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阳光妈妈
昨晚,好友连发10条语音给我,原来,她被两个宝贝折腾得偏头疼又患了。15岁的大宝与她形同陌路,她绞尽脑汁与大宝沟通,换来的不是缄口不言,就是摔门而出;她使出浑身解数,与5岁的小宝斗智斗勇,“甜言蜜语”、“河东狮吼”、“武力镇压”轮番上阵,也收效甚微。她吐槽:越来越讨厌自己,感觉生活暗无天日。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因不善于倾听,不好好说话,而造成亲子关系恶化的事件层出不穷。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被誉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是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生动有趣的漫画,告诉我们:如何告别与孩子的冲突。
01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这样写道:世上最没有用的三种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作者在书中指出:帮助孩子,就是面对他们的感受。最贴心的父母是与孩子感同身受,并产生共情。感同身受,是“我懂你的担忧,我会陪着你。”共情,是将心比心,是“我知道你很委屈,我一直都在。”
当孩子遇到挫折、考试和竞赛,难免会出现懈怠、焦虑和紧张的状况。这时,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从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感受,和他们共情。告诉孩子,我们知道他们的难处、知道他们的焦虑,也知道他们的期待。
记得阳光参加模拟联合国竞赛前的那个晚上,洗漱完毕准备休息的他,来回在房间踱步。我安慰他说:“宝贝,妈妈发现你有点儿焦虑,你是不是希望竞赛现在已经结束,并且你获奖了。”他笑着说:“知我者,我妈也!”
我们互道晚安后几分钟,他关灯休息了。
1.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即使面对同一件事,感受会大不相同。
《小王子》一书中写道: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尽管只有少数人记得。其实,看到孩子,就是看到曾经的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威和“安慰式”的沟通,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
孩子眼中的一个玩具车、一个芭比娃娃……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有时,儿子因为玩具车的车窗玻璃坏了,而哭鼻子,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是男子汉,就这点小事儿,怎么还哭了呢,回头妈妈再帮你买一辆……”
有时,女儿的芭比娃娃缺了一个手指头,而哼哼唧唧,我们习惯性地安慰道:“不影响的,不就缺一个手指头嘛,我都没看出来呢……”其实,类似的各种安慰无济于事,有时甚至还会火上浇油。
正如书中所说: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只有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后,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2. 孩子的每一种情绪背后,都隐藏有其真正的某种需求。
丹尼尔·西格尔和玛丽·哈策尔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指出:面对困于情绪之中的孩子,要先读懂孩子的情绪,准确知道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才能由内而外的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阳光小时候去邻居家串门儿,几个小朋友比赛张贴小贴画。大伙儿正忙得热火朝天时,丞丞抓起阳光即将贴满小贴画的贴纸,边跑边喊:“这些全是我的,是老师送我的……”
丞丞的妈妈批评了他,我连忙安慰道:“一定是咱们丞丞在幼儿园表现特棒,老师才奖励这些小贴画的吧……”他连连点头:“是的,我还有好多呢!”
话音刚落,丞丞就跑到自己房间,拿出好几张小贴画,大大方方地分发给小朋友们。其实,丞丞要的并不是那些小贴画,而是希望能赢得这场小贴画比赛。
使用以下这3个小技巧,可以有效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负面感受。
1)认真倾听,用简短的语言回应孩子的感受。
倾听时,只有放下自己内在的偏见,选择时机,用简短的语言,“哦……嗯……原来这样啊”,回应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尊重和理解,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阳光小时候养了两只画眉,有一天我刚回家,他就扑进我怀里,哽咽着说:“妈妈,亭子里的两只画眉……不见了……”,我望着满眼泪水的他,回应道:“哦,原来这样啊……。”
2)说出孩子的感受。
阳光:“画眉早上还和我说了‘早上好,您好……’”
我: “妈妈知道你和它们在一起特开心。”
阳光:“我昨天还给画眉喂食了,我喜欢和它们一起玩儿。”
我: “是啊,妈妈知道你特关心它们,突然不见了,的确好难受。”
3)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
阳光:“画眉只是出去玩玩,不会受到伤害的,它们是不是找其他小伙伴去了?”
