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检察组组长冯森(于和伟饰)赴橙州调查“九三零案”“黄四海命案”“郑玮丽车祸”等系列案件,发现公检法和监狱系统内部有人以权谋私为服刑人员操办减刑。 (剧组供图/图)
全文共6819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 每家每户每个人多多少少碰到过不公平的事。社会不但需要李达康,更要防止孙连城。很多人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作为,而通过冯森这样的角色,我们更多的是呼唤司法战线的每一位战士必须作为,如果不作为,就是对普通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的亵渎。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曹颖
责任编辑 | 刘悠翔
抵达橙州监狱要坐公交行驶一段长长的路,沿途都是海。这是导演李路在做案头工作时就确认的场景,他选择青岛作为该剧拍摄地,就是要把大海的元素融入进去。李路称,剧中的监狱场景是费了好大工夫才得以进去拍摄的。“进监狱拍摄要经过五六道岗,武警、公安、保安……监狱原本是我们的认知死角,这也是第一次作为创作者深入了解监狱系统并用一定笔墨对监狱干警、服刑人员进行艺术展现。”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监狱实行巡回检察试点工作,在对监狱派驻检察人员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巡回检察,以改变派驻检察人员潜在的因熟生腐、因熟生懒等问题。《巡回检察组》以巡回检察制度为背景,监狱戏是剧中的重头戏。
《巡回检察组》备案时名为《人民的正义》,但并非李路导演的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的续集。“一种类型,只拍一次”是李路一贯的原则,拍摄《人民的名义》第一周他便和编剧周梅森说,“这种类型,咱们就玩一次,再合作咱就玩别的。”
“周梅森的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我想各种题材都尝试,如果光看《人民的名义》,别人不会想到我拍过那么纯情的《山楂树之恋》,拍过那么温暖的《老大的幸福》,拍过那么怀旧的《坐88路车回家》。我觉得每次思考不一样的内容才是有趣的工作,就像能多活几次。”李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因个人兴趣问题他表明不碰玄幻题材,但不排斥古装剧,有好的古装历史剧本也可以尝试。《人民的名义》出品方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金盾影视中心最初找李路执导《巡回检察组》时,他有过犹豫,看了编剧余飞的剧本后,觉得题材很新颖,有成为一部好作品的基础,决定与老朋友们再合作一把。
2020年12月13日,《巡回检察组》在湖南卫视“悄悄”开播,并于2021年1月8日收官。这部剧经历四个月的拍摄、五个月的后期制作、半年多的送审。该剧以上访群众胡雪娥揭开“九三零案”冤情开篇,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委派冯森作为巡回检察组组长赴橙州调查该案,同时“黄四海命案”“郑玮丽车祸”等相关案件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调查的同时,冯森发现公检法和监狱系统内部有号称“甩棍”的人以权谋私为服刑人员操办减刑,“谁是甩棍”也成为贯穿全剧的谜。
上升星座为摩羯座的李路形容拍戏就是玩命,拍摄的时候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部剧都是如此。“不这么整,周期会非常长,成本也会很高。想用拍电视剧的时间拍出电影的质感必须牺牲自己的睡眠,增加工作量。”经历过《人民的名义》的热潮,面对《巡回检察组》的考验,李路较为淡然,“我‘老司机’了,不会太在意。什么阶段接力棒在谁手上,我非常清楚,我负责艺术创作和生产管理,剧播出后接力棒就交给观众,评价留给历史。”
拍摄《人民的名义》期间,李路诞生了“人的三部曲”的构想,由《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人世间》组成,呈现众生相是他喜欢的事。“如果平常没有去和社会各阶层有过比较深刻的接触的话,是无法拍这类剧的。如果都不明白开(省委)常委会时省委书记坐在哪,常委几个人怎么发言,基层的艰苦是什么样的,是拍不了的。我个人的优势是清楚这些,家里也有下岗的亲人,朋友中也有当官的,对中国一些富豪也熟悉,我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有过深入的了解与仔细的分析,所以知道复杂的人性是什么样的。”
南方周末记者到达李路工作室的时候,一圈人正围着他,进行梁晓声作品《人世间》电视剧版的选角工作。2020年1月4日,李路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1

“每次的修改报告都有厚厚一沓纸”

