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惠娟
水缸里的鳜鱼约莫还有两三只,各个肥美、个儿大,未及鱼儿和观众反应,老朱已经掐了一只大的上来。
鳜鱼刺少肉厚,新鲜的蒜瓣肉,白嫩且细。
老朱片好之后,给它裹上一层粉,拎起鱼头轻轻抖动几下,再舀上一勺热油从上至下淋下去,嗞啦作响,香味似乎要从屏幕里飘散出来。
松软有嚼劲的带皮腊肉扣肉、煨了好久的老母鸡汤、一口一只的小笼包,还有满屋子飘着的薄薄一层白色水蒸气……老朱准备的团圆饭快要上场了。
这是《饮食男女》的经典开头。
李安最擅长讲中国文化,除了拍电影,他最爱做饭。当坐在镜头前,他也恰恰选择用《饮食男女》的一桌饭讲中国人的家文化。
李安选用了最典型的一种。
团圆饭。
01
不过是饮食男女
比《饮食男女》的团圆饭再典型一点的,那就是在前面加一个定语“春节”。
顾名思义,即要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家人吃特定的地道食物,我们说的年味80%和它有关。
为什么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吃,而且春节这餐饭还这么非比寻常?
“年,谷熟也”,早先大多谷物一年只长一茬,我们老祖宗一年到头的期望全都在这里。丰收之际,也是节庆之日,从土里刨食的老祖宗自然要吃自己种的、自己养的最地道的食物,既是犒赏自己,也是休息、团聚和祝祷的仪式。
春节成为重要节点,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那么大,每个地区风土有别,作物和生活习惯也自然有别。
例如离春节不到一个月,偶然发现身边的广东人已经开始搜索牛肉丸了。广东人对地道的牛肉丸有种执念,非得要弹到可以当乒乓球打的牛肉丸,如果春节的餐桌上没出现它,这个节就过得不正宗。
电影《食神》中像乒乓球弹跳一样的撒尿牛丸
当然,哪能个个像广东人那样一定要吃牛肉丸。河南老乡一开口就是一份8个水煎包,油炸高碳水,价格实惠,冬天早上来一份热腾腾的水煎包再去干活儿最有劲。
浙江人、上海人又不一样,这么大的量,他们觉得不精致。他们的地道吃法,要么蒸,小小一只,小笼包皮包馅儿多,汁水多,要么片火腿,一小片一小片入口。
所以李安抓的很准,一家一村,一城一地的风俗,都在那桌菜上。现在的我们忙了一年,和家人吃着最熟悉的食物,同样是奖赏这一年的辛苦,也提醒漂浮的自己家在哪儿。
02
想成为无差别的人吗?
去年,所有人过年的心情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冲淡。
今年,各地鼓励就地过年。仿佛我们担心的预言正在加速度地成为现实,即年味淡了。
我们从土里刨食、出门就能见熟人的乡里人逐渐变成陌生社会的都市人。物质如此丰盛的时代,即便身处广东的你想挑战重庆的牛油火锅,在网上下个单,不出意外,最多一小时就能尝到。
人的情感复杂之处在于,极大的便利之后,往往伴随着极大的失落感。
我们在大城市里吃得越来越像,玩儿得越来越像……逐渐成为无差别的人。而且,获取越容易,过年备年货那种延迟满足感带来的兴奋和期待也越弱。
本质上,我们都不想成为无差别的人,所以仍坚持要用地道的年货来守卫自己的身份。即便过年的方式注定回不到过去,但独特的味道可以继续建构。所以每到过年关口,大家格外重视准备地道的土特产这一仪式。
只是,对于很多在外打工的人来说,猪蹄在哪都能买得到,但吃起来和贵州家里的味道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托人去老家寻,每次只能带一点点,还不够解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开始去淘宝上寻那些心心念念的土特产。
提前十天半个月就想好今年的采购攻略,等年货节开始,忍不住和家里人或者同事、朋友炫耀:“我今年又抢到了那家的香肠,巴适巴适”。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不知不觉又回来了。
仿佛在淘宝上,不论多远,我们都能吃到地道的年味。大家对地道年味的坚持近乎信仰般存在,而淘宝正好满足了它。
换句话说,淘宝围绕“地道年货”这个命题做的是连接和延续的事情:用的是技术工具和电商模式,但依托的理念是弥合城乡隔阂、把遥远的亲情连接起来,另外,也让传统的地道风物和古法记忆在流通中延续。
小时候,大人提前准备好了美食放在高处,你心心念念却只敢偷吃几口,等到年三十才放肆吃。现在换到淘宝上,情节变成,在北上广漂着的你提前选好家乡的年货,接着下单,兴奋得等着收快递。
嘿,常年在外飘着的都市人,在网上买土特产可能是感受地道年味的最可行的方式。
03
问题不是匮乏和丰盛
所以不管物质匮乏还是丰盛,每到春节这个时间点,我们必然会像以前一样准备土特产,对相关的仪式如数家珍。
只不过,现在我们在地道的食物身上祈求的不是来年的风调雨顺,而是通过家乡的食物标记我们的来处,还有已经沉淀下来的集体记忆。
文化研究者埃尔说,这是一种“记忆术”,它赋予我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以稳定性,取消易逝和短暂带来的不安感和漂泊感。那些漂在都市的异乡人,最需要通过它来找到精神故乡,哪怕是来自家里的一袋大米、一缕香肠的肉香味都能让他成为“有根之人”。
这六年,人们逐渐养成了买地道年货就上淘宝的习惯。看到第六年上新的年货,四川长香肠可以耍双截棍,陕西一根裤带面可以拉到跳绳那么长,湖北洪湖莲藕嘎奔脆到像吹笛子……土味儿却真实,凭这就能辨认出自己家的那一味也应该在这里。
我们通过地道的年货储存家和身份,但在此前提下,人们也跟随时间的变化重建和更新记忆,比如把淘宝这类电商纳入过年的范畴,以应对生活的不确性。
不用死磕传统,不用原封不动,加入新的过年方式也是过年。这样即便疫情反复,即便现实距离不可逆,人们仍可以保留“好好过个地道中国年”的愿望。
不用特意托人人肉带回,自己在页面上感受备年货的欣喜;暂时不建议见面,那从网上给家人寄一份家乡的地道年货,告诉他们我始终记得回家的路。
地道年货,滑动查看更多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张惠娟
策划 | 胡万程
统筹 | 张鹏霞
排版 | 粟静姗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