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年伊始,美国的权威杂志《科学》以 “大流行可能标志着中国科学的‘转折点’” 为题,肯定中国科学家为新冠病毒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COVID转折点
科学研究都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所以,在发表论文时都要引用别人的文章。一篇论文被应用的次数,被作为衡量其价值的一项指标。遗憾的时,在浩瀚的科技论文海洋中,一半文章的被引用少于4次,70%文章的被引用少于7次。
2020年,Covid是全人类所面对的一个难题,特别对于生物医学界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科学家在2020年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新冠病毒、救治患者和疫苗研制,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曾几何时,中国本土科学家的文章鲜见于顶级国际期刊。而在2020年上半年,全世界所发表的有关Covid-19研究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十名,全部都是中国科学家的,而且被引用的次数非常惊人:
这与2003年 SARS 爆发时发生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那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准备好的话, 那么17年后,情况大不一样了。
2020年1月10日,中国科学家最早发布了新冠病毒的第一个基因组序列。后来由于疫情在武汉集中爆发,武汉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城市。
从1月到6月,仅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表了400多篇COVID-19文章和评论。来自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包括临床观察和结果、流行病学、恢复期血浆疗法、COVID-19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他汀类药物降低死亡率等等。
这一变化证明了中国科学的飞速发展。这是中国科学的转折点,中国科学家的工作已经具有全球影响力!
被引用次数前十的COVID论文
以下是2020年上半年全世发表的有关 Covid19 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十篇论文简介:
01 :中国武汉市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 第一作者:黄朝林教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 发表杂志:柳叶刀 (Lancet)

  • 发表日期:2020年2月15日
摘要:调查结果到2020年1月2日,已确认41名入院患者为实验室确诊的2019-nCoV感染。大多数感染的患者是男性(41名患者中的30名[73%]);不到一半的人患有基础疾病(13 [32%]),包括糖尿病(8 [20%]),高血压(6 [15%])和心血管疾病(6 [15%])。中位年龄为49·0岁(IQR 41·0–58·0)。41例患者中有27例(66%)曾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发现一个家庭集群。发病时的常见症状为发烧(41例患者中的40例[98%]),咳嗽(31例[76%])和肌痛或疲劳(18例[44%]);较不常见的症状是痰液产生(占39中的11 [28%]),头痛(占38中的3 [8%]),咯血(占39中的2 [5%])和腹泻(占38中的1 [3%])。40名患者中有22名(55%)出现了呼吸困难(从发病到呼吸困难的中位时间为8.0天 [IQR 5·0-1-13·0])。41名患者中有26名(63%)患有淋巴细胞减少症。所有41例患者均患有肺炎,胸部CT检查发现异常。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2 [29%]),RNAaemia(6 [15%]),急性心脏损伤(5 [12%])和继发感染(4 [10%])。13例(32%)患者被送入ICU,六例(15%)死亡。
02:武汉市138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 第一作者:王大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发表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 发表日期:2020年2月7日
摘要:对138名感染新型冠状肺炎的患者的病史病程进行了研究,案例获得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数据收集时间为1月1日至1月28日,随访的最后日期是2月3日。估计人与人之间的传染率为41%,患者平均年龄56岁,其中54.3%为男性患者。在138名病例中,有40人为医院工作人员。102名患者进入隔离病房,36名(26%)患者进入ICU,其中6人(4.3%)死亡。患者的常见症状中,有136人有发烧、疲劳无力有96人,干咳有82人。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124人),许多患者接受抗菌治疗。截止2月3日,138名患者中仍有85名患者住院,47名患者出院,6名患者死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
03 :2019年在中国发生的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
  • 第一作者:朱娜博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 发表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 发表日期:2020年2月20日
摘要:报道了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在中国武汉住院患者中发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存在的证据包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直接PCR和培养方法在3例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均鉴定出此病毒。这种可能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CIP),完整的基因组已提交给GASAID网站。系统发育分析显示,2019-nCoV属于乙型冠状病毒属;乙型冠状病毒属包括在人、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中发现的冠状病毒((SARS-CoV、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等)15。我们报道了对此病毒的分离,并初步描述了其特异性细胞病变效应和形态学。