南方周末:为什么剧名由《人民的正义》改为《巡回检察组》?
李路:我比较关注名字,主题曲《像一道光》还有一些角色名,比如“外星人”,都是我起的,《巡回检察组》的名字也是我起的,《巡回检察组》这部剧以巡回检察制为大背景。现在国内各个行业从民企到国企到纪检部门都采取巡回检查监督形式,由第三方发挥监督作用。“巡回检察组”这几个字乍一听像工作报告,但从整部剧而言用它作为剧名还是准确的。“人民的正义”当然有力量,但我希望这部剧是另起炉灶。这部剧也是“人的三部曲”之一,和《人民的名义》、《人世间》一样都与人相关联。在当下社会,关注人是最有价值的,让观众看到人在复杂情况下的不同侧面。
南方周末:如何定义这部剧的类型?
李路:这部剧称为“检察剧”,也叫法治剧,具体什么类型很难归类。参加剧本研讨会的时候,我提出几个坐标,第一给余飞松绑,不能写行业剧,不唱赞歌,不喊口号,只写当下活生生的人,以巡回检察制为背景写复杂人性。作为编剧,要触摸当下的热点问题。大众对巡回检察制可能感觉生僻,但扫黑除恶家喻户晓,从城市到农村扫黑除恶的标语随处可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行三年了,所以我把这个主题也融了进去。既然找我来导演,我认为要做就别做平庸之作,还是要做高级的东西。拍戏这么累,我必须让我自己在愉快的创作气氛中工作。
南方周末:什么是在愉快的气氛下工作?
李路:就是没那么大压力。比如说出品人、投资人往剧里安插自己的演员,为了省钱损失艺术质量,这些情况我不允许,要做就做好剧,控制成本我来想办法。
南方周末:这部剧里出现很多广告,因此受到争议,你怎么看?
李路:不管是《人民的名义》还是《巡回检察组》在创作上还是有瑕疵的,这次观众反映广告多确实也是问题。拍的时候我们明确说过不要植入太多广告,但植入组的小孩都刚毕业,天天盯着桌子放植入,我们也不忍心骂。广告作为商业植入无可厚非,它是收益的一个端口,但要植得高级,这次植入不高级,只有摆放的人,没有文学融入的人,没有把植入更好地融入剧情,吃相难看,加得太多,我也非常恼火,但没控制好我是有一定责任的。
南方周末:剧中有些情节被指出不符合事实与逻辑,比如身为检察官的罗欣然在男朋友的手机里安装定位软件;身为监狱警察郑锐对犯人动手。你对此如何回应?
李路:打人这个事既讲法理也讲情理,郑锐真的就打了对方两下,这在全剧中都有体现,他有武术功底,知道孰轻孰重,后来也揭示了是沈广军自己把自己弄伤,情理上郑锐受到言语的极大侮辱,是人都得(发)飙,这就是情理,就是艺术创作。我觉得观众应该能够明白。至于在手机上安定位软件就是小年轻谈恋爱,不是律师男友安到检察官手机上,我觉得问题不大,不犯大忌。
南方周末:《巡回检察组》送审长达半年多,剧中涉及“富二代”“上访”“假立功减刑”等话题,收到什么修改意见?
李路:这部剧是近年来唯一一部经历多部门审查的剧,有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政法委、国家广电总局、公安部、司法部等单位。我们做了多轮修改,把合理的意见吸收了,比如说监狱警察不许在监狱外用枪等类似问题,有一些我们坚持的想法也会沟通保留。我们都做了很认真的修改,每次的修改报告都是厚厚一沓。
南方周末:审查修改后在呈现上有没有遗憾?
李路:整体都挺好的,包括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司法部等给出的意见都极其好,最高检就不说了,最高检是第一出品方。这些单位都有专人认真审阅,所以给出的意见都很中肯,看得我挺激动的。有时候第一页纸写的全是表扬,第二页才写意见,很少有这样做的。播放时间一直悬着,不知道能不能行,播了十集以后终于放心了。
南方周末:担心什么?
李路:主要担心恶意解读,我们怀着好的初心去做这部剧。但是它的表述方式、特别接地气的现实主义内容不知道观众能不能看懂,会不会遭到恶意解读。
南方周末:你有关注网上的评论吗?哪些是你不能接受的?
李路:我不看恶评,我就看阳光向上的评论,我还想多活几天呢。有道理的评论、有建设性的意见可以琢磨琢磨,但从专业角度分析的还是比较少。有黑韩雪、黑张思乐(注:剧中饰乔逸)的,我替她们说了几句话。从比例上来说,大部分观众认为这是良心剧。现在做东西多不容易,影视投资的热钱全跑了,疫情、税收、热钱各方面都很难的情况下做良心剧也挺难的,不飞来飞去,不翻拍不穿越。
拍摄《人民的名义》期间,导演李路产生了制作“人的三部曲”的构想,计划由《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人世间》组成。图为李路(左三)、胡雪娥扮演者宋春丽(右一)及工作人员在拍摄现场。(剧组供图/图)
2

“达摩克利斯之剑握在这些人手上”

