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太累,没有发文,今日还是太累,没法写长文,但还是想要能写一点儿是一点儿。
《拆弹专家2》这部电影,只看了一小半,不过关于记忆损伤的主题,非常非常打动我。
==
豆瓣电影剧情简介:
“香港某处发生爆炸案,前拆弹专家潘乘风(刘德华 饰)因昏迷于现场,被警方怀疑牵涉其中。苏醒后的潘乘风只能一边逃亡一边查明真相,然而,他的好友董卓文(刘青云 饰)和他的前女友庞玲(倪妮 饰)却给他讲述了两段截然不同的经历。有计划的爆炸案接二连三发生,真相却越来越扑朔迷离……”
==
影片中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
程序记忆没有受损。
所以随时可以打架,而且身手矫健。
但是,陈述记忆部分,就完全丧失。
==
29m30s开始,到第30m55s结束的台词,是医生和办案警察的对话:
医生:
病人大脑受过严重的震荡,导致“创伤后失忆”,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在医院。
警察:
有没有可能是装的啊?
医生:
他可以骗到你们,但是绝对骗不了这部机器。
大脑颞叶内侧的海马体,
是负责短期和长期的记忆。
核磁共振照到他大脑颞叶内侧不活跃。
表示他缺乏记忆活动。
明显是受到了损伤。
警察:
会不会恢复?
医生:
这个不一定。
有的人好的很快。
有的人会因为外来的因素而逐渐康复。
而有的人会一生都恢复不了。
海马体受损只会影响他的“陈述性记忆”。
例如他不记得自己去过哪里,做过什么。
并且不记得自己认识的人。
至于一些习以为常的技术型操作。
例如洗脸刷牙,开车用电脑,
这些不会受到影响。
因为这些是早就存在于
我们潜意识里面的“内隐记忆”,
是不需要靠意识去记住的。
失去“陈述性记忆”的病人,
有可能性情大变,会发展一些新的概念。
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是非观。
甚至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
英文中有一句话:control the narrative,失去了陈述记忆,失去了人生叙事,其实就丧失了生而为人的意义,人还是活着,不过就好像没有人生意义和目标的机器人一样,只有功能性,没有目的性。
不知道哪一种人生更悲惨。
我有时候觉得脑力不济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样空有一腔热情或幽怨,却不再有能力,就像洪七公丧失了武功一样,只剩下疯疯癫癫。
但是假如丧失了陈述记忆,却仍然拥有一身武功,岂不是更可怕?
这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能力和愿望是否相匹配。
==
有时候会觉得能力是确定的,就像学理科的人,就可以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值得追求,而不用过多忧虑意义的问题。
今日朱曰忠老师忌日十周年文章刚好过万,朱老师曾经就感慨学理科的人不用
忧虑意义的问题。
有能力而没有明确人生观的人,可能就会成为彻底工具人,被人所利用。但是只找到人生意义,却没有武功的人,就像创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位程序员)的笑话。又有点儿像饺子馅和饺子皮不知道哪个先用完,最好两边都刚刚好用完这样搭配完美。
有朋友曾经跟我说,一点儿都不希望活太久,希望能力用完就尽快消失。
我还没想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生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