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同学问到:
有个问题想请教下Soren老师:
抛开相关职业需要(比如国际法律师、英语翻译、老师)、考试成绩提高(也许成为名校敲门砖)的因素,普通孩子也不打算多大成就(假设就当家里有矿或者对英语确实没兴趣)这样的群体,学习英语的意义在于什么?
如果老师觉得这样的角色代入太难回答,那就换句话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意义与魅力在哪?未来很多AI可以弱化或取缔“语言不通”这样的生活难题,出国也挺方便。我和几个小伙伴因为这个问题battle了一场,我也有些迷惑了。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比较大,所以干脆写一篇文章,聊一聊“我们普通人为什么要学英语”,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英语”。

一、学英语的初衷

首先我不建议大家为考试而学英语,一是为考试而学英语,学到的大部分都不是英语,而是套路,当你到了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是啥也不会,浪费了时间。
二是为考试而学英语,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很难坚持下来,即使熬了下来通过了考试,你对英语也只有抵触。如果要毁掉一个人的兴趣,那就让他去备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做某件事,要出于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更有可能成功。所谓内在动机,就是你喜欢做、你想做、为你自己而做,所谓外在动机,就是为考试、为奖学金、为年终奖、为别人而做。前者是一种充盈的感觉,后者只会让自己枯竭。如果你在做你喜欢的事情,别说“996”,哪怕“007”,也做得下去;而如果是老板要求你的,就算工资到位,也体会不到做这件事的意义,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所以,我们格局要大一些,不要为了考试而学英语,而要为提高自身能力,为让自己今后的生活能变得更好而学,至于通过考试,只是顺带的事情。
考试只是一个手段,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

二、为什么要学英语

再说一说“为什么要学英语”:
  1. 多一门外语,多一个世界观,多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
    学好一门外语,不只是为了跟人交流。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世界观。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1. 不能只听一种声音。
    一种声音让人片面,多掌握一门外语,听不同的声音,才能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事物。自己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包容。
  1. 与世界同步。
    英语是世界性语言,学好英语,才可以保持技能、信息和知识与世界同步。
    有人问,讲汉语的人最多,加上中国地位的提升,汉语会不会变成世界性语言?
    不会。因为汉语很复杂,老外学不会。一门世界性语言,至少要足够简单,保证足够多的人会运用。
    李光耀在《论中国与世界》中谈到了「中国实施民族复兴的主要障碍」,他是这么说的:
在接受有才华的移民的问题上,即便中国和美国一样开放,未掌握汉语的人又怎么能进入并融入中国社会呢?汉语有很多单音节和声调,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语言。口语或许几年就可以掌握,但想快速阅读却很难。
我不知道中国在雇用外国人才时能否克服语言障碍及由此带来的困难,除非让英语成为主导语言,就像新加坡一样。
虽然把英语设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会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但从中可以看出汉语的复杂性,以及汉语不可能作为世界语言。

三、AI时代,还需要学英语吗

更加需要。
1. AI确实可以取代一部分翻译工作,但它取代不了你的能力。
就像人类上天还需借助飞机或热气球,而小鸟可自由飞翔,不受工具的限制。同样,不懂英语的人需要借助AI翻译,而懂英语的人,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后者所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前者。工具虽然提供了便利,但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自由的限制。工具是对能力的弥补,不是我们削弱能力的理由。
另外,英语带给我们的思维上的提升,是AI翻译无法提供的。
2. 人工智能反而会使英语更加重要。
《经济学人》中有这么一段话:
They concluded tha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achine learning will put a substantial share of employment, across a wide range of occupations, at risk in the near future.” 
Subsequent studies put the equivalent figure at 35% of the workforce for Britain (where more people work in creative fields less susceptible to automation) and 49% for Japan.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会使很多行业的大量岗位遭到淘汰,比如英国35%的岗位将被淘汰,日本是49%。英国比例之所以低,是因为有更多的创意性岗位,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较小。
也就是说,未来被淘汰的工作岗位,大部分是机械性的、重复性的,人类工作将转向创新、创意。而创新需要丰富的信息、多元的视角、开阔的眼界,这正是英语能提供给我们的。

四、不打算有多大成就,也需要学英语吗

至于「普通孩子也不打算多大成就」一事,《论语》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
所以,年纪轻轻,不要想着做咸鱼,要想着怎么去学习、奋斗。
不是说做咸鱼不好,如果你家里有钱、有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算家里没钱没矿,想做咸鱼,也是完全OK的,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只要不危害社会、不违背法律道德,都可以。
不过归根结底,咸鱼的身份,不应是主动选择,而应是无可奈何下的接受。你努力了,行而不至,那就退而求其次,安于现状,至少做一个快乐的人。
伦敦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 Andrew Scott 和 Lynda Gratton 写了一本书叫《百岁人生》,里有这么一个观点:
随着生活、医疗、科技的提高和发展,人们寿命将普遍延长,进入「百岁人生」,而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使各个行业以15-20年的速度洗牌。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像上一代人一样有一个从一而终的行业,每15-20年,就会失业一次,得换个行业重新找工作。所以,要保持终身学习、自我革新。如果你现在就想做咸鱼,15年后必定被淘汰,就算家里有公司,谁又能保证公司能撑过15年呢?

总结一下今天的观点:
  1. 不要为了考试而学英语,要为自己而学,考试只是顺带;
  2. 学英语不只是为了交流沟通,还是为了能多获取信息,收获新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3. 人工智能翻译只能取代一部分翻译工作,并不能替代你的能力;
  4. 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更加重要;
  5.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闲鱼不应是主动选择,而是行而不至后的接纳;
  6. 在百岁人生的时代,终身学习、自我革新更加重要,咸鱼的道路,在21世纪是行不通的。
今天就到这里,感谢阅读!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