南方周末:这次真正走进监狱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李路:我带着于震、鲁诺这些演员去监狱里体验,都震惊了:自由多可贵啊。和监狱警察们聊天,他们当时说的几句话打动我了——“犯人判的是有期徒刑,我们判的是‘无期徒刑’,我们永远在这里服务。”他们真的挺不容易的,天天面对的就是这些罪犯。这次我们特地安排了一场戏,于震和于和伟关于监狱系统的总体评价,于震对于和伟说了一长段话,其中说道:“你英雄,就你行,我们监狱系统都不行吗?”但于和伟只有一句台词,最后给于震鞠躬敬礼。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巡回检察制度?
李路:巡回检察制是最高检张军检察长提出的,进入了立法。当年叫驻监检察,检察官常年驻扎在监狱,与监狱系统常年相处,可能成了朋友,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很多事情就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巡回检察制下,检察组巡回不驻扎,就不会产生“友谊”。名词解释之后要通过艺术创作来具象化,和《人民的名义》一样,我向最高检明确表示不做行业片,做行业片有拍纪录片的人,我们只呈现大背景下的众生相,比如关注像冯森这样有血有肉的人,他在调查案件的同时,还背负着调查妻子被谋杀的痛苦,公事是大事,自己的事是小事,但也要查。冯森不是侯亮平,侯亮平是单面的,冯森是多面的。
南方周末:冯森的作风行事不像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他会用体制外的一些手段方式去处理事情,为什么塑造这样的检察官形象?
李路:他是负责任、有正义感也有能力的检察官,检察官也可以混,但他没有混,他自己做功课调查去梳理这些案件。公检法系统里有这样的能人,各个省市的检察院、公安厅都会有这样的骨干能人。
南方周末:像冯森这样性格的人在现实中的处境会如何?
李路:当学历阶段结束之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冯森双商都具备,但他没用在搞人际关系上,而是用在破案上,对“九三零案”和妻子被谋杀案寻根问底。他和熊绍峰发生多次争执,没有对对方好言好语,“网开一面”。这个人物是巡回检察组的代表,没有友情,只有天平,司法公正对这个社会太重要了,每家每户每个人多多少少碰到过不公平的事。社会不但需要李达康,更要防止孙连城。很多人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作为,而通过冯森这样的角色,我们更多的是呼唤司法战线的每一位战士必须作为,如果不作为,就是对普通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的亵渎。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握在这些人手上的。
南方周末:剧中刻画了上访群众胡雪娥,你在拍这部剧或者之前有了解过这类群体吗?
李路:拍《人民的名义》的时候,我们在最高检信访接待中心待了好长时间,见到一些常年上访申诉的人,手里的纸都已经旧了。我们在胡雪娥上访事件上有展现细节,但没有过于放大。就像《人民的名义》一样不写贪腐细节,直接呈现贪腐结果,以胡雪娥送锦旗喊冤呈现她自认为有冤情,她用这种方式来申诉,当然我们不赞成这种方式,过多展现这些的话,如果闹赢了,全社会都模仿怎么办?胡雪娥是事出有因,这个剧也是环形结构,最后一集她送去了真正的锦旗。
南方周末:在剧中,上访场景在网络上播放出来了。有观众质疑这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因此不真实,作为导演怎么看?
李路:这个情节是网红检察官熊绍峰拍摄以新媒体形式播出的,剧中还有身为政法委书记的张友成主动接受媒体采访对儿子因伤人入狱进行回应。可能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我认为影视需要做一些先前的引导,我们呼唤这样的事情出现,官员能就相关事件向人民进行反馈。新闻就是要透明,我的父母都是新闻人,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我们影视创作就不能这么呈现。创作要有先前性和引导性,未来可能会出现领导在电视中谈话,拉近与人民的距离——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官民之间的沟通也是我在《人世间》这部剧中要呈现的,官员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与人民平视对话的。
南方周末:现在也有很多官员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与民沟通。剧中塑造了网红检察官熊绍峰的形象,也反复强调在网络时代与自媒体时代,公检法工作人员行为言语要更加谨慎。你怎么看待网络时代对公检法工作的改变与影响?
李路:我有一个官员朋友在任期间微博经常更新,写的都非常正能量。全国各地公检法都有网红官员,比如检察长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宣传检察系统,熊绍峰这个角色来源于生活。公检法主管部门有这样优秀的网络官员或者工作人员,同时要更多注意舆情导向,把正能量、良性的声音传递给更多的读者和观众。
3

“高贵的人打碎来演底层人物才好看”

