虽然引起了互联网从业群体的ji极大关注,但并没有出现一面倒的「好评如潮」,毕竟 iOS 版本和安卓版本( 25 号才发布)刚开始不能「互通」。现在还能找到应用商店里,挑剔的用户对微信的各种差评:不能直接发短信,差评;有了 QQ,为啥还做一个微信,差评……

恐怕没有几个人能预见到十年后这个「小产品」会是什么样子,但有趣的是,在上线当天,微信团队有位技术高手在腾讯微博上说了一句:「迟早把 Google 那块蛋糕抢了」。
现在看,这款「蛋糕」确实被微信拿到了,微信早已从现象级产品成为国民级产品。
产品发布两天后,张小龙在饭否上写了这样一句话:
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他真的不善沟通么?从认识他以来,我倒是觉得,恰恰相反。只是,「有一天有许多话要说出的人,常默然把许多话藏在内心」。
这十年里,微信的产品理念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抛开微信商业上的成功不谈,放眼中国互联网,也没有几个团队能在产品层面上做到微信这样纯粹。坚持一年,容易,坚持十年,就是传奇。
这当然是因为微信背后这个人的独特品味,以及他对产品的深度思考。然后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一以贯之的坚持应有的产品理念。
如何描述微信?这个人刚在「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的演讲中做了回答:
如果非要用两个词来描述微信,我想,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
对于「连接」,普通用户不难理解,今天的微信,已经可以连接一切,无论是人还是内容。
而说到「简单」,即使他做了解释,很多用户或许并不能理解或者不够满意。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微信的简单,类似 Unix 系统呈现出来的简单,或是类似于质能方程所呈现的简单。但这种简单的背后,又有极高的技术和产品复杂度作为支撑。
很多人并不知道,连接和简单这两个理念,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这是他当年的一条饭否:
网络尚未普及的时候,产品必须依靠功能多来取胜,并且产品是自成一体的。网络普及后,才催生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产品极简,反而有利于在网络这个大生命体中自我繁衍,并且产品是面向连接的。

2010-12-15 16:03
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有不少用户对微信不够满意,喜欢找微信边边角角的毛病,求全责备。换了一个人,换一个团队做微信,能做得更好么?我不知道答案,哪位知道的话,麻烦告诉我一下,也可以告诉所有人。
谢谢微信,过去的十年,给我带来了无可替代的价值,微信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微信改变了我的生活,并且这种改变还将持续下去,我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改变。

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向微信致意: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题图:来自「微信之夜」的开场视频。
微信发布的那一天,我在做什么呢?从微博上翻到了一些历史记录。那一天,我在出差,所以时间比较空,当天一共发了 16 条微博。

北京机场当时已经提供了无线服务。这在当时,是个进步。
这几年,我给微信提了无数的产品建议和反馈,还真有一些小建议有幸被采纳,很惭愧,算是为这个产品做了一点微小地贡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