04:武汉市99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 第一作者:陈南山教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 发表杂志:柳叶刀(Lancet)
  • 发表日期:2020年2月15日
摘要:在99名2019nCoV肺炎患者中,49名(49%)有接触华南海鲜市场的历史。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5岁(SD 13·1),包括67名男性和32名女性。通过实时RT-PCR在所有患者中检测到2019-nCoV。50名(51%)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烧(82名患者),咳嗽(81名患者),呼吸急促(31名患者),肌肉酸痛(11名患者),精神错乱(9名患者),头痛(8名患者),喉咙痛(5名患者),鼻涕(4名患者),胸痛(2名患者),腹泻(两名患者),恶心和呕吐(一名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74例患儿出现双侧肺炎,14例患儿有多次斑驳和毛玻璃样混浊,1例患气胸。17例患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11例患者在短时间内恶化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05:武汉市成年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率的临床历程和危险因素: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 第一作者:赵菲,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 发表杂志:柳叶刀(Lancet)
  • 发表日期:2020年3月3日 
摘要:这项研究包括191例患者(金银滩医院135例,武汉肺科医院56例),其中137例出院,54例在医院死亡。91(48%)位患者有合并症,其中以高血压最为常见(58例,占30%),其次是糖尿病(36例,占19%)和冠心病(15例,占8%)。分析显示住院死亡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率1.10),幸存者的带毒中位数持续时间为20.0天,最长的带病持续时间为37天。死亡者一直到死亡都能检测到SARS-CoV-2。
0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早期传播动力学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 第一作者:李群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 发表日期:2020年1月29日
摘要:在最早的425例NCIP确诊患者中,中位年龄为59岁,56%为男性。在2020年1月1日前发病的病例中,大部分(55%)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相关,而在此后发病的病例中,仅8.6%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相关。平均潜伏期为5.2日,潜伏期分布情况的95百分位数为12.5日。在初期,倍增时间为7.4日。由一人传至另一人的平均间隔时间为7.5日,基本再生数估计为2.2。根据这一结果,有证据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密切接触者之间已发生人际传播。如果其他地区的传播动力学也相似,我们将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来减少传播,从而控制疫情。应在高危人群中采取预防或减少传播的措施。
07:可能起源于蝙蝠的新冠状病毒相关的肺炎暴发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probable bat origin)
  • 第一作者:周鹏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发表杂志:自然(Nature)
  • 发表日期:2020年2月3日
摘要:自18年前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以来,已在其天然水库宿主蝙蝠中发现了大量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先前的研究表明,一些蝙蝠SARSr-CoV可能感染人类。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鉴定和表征,该冠状病毒引起了中国武汉市人类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的流行。该流行病始于2019年12月12日,在2020年1月26日之前已造成2794例实验室确认的感染,包括80例死亡。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从5名患者获得了全长基因组序列。这些序列几乎是相同的,并且与SARS-CoV具有79.6%的序列同一性。此外,我们显示2019-nCoV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具有96%的同一性。七个保守的非结构蛋白结构域的成对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属于SARSr-CoV物种。此外,从重症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的2019-nCoV病毒可以被几名患者的血清中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确认2019-nCoV与SARS-CoV使用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
08:中国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爆发的特征和重要教训 (Characteristics of and Important Lessons From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 第一作者:吴尊友博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发表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 发表日期:2020年2月24日