南方周末:为什么选于和伟来演冯森?
李路:我和他原来不认识,但我和合作方说一定要让于和伟来演,他演过曹操,演过刘备,身上有“亦正亦邪”的味道。
南方周末:宋春丽饰演的胡雪娥也很出彩,选择老戏骨似乎是你选择演员的惯例?
李路:和宋春丽是去年在画展上认识的,最开始想找她参演《人世间》,后来力邀她来演《巡回检察组》。她说自己演不了,因为看了剧本后爆发戏太多,担心自己心脏承受不住。她是唯一一个我打了两三次电话邀请的演员。如果找一个特别底层的老人家来演胡雪娥就不对了,必须让宋春丽这种军级干部来演,一个高贵的人打碎来演底层人物才好看。胡雪娥第一集闹事可能有些烦人,但第二集马上让人觉得同情,如果换成别人来演,烦人的东西可能会大于同情,但宋春丽身上的同情代入感更强烈,生活里很高贵的人变成特别底层的脏老太太。宋春丽身上的衣服都是在垃圾收购站从别人身上扒下来,花四十块钱买的,干洗之后给她穿。拉的小车我也改了很多次,最开始的小车太整齐了,后来改成相对简单、相对破旧的造型,它不是外国贵族拎的车,是老百姓拎的车。
南方周末:和宋春丽合作在拍戏现场有没有碰撞出火花?
李路:有一天拍第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的时候,她心脏不适不能拍。那场戏是掮客被抓,胡雪娥(注:宋春丽饰)拿着钱却找不到人帮忙救她儿子,情绪很激动,撕心裂肺地大喊大叫。宋春丽感觉不行,拍不了。我说不行的话就休息,全体解散。她说给她十分钟歇一下再继续拍,很坚持。演员分两种,一种是技术型选手,一种是感受型选手,宋春丽是后者,典型的走心演员,纯粹感受,真的是人物附体了。
南方周末:胡雪娥之外的女性角色有遭受争议,观众认为罗欣然、郑双雪等女性角色塑造似乎带有刻板印象,这在《人民的名义》中也曾遭遇过,作为导演你如何看待?
李路:对女性角色的把握可能是我的短板,我的电视剧中女性角色少,全是和老哥老弟在一起。我准备找机会拍一部青春偶像剧,与女性演员合作。至于这些给出恶评的人和演员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恩怨,我也搞不清楚,拍《山楂树之恋》时王珞丹被黑,拍《巡回检察组》时韩雪、张思乐被黑。但我自己首先反思对女性角色可能把握欠佳。
电视剧《巡回检察组》以巡回检察制度为背景。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监狱实行巡回检察试点工作,在对监狱派驻检察人员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巡回检察,以改变派驻检察人员潜在的因熟生腐、因熟生懒等问题。(剧组供图/图)
4

“池子里的水多了才能养更多的鱼”

南方周末:《巡回检察组》最后整体呈现和目前反馈符合你的预期吗?
李路:我觉得也就如此了,时间短,任务急,审查严,就如此了。从剧本到拍摄到剪辑到成片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年做电影都要一两年的,长影小白楼是专门给编剧改剧本的地方,关在那里就是一整年。以前每天拍摄四五个镜头,现在每天拍摄几百个镜头,不是一回事儿。
南方周末:2017年《人民的名义》热播后,你在采访中说未来几年现实主义影视题材将占主流,现在的趋势变了吗?
李路:你是说我当时的判断正不正确?正如李路导演2017年所言,现实主义这几年占主流。
南方周末:现实主义题材日渐成为主流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李路:第一个问题是需要百花齐放,一枝独秀不是满园春色,什么样的花都得有,题材无好坏,关键在于怎样表意,怎样传达价值观;第二个问题是不应出现生硬的伪现实主义题材,而是要用心用情创作,这样观众才能够接受有温度的人物和作品。
南方周末:哪些是伪现实主义的作品?
李路:就是观众都不愿开机看,看了马上切换频道的剧,这些剧讲的不是人话,传递负能量,假大空。凭什么把好的播出时间给这些作品呢?没有深度,没有温度,流于表面,浮皮潦草,既不是高原也不是高峰。
南方周末:近几年现实主义题材的网剧也不断发展,如何看待网剧与电视剧之间的竞争关系?
李路:原来的提法是“台网”,现在是“网台”,“优爱腾”这些平台都和我约了电影电视剧。我觉得未来就是资本的力量,不管是独角兽爱奇艺,大文娱优酷还是资金雄厚的腾讯。这和当年电视台最旺的时期、纸媒最旺盛的时期一样,它们现在正值青春期,既是播出平台,又是制作平台,还有资本的话语权。作为制作人希望未来多一些这样的平台,比如B站、猫眼等,多一些出口,池子里的水多了才能养更多的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