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标志着私募行业关注已久的私募监管新规自今年开始正式实施。
《规定》共十四条,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 一是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经营范围,并实行新老划断。
  • 二是优化对集团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监管,实现扶优限劣。
  • 三是重申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
  • 四是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要求。
  • 五是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规范要求,规范开展关联交易。
  • 六是明确法律责任和过渡期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征求意见稿中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册地与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应当设于同一省级、计划单列市行政区域内,此次正式稿中并未提及。也就是说,私募管理人仍然可以异地经营。
另外,新规正式稿仍然要求私募管理人应当在名称中标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字样,并在经营范围中标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等体现受托管理私募基金特点的字样。
私募基金不得从事借(存)贷、担保、明股实债等非私募基金投资活动,但是私募基金以股权投资为目的,按照合同约定为被投企业提供1年期限以内借款、担保除外。借款或者担保到期日不得晚于股权投资退出日,且借款或者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该私募基金实缴金额的20%。
新规原文
相信法律
温馨提示:因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地收不到推送。为此,请将"相信法律"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击"赞"和"在看",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温馨提示:因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地收不到推送。为此,请将"相信法律"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赞"和"在看",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来源:积募研习学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