我: “是的,宝贝,它们一定会好好的。”
不再抽泣的阳光,看着空空的鸟笼说:“妈妈,我们一起为画眉祷告吧,祈愿它们平安。”
02
如何赞赏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赞赏孩子。
当孩子叛逆、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事件不断频发时,赞赏的教育方式又开始备受推崇。我们经常听到妈妈这样赞赏孩子:“宝贝,你真聪明!”“宝贝,你太棒了!”这种“评价式”的赞赏方式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脆弱和敏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曾经指出:决定孩子未来能否成功,不是漂亮的外表、很高的智商,而是坚韧的品格。
类似“你真聪明”“你太棒了”,这样的“评价式”赞赏,会使孩子失去坚韧的品格。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赞赏孩子呢?
1. 通过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来代替评论。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们看到和他们感受到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你能写出10万多字的科幻小说,我激动不已。我最欣赏你这部小说中,关于人性的剖析。
孩子听到这样的赞赏后,可能会暗暗赞赏自己:随着我不断地经历和学习,下次写小说时,这方面一定会写得更好。
评论:你这部小说写得很不错。
孩子听到这样的赞赏后,可能会心生疑惑:这是您真实的想法吗?
当我们采用“描述性”的赞赏,客观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这种“言之有物”的赞赏,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而且还能激发孩子的原动力。
2.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正例:你做这份PPT快2小时了,这叫做“有耐心”。
反例:你做这份PPT快2小时了,你好厉害!
正例:你很爱吃这种巧克力,今天只吃了一小块儿,这叫做“有自控力”。
反例:你很爱吃这种巧克力,今天只吃了一小块儿,你真棒!
当我们用一个词,“有耐心”“有自控力”,代替“评价性”的赞赏“你好厉害”“你好棒”时,会不断增加和强化孩子内心的力量。孩子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种镌刻在心底的力量会发挥出神奇的功效。
03
如何实现孩子与我们合作?
当孩子打闹、磨蹭时,我们常常大呼小叫,甚至辱骂,家里常常乌烟瘴气。曾经慈眉善目的我们,变得面目狰狞,曾经的心肝宝贝,与我们渐行渐远。如何实现孩子与我们愉快合作?不妨试试以下这5个小技巧。
1. 描述我们所看到的。
描述:宝贝,客厅的纱窗没关呢。
反例:告诉你多少次了,打开窗户后要关上纱窗。
当我们批评孩子时,他/她会本能的产生抵触,不情愿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而我们不带任何情绪,只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孩子的关注点自然就聚焦在需要解决的事上。
2. 提示。
提示:宝贝,果汁不放到冰箱冷藏,会坏掉的。
反例:真烦人,从来都不记得把果汁放进冰箱冷藏!
即使做了错事,人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提示,而非谴责。当我们提示孩子时,他/她很明确究竟该怎么做。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简单的词语:宝贝,手套!
长篇大论:你瞧瞧,你又忘了戴手套,一点儿都不知道保护自己,这么冷的天儿,怎么老不记得呢。
任何人都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尤其孩子,当我们采用简单的词语和孩子沟通时,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说出我们的感受。
说出我们的感受:我不习惯音响开这么大声儿。
反例:你怎么回事儿,音响老开这么大声儿。
当我们使用“我”,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随意评价孩子,不轻易使用“你”,将孩子放在我们的对立面时,孩子会很愿意与我们合作。
5. 写便条。
上班前,在孩子的书桌旁贴上我们写的便条:宝贝,记得上好闹钟,每隔一小时,起来走动走动,喝喝水,看看窗外。
当我们需要提醒孩子时,写一张精美的便条(在便条开头或末尾画上可爱的表情符号),往往胜于耳提面命。
一些好友问我,是怎样做到阳光和我无话不说的,我觉得,我从众多家庭教育类书籍中受益良多,尤其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洛杉矶时报》如此评价这本书:一本十分有效的图书,它让成人俯下身,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使孩子像成人一样和父母对话,这种快乐的交流平台一旦建立,就的确能创造家庭的和睦。
这是一本读之,即可用之,用之即可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神奇之作。它是迄今为止,我阅读家庭教育类书籍中,感觉最轻松愉悦,最简洁明了,最具实操性的书籍。如果我们按照书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给予孩子真诚的赞赏,实现孩子与我们的合作”去实践,“母慈子孝,岁月静好”的时光就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  (美)伊莱恩·玛兹丽施
-END-
作者简介:阳光妈妈,某教育上市公司董事,微信公众号美国式家庭教育(ID:mgsjtjy)创办人。爱好阅读、美食、摄影。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