摘要:总共72314例病例记录中,有44672例被确诊为COVID-19病例(62%;根据咽拭子样本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诊断),16186例为疑似病例(22%;仅基于症状和暴露的诊断,未进行测试,因为测试能力不足以满足当时的需求),临床确诊的病例为10567(15%;仅在湖北省使用该名称;在此情况下,未进行核酸测试),无症状的病例为889例(1%;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但缺乏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干咳)和疲劳)。
09: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家族性肺炎,表明人与人传播:家庭聚类研究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cluster)
  • 第一作者:陈福和医生,香港大学
  • 发表杂志:柳叶刀(Lancet)

  • 发表日期:2020年2月15日
摘要:从2020年1月10日开始,我们招募了6个在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1月4日间从深圳前往武汉的患者家庭。在6个前往武汉的家庭成员中,有5名被确定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此外,一名未到武汉的家庭成员在与四名家庭成员接触几天后被该病毒感染。尽管有两个人去过武汉的一家医院,但他们的家人都没有接触过武汉市场或动物。暴露后3至6天,有五个家庭成员(年龄在36-66岁之间)出现发烧,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症状或腹泻,或出现这些症状的组合。他们在症状发作后6-10天到我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就诊。他们和一名无症状的儿童(10岁)患有放射性玻璃样肺部混浊。年龄较大的患者(年龄>60岁)具有更多的全身症状,广泛的放射学玻璃样肺改变,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以及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通过即时点多重RT-PCR,这6例患者的鼻咽或咽拭子对已知的呼吸道细菌呈阴性,但对5种患者(4个成年人和1个孩子)的RT-PCR对编码内部RNA依赖性RNA的基因呈阳性,Sanger测序证实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聚合酶和表面穗蛋白。通过下一代测序对这五名患者的RT-PCR扩增子和两个完整基因组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最接近于中国马蹄蝠中发现的与蝙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我们的发现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和家庭环境中人对人的传播,以及其他地理区域受感染旅行者的报道一致。
10: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表征和流行病学:对病毒起源和受体结合的影响 (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
  • 第一作者:陆柔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发表杂志:柳叶刀(Lancet)
  • 发表日期:2020年2月22日
摘要:从9位患者获得的10条2019-nCoV基因组序列极为相似,表现出超过99·98%的序列同一性。值得注意的是,2019-nCoV与2018年在中国东部舟山采集的两种蝙蝠源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密切相关(同一性为88%),但距离SARS-CoV(约79%)和MERS-CoV(约50%)更远。系统发育分析显示,2019-nCoV属于Betacoronavirus属的Sarbecovirus亚型,其最接近的亲属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的分支长度相对较长,并且在遗传学上与SARS-CoV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同源性建模显示,2019-nCoV具有与SARS-CoV相似的受体结合结构域结构,尽管某些关键残基处存在氨基酸差异。
“王” 冠 “王” 戴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顶级论文中,赵、钱、孙、李越来越为各种文化背景的非华人科学家所接受!在尊重文化敏感性的前提下,中文姓名也给国际文献索引带来一些麻烦。
“科学计量学”文章的作者在分析排名靠前的作者时,注意到有几位中国作者的排名很高。例如,王 Y、张 Y,李 Y 和刘 Y 在前10名作者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而王 L、李 L、王 J 和刘 J 则排名第6到9。
王 Y 本应是一位 “独特的” 作者,他的名字在自动检索时出现在76篇论文中,但经过人工消除歧义和对原始记录进行分析之后,实际上王 Y 只有几篇文章。
解决中文名字歧义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在进行任何进一步的文献计量研究之前,都要检查作者的姓名及其背景信息,例如,他们工作的机构或他们所活跃的研究领域或主题,这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科学家简短的名字虽然给文献统计带来一点小小的麻烦,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从这点小麻烦中得到了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https://lucbeaulieu.com/2015/11/19/how-many-citations-are-actually-a-lot-of-citations/#:~:text=With%2010%20or%20more%20citations, manuscript%20is%20clearly%20below%2010!

  2. Science:Pandemic could mark ‘turning point’ for Chinese science By Dennis Normile

  3. Publishing volumes in major databases related to Covid-19 by J. Teixeira da Silva 
谢谢阅读,原创不易,打赏请随意,转发才是最大的支持!商务合作请加微信 rich3204 。
关注君子微言请识别二维码:
推荐《君自微言》疫苗科普系列:
喜欢的话请点一下“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