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会了骑车,电动车,小牛电动车,感觉很爽,解锁了新技能。
从前我很爱骑自行车,感觉骑车给我带来的风驰电掣自由感,是人生几大快乐源泉之一。
生病以后,体力不济,不能太劳累,骑自行车这件事就不太能行了,我的小蓝车月卡应该已经过期很久没有续卡了。
朋友非常有心,建议我学习电动车。
朋友跟我简单解说了按钮解锁,按钮让“P”字消失,就解除了“Parking”状态,之后就可以右手向内转,发动电动车。
发动之后就和骑自行车一样,唯一关键之处就在于稳住龙头,体验一下,找到了感觉,就没有问题了。
骑上之后,真是感到久违的熟悉与亲切。
唯一不同就是电动车比较重,但是把握龙头之后和自行车也没有差别,而且上坡时候根本不用费力,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瞬间感觉可以展望美好未来了!!!
电动车在手,自由我有!
==
顺便发散思维一下:
曾经在美国的学校读书时候,同学带了平衡车到学校来,让我尝试了一下,当时感觉还挺难的。同学的车是不带扶手的那种,我尝试了好几次,也没有完全掌握平衡。
这么一对比,有把手的车,就太容易骑了。
又联想到:
最近省人民医院的保安,都在骑平衡车,巡逻监督,督促每一个人戴上口罩。而且他们骑的好像是没有把手的平衡车。
现在要上岗当保安,都得先学习平衡车技能了。活着可真得与时俱进。
==
我是在美国学会的开车。
曾经和朋友说,在美国学的最有用的不是任何学校开设的课程,而是学会了开车,感觉自由度瞬间提高好多。
还和朋友聊过如何优化学车过程的话题,朋友觉得可以为了效率而采用标准做法,而我为了避免触发创伤和阴影,宁可花费额外的精力和心血,tailor-made,去设计和优化这个学习过程。
我从小就对家长的训斥有强烈的阴影,并且耳闻驾校老师也都是那种家长式训斥,从网上视频、文章中,以及朋友交流分享中,都听说过,驾校老师是如何单向输出、严厉呵斥、不许回嘴的。
而我就是害怕回到这样的噩梦中去,并且驾校老师往往也并不擅长因材施教,对所有人都是同一套,填鸭教学,学完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以我这种天生爱提问的个性,如果我提问,只会更加引来训斥,所以我特别担心我上了驾校,得到非常负面体验,不仅没学好驾驶,还触发了我的心理创伤。
因此先在网上看了很多驾驶课程的视频,把基本原理和操作都看明白了,然后才去上车学习。
学习也是找了同学朋友来教,中间有遇到脾气很暴躁也不接受提问的,但是至少下次可以求助于别人。
当然也遇到过非常耐心的朋友、不发火的朋友,这样的老师才能让我好好学。
还有遇到过一位本科读中科大少年班的同学教我学车,真的好感人,非常耐心,有问必答,从不会不耐烦,不明白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张纸,画出俯视图,解释当方向盘这么打的时候,前轮后轮分别是怎么转动的,倒车入库时候需要如此这般才能完成目标。
就这随手画俯视图的耐心解说把我感动坏了,也让我感到像我这样爱提问的学生,没有被老师记恨和歧视,简直是<Dead Poets Society>/《死亡诗社》中Mr. Keating老师一般的存在,也是<Good Will Hunting>/《心灵捕手》中Will Hunting一般的存在。
==
电动车已掌握,平衡车待掌握。
==
仍然在等待电脑电源中,手机编辑的文章都会比较短。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哈哈。
==
今日插图:
来自于《树下长椅》,图像小说,作者是法国作家,克里斯多夫*夏布特。
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看到,特地追根溯源,买来剧中出现的这本书来看。
无字书确实意蕴悠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