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们办了第一次读者观影团,提前观看了22号正式上映的进口片《指挥家》。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史上首位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里克为了完成职业理想所做的奋斗与牺牲。
看片后我们的读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电影有很多值得交流的话题:女性职业空间、性别歧视、社会训诫……安东尼娅是1902年生人,你会惊觉她的境遇居然可以穿越100多年让现在的女性共情。近几年看尤其惊心动魄,胶片在倒放,过去可能是未来。
电影从女主一文不名的时候开始拍,她出身底层,在音乐厅当清洁工,却有成为指挥家的梦想。演员不是特别漂亮,但演出了聪明坚定、野心勃勃的感觉,眼睛又圆又大,每当她看向台上的乐团,能看到毫不掩饰的欲望,非常具有攻击性。
她干了一件出格事,自己拖一把椅子到贵族们中间坐着听音乐会,结果当然是被开除,后来她就一门心思想办法学音乐。
故事的前半段,可以用女主嘲笑大会来形容。女主只是想从事一份“高贵”的职业,就成为了天大的活体笑话,走到哪、谁听到都要忍俊不禁。
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在一场名流聚会上,女主不惜被开除也要听的那场音乐会的指挥家认出了她,问她当时为什么抱着乐谱,她犹豫要不要说。这名指挥家既是偶像也同为荷兰老乡,看起来超级绅士,于是女主想了个折衷的办法,用荷兰话只说给他一人听,然而对方马上就把这个秘密转述出来。
全场上流人士哄笑,用温柔高雅的词汇交流和村头大爷唠嗑差不多的内容:啥,女人也想指挥人啊?是她疯了还是我疯了?女人配吗?
女主生气地为自己辩解,把她噎回去的是指挥家的妻子,一位曾经的歌唱家,结婚即刻失业的她用过来人的优胜姿态对女主说,美国梦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女主家从荷兰移民到美国。)全片最让我生气的地方就是这里了,本来最该理解女主的是她,结婚是什么脑摘除手术把她的过去摘掉了吗?
学音乐的梦想得不到任何支持,女主一边打工,一边到处去碰钉子,找音乐家辅导。一个特别真实的细节,她去拜访一个音乐家,音乐家的妻子带着一打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厨房里忙,音乐家看见女主,娴熟地指挥她去帮忙泡咖啡。想到刚工作的时候小团队开会,每次结束领导都会让女生把桌上的东西收一收,什么时候他们才会发现男生也长了手?
音乐家给了女主一次机会,以为她会扫地僧惊艳全场吗?不,她钢琴弹得很糟糕,弹了一小会就被叫停了。
短暂的错愕后想通了这段情节,女主为什么糟糕?因为她是个女人,从小到大得不到任何教育资源。她的钢琴是垃圾堆里捡回来的,贫民区的破房子不隔音,她必须用布盖着琴顶弹不出声的琴,学了个寂寞。
特别佩服女主,社死现场,任凭冷嘲热讽面不改色。音乐家说放弃吧你不行,回家生孩子。她像吵架一样硬气:你教我,我就能学会。
捋捋这个流氓逻辑:不让女人受教育,然后说女人没才能,接着鼓吹因为无能所以不值得教育。垃圾话都让一张嘴说了。
直到今天,只有男人看不上的职业女人才能是“天才”。电影里的交响乐手只有男人,不给女人资格报名,然后到处说女人不懂音乐;现实里女人不适合学习挣大钱的理科,再粗心大意的女人都特别适合做家务。事实上最早的程序员几乎都是女性,那时互联网还不是大金矿,官方的就业指导说这份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职业非女性不可。
流氓逻辑衍生出另一个问题,最初那批想做点什么的女人,必须寻求男人的帮助,资源只在他们手中。结果好么,出头了是靠男人,没出头更说明女人没用了!
有意思的是,男人们斩钉截铁地认为女人不行,却会本能地被有生命力的人类吸引。音乐家宁愿把目光放在土了吧叽的女主身上,也不看辛勤带娃的糟糠妻,存着私心答应了教学请求。
女主还吸引了音乐世家的高富帅男主,他们有一段浪漫的故事,直到男主为了把女主绑在身边,动手阻截她的事业。他俩很唏嘘,契合时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可男主生活在那个环境下,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
彼时彼刻女主的经历,新鲜得像此时此刻刚出炉。音乐家教出一点起色就自信满满地来搞性骚扰,得不到就恼羞成怒,要毁了这个不懂规矩的女人。如此有修养、和那些老男人不一样的男主,求婚被拒后一样咬牙切齿地诅咒女主永远不会成功。有点点无能狂怒的小丑样。
虽然男主后来成长了,但电影最让我惊讶的点在于,女主在认真考虑要不要选择男主的时候,摆在面前的是清晰的绝不可能有交集的两条路:结婚必须放弃一切自我、爱好、梦想,没有中间缓和区。原来在那个年代,女人根本不能在家庭身份下保留一个自我身份。
这就好比说人有两条腿,男人和女人都在街上走,今人的烦恼是老有人问女人走路时两条腿怎么平衡,你心说这是什么鬼问题,然后突然发现,原来以前没有这个问题,女人一结婚直接砍一条,齐根砍得干干净净。
女主要追求 “人”而不是“女人”的自我价值,只好自砍一腿、舍弃情感需求做“怪胎”。
想当人的女人变成了不是女人也不是人的第三性,反对女主的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男性,有乐团里被女人指挥一下就好像奇耻大辱的男乐手,也有同性别的女人。贵妇们特地组队来屈尊相见,花里胡哨地站了一排,仰着头告诫她不要丢女人的脸。
女主付出了那么多,并没有被许多人接受或仅仅是理解。虽然电影的结局很辉煌,女主站在舞台炫目的灯光下,曾经爱她恨她笑她的人都在下面看她的背影
观影后年纪小的读者在我们的群里感叹:我原以为只有中国在历史上会性别歧视,没想到在发达国家甚至全世界也一样,有点出乎意料。其它读者回复她:了解一下国际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即使是小读者也春江水暖地察觉到中国女性所处的环境。前几天一篇关于《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文章刷屏,文中描述了今天中国女性的职业空间:首先是机会少,每100名男性在职场,同时只有83名女性得到了工作;同工不同酬,同一岗位上,女性只拿到男性64%的薪水。
我有个朋友说他们现在很愿意招女生,因为女生的能力下限高,再怎么也不会太差,但男生要么很好很有野心留不住,要么能力差到没边,但即使这样,公司还是默认男生优先。
生活对每个人都不容易,但对一个性别的人特别不容易。电影女主的原型安东尼娅是历史上第一个女指挥家,但音乐史上甚少有女性的名字存在:全球排名前20的乐团没有女性首席指挥,世界前50位的指挥家里,没有一位女性。
她奋力一生只敲开了门,里面的人没有让她进去,也没有让后来那些进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