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并加星标,关注临床科研”
本期关键词:学术造假;SCI论文投稿;Springer出版集团
2021年1月18日,自然简报(Nature Briefing)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信息:Springer出版集团旗下的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纳米颗粒研究杂志)再度成为投稿欺诈的牺牲品,目前已经发现了19篇有问题的论文。
而本次投稿欺诈的组织协调令人震惊,以至于期刊编辑部发表的声明中,几乎声泪俱下:

“我们粗心大意了吗?也许是。但是谁会想到,科学诚信欺诈会发展到这个程度。即他们先构建一个网站域名,然后以知名专家名义在我们期刊提出一个合理而有趣的特刊却只是为了发表几篇论文!!!

实际上,这不是Springer第一次受伤害了。生物医学人最熟悉的是2017年4月20日
Tumor Biology
撤稿事件,一次性撤销了来自于中国的107篇稿件,原因也是2012-2016年期间的伪造同行评议。

本次学术造假
更有组织性,并充分使用了黑客技术。
第一步,欺诈者与编辑部沟通,提出专题。
不过,欺诈者是冒充了一位受人尊重的杰出科学家(“学术大咖”),与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杂志沟通,并提出,有必要增加一个“the role of nanotechnology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n healthcare(纳米技术和物联网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的专题。而当时,期刊主编一直在寻找做横向课题的专题,以接收更具创新性的论文;所以“学术大咖”的专题提议太及时而准确了。
欺诈者的电子邮件高度模仿了真实大学的电子邮件。
杂志编辑Pinna当时检查了该电子邮件,却未能识别出有问题。并且,被模仿的电子邮件域名分别是英国和德国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知名大学。
期刊编辑无奈地说,

“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进一步的沟通也非常顺利。
“学术大咖”给出的专题内容很详细,甚至介绍了几位该领域其他研究者,声称可以征集这些学者的投稿。

“他做事很认真严谨。”
第三步,确定专题,征稿。
“学术大咖”提议专题,杂志社自然求之不得,马上任命其提议的三位“学术大咖”为联合客座主编,负责本期专题的稿件。
一些稿件开始源源不断发来,部分已经开始在线发表。
“几个月后,我们开始收到该领域的大量投稿,部分被审稿后接受”。
“起初,我们很高兴该期特刊收到这这么多投稿和关注。”
暴露。
当杂志编辑审核已经被接受的稿件时,发现大多数投稿质量很差或者与特刊的主题不符。
“我们采取了行动,却为时已晚。因为已经接受或出版了80篇论文中的19篇...”
而当期刊的编辑开始调查并与“学术大咖”们联系时,发现之前联系的电子邮件账号已经过期。
“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再与他们联系上,因为这些电子邮件已经不存在了”。
对此,丹麦专门从事科学完整性和同行评议研究的专家Serge Horbach说:
“我研究和接触过其他一些学术不端的案件,包括伪造审稿人。但是,这种协同造假前所未闻。
后记
在这个过程中,杂志社肯定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对于责任的认定,杂志社显然无法置身事外。
2017年Springer的Tumor Biology杂志107篇中国学者论文撤稿后,在中国科技部与Springer的约谈中,科技部明确指出:Springer旗下10个学术期刊在2015年8月就撤稿64篇中国作者论文(论文工厂制造),却没有严加管理,理应对2017年撤稿承担责任。
其后,2017年8月,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2017年7月19日之后,Tumor Biology发表的论文将不再被Web of Science收录。
参考资料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51-020-05094-0
更多SCI论文撰写及投稿资料,在公众号主页面回复“SCI”及“选刊”即可获取;亦支持按照科室检索,如回复“科室”或者“神经科”。也期待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点击👇,关注医学科研
成长三部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