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脱离呼吸机的新冠病人
雪林,重症科医生,2020年4月
入夜,被急诊叫醒。
被告知有一个怀疑冠肺怀孕25周的孕妇,因呼吸困难要收到我们科。我立马睡意全无。干了几十年的呼吸监护,最怕的还是孕妇出状况。细问才知道她昨天因为发烧憋气去了城里的B大医院。查了冠肺让回家等结果。今晚憋气加重,跑我们这儿来了。哎,咋不再跑到B大医院去呢。没办法,收吧。
早晨到医院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看她:四十多岁,一双明亮的眼睛,身材适中,性格很快乐的一个护士。这是头胎,好不容易怀上的。
病人问我应该不是冠肺,就是普通肺炎吧!我看过她的CT:双肺弥漫性的病灶,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不用等检测结果,从胸部CT看,肯定是冠肺。当然只能告诉她,是肺炎,是不是冠肺还得等化验结果。不经意中,看到她眼神黯淡了一下。告诉我,不管如何,她要保住孩子。
从她病房出来,马上给妇产科医生打电话,要求24 小时胎儿监护;给感染科医生、医院药房打电话,要帮忙搞瑞德西韦。又要住院医师去联系B大,追COVID 检测结果。从我们医院再送检一次,以防上一次样本不合格。

下午在门诊远程看病人。住院医打电话过来,病人血氧饱和度维持不住,改用高流量给氧,腹卧体位,血氧能维持在95-96% 的样子。下班之前又去看了一眼,她挺舒服地趴着,跟我说这样睡着挺好的。
晚些时候,她的核酸检测出来了,当然的阳性。我临走前交代夜班住院医,有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到家没多久,电话就来了。病人血氧控制不住,呼吸困难。马上插管上呼吸机辅助通气。胎心的监测胎儿状况良好。
过后的几天,虽然用着升压药,肝肾功能有些轻微异常,病情还算平稳,没有恶化。“人民的希望”用着,没见啥副作用,但立竿见影的奇迹也没有发生。

别忘了,她肚子里还有一个。小祖宗入院以来一直都很乖,没咋闹事儿。这不,不能夸:白天都还好好的,晚上破水,心跳减慢,手术室都来不急,在病房直接就了。

也许是刨腹产后血液动力学好转,也许是“人民希望”真的有希望,她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完成10天疗程后的第三天,顺利脱机。
她清醒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摸肚子。护士告诉她,孩子剖腹生了,很好,在婴儿监护室。她平静地流着眼泪。
最后一张照片,我们欢送她转出重症监护病房,成为我们医院第一位冠肺脱机平安转出ICU的病人。

在这次冠肺横行的日子里,要感谢我们的华人社团,给我们捐助了大量的防护设备,让我们能够安全地诊治病人;要感谢我们的住院医、护士团队,没有你们全身心细致的工作,病人不可能这么快得到恢复。
2,感谢信
黄医生,心脏内科
三个多月前的一天,格外忙,第一台介入出了严重并发症,在极度沮丧心情下,后面接连做了五台。
下午五点快下班时,本想结束这一天整理一下思绪,code STEMI响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病人正在直升飞机上往医院送。他突发猝死,心肺复苏了一个多小时,送到当地急诊后又心肺复苏半小时。他没有任何神经反射,心电图显示前壁心梗。
我毫不犹豫决定收入导管室。
半小时后,直升机降落,运进导管室。立即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慢性100%阻塞,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处99%阻塞,前降支冠状动脉弥漫性99%阻塞。LVEDP 38,动脉PH 6.7,肌酐3。
紧急叫心外科会诊,心外科不建议开胸手术。
于是,立即放入IABP(主动脉内球囊泵),踏上漫长的复杂介入征途。九点全做完,自己彻底瘫了。
后来,他经历了低温治疗、肾透析。最终,病人奇迹般地康复了。
昨天,他和妻子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他孙女的心意。
病人写了一封信解释孙女的画。6岁的孙女用画画来感谢救了爷爷的医生,她以为医生是女的,所以画了头发。爷爷说医生是男的,她说,没事,我画成穿短裤的,就可以看出是一个男医生。爷爷加了一句,“她是一个非常认真周到的孩子”。
现在病人的肾功能已正常,能够每天骑自行车7到8公里。
这大概就是成为医生的最好的收获:拯救生命,捍卫健康,让下一代充满希望!
疫情当前,作为医生的我们,退缩从来不是一个选项!
3,新年第一周
刘医生
1月6号,国会山被攻破的那个晚上,我9:30离开医院时,走过地下室,遇到一个从急诊室运送尸体过来的工作人员。他说,冷藏停尸房已经满了,他只能把尸体留在屋子里了。
由于疫情,美国2020年的死亡人数比上一年猛增约15%,创了历史记录。据美国CDC的安德森博士说,疫情导致美国人的期望寿命降低约3年。
这是明尼苏达州过去两年来每周的死亡人数。
绿线是癌症死亡
,黑线是心脏病死亡,
红线是新冠死亡

好在美国开始打疫苗了。
朋友在一个老人看护中心工作,为了鼓励大家接种,打疫苗那天组织上给每个人提供午饭,还发一张50美元的钞票
因为疫情严重,我们医院打疫苗的人手不够,尤其是周末。医院召集医生护士药剂师当志愿者,于是周六我从家里赶到医院。
医院大厅的一角搭出了临时接种站,一共有十个小房间。
我问旁边的儿童神经科医生会不会打疫苗,发现她也是临时抱佛脚,观摩了YouTube的教学视频。还好疫苗站有培训,我们很快就上岗了。
工作中特别喜欢这种胶布,完全是颠覆性的思路,先贴胶布,再对着圆圈中间的透明膜下针,打完即可走人。方便、省时、安全、又减少出血,让人爱不释手。
挨打的顾客纷纷表示:已经打完了?一点都不疼。
有个小伙子想拍照留念,门口刚好有位刚打完的中国女孩。我给小伙打针时,临时摄影师又是拍照又是录像,几分钟之后照片就上了社交媒体。
打好疫苗的人扫码在CDC网站上注册,会定期收到短信询问打了疫苗后的反应,持续6周。
志愿者里面有一对夫妇,丈夫心脏外科医生,太太心脏内科医生,全家上阵打疫苗。
还有一位传染科医生,看他几乎天天报了名。星期一三五标注“早上6:20才能到”,星期二四早上他6点到,但是标注了“只能干到8点,8点要看病人了”,这人工作效率也太高了吧。
美国每日感染人数直线上升,而疫苗接种比预期慢很多,新的一年里,美国疫情将何去何从?

前文回顾:
如果文章有用,请转发订阅加星、并点击“在看”,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