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八天,继续祝朋友们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
这几天心脏难受的时间居多,所以也没有认真读书或者写作,没有认真投入思考,只是醒着的时候看看剧,就没啥喷薄的写作欲望。
当然日拱一卒,还是想争取每天写点儿啥,毕竟再少也是攒了点儿新内容。
我跟朋友说不知道今天要写啥,朋友说,那就写写你心脏不舒服的事儿呗。
这倒确实是好主意,当初写作病中日记系列的发心之一,本意也是想要多多分享病人感受,也算是多多科普健康或者疾病知识,于读者有益。
==
这位爱从玄学角度思考的朋友,还跟我说:
“我听到一种说法是:2020年专攻心脏,年尾也不能放松,2021就好了。”
这倒是好说法,还是再努力一个月,小心点儿活着。
==
这两天南京降温,朋友叮嘱我不要出门。
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劝告我天这么冷尽量别出门:
WD:
这两天气温暴跌,全国新冠新患者数暴增,建议尽量不要出门~
Lucy:
为啥气温暴跌会导致数量暴增?求解说
WD:
第一这俩是相关、不是因果啊,第二如果是因果的话可能是因为天冷、人体弱、利于病毒入侵,第三这俩任何一个单独出现都不利于你出门啊~
建议尽量避免出门,必须出门的话出门前提前一会儿穿上厚衣服、让体温和室内的热空气把衣服泡透、然后在寒风中就保暖效果好一些
我们医院现在连会议都在减少召开了,疫情凶猛,Lucy童鞋要减少出门啊。。。
Lucy:
天哪,形势这么严峻吗?我以为只是北方比较疫情凶猛?
WD:
有备无患啊~毕竟医院是所有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Lucy:
说得好,“毕竟医院是所有人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么严阵以待,那真是很感人了
WD:
所以更要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冷天出门得病了而被医院严阵以待嗷~现在视频这么方便,可以视频就视频吧~一定要出门见面的话,尽量等到正午气温到最高的时候嗷~
下礼拜又回暖到十几度了 0.0 那时候才比较适合出门~
Lucy:
诶,我也盼着回暖
==
另外一位学医的朋友,也给我解释,冬季心脏病高发,每年都有因为扫雪心脏病发的。心脏缺氧,供血不足。
详见对话:
Lucy:
诶,今天南京超冷,都零下了
我都不知道该不该出门,你说会搞出个脑梗来吗?
ZZL:
小心啊!冷天对心脏负担很大。
我们这里每年冬天都有人扫雪导致心脏病发作的。
Lucy:
诶?为啥是对心脏负担大?
我只知道应该怕脑血管热胀冷缩,导致脑梗。
ZZL:
Many of these risks stem from what Dr. Zusman calls a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Cold weather can decrease the supply of oxygen-rich blood to your heart muscle. And it can put you in situations that force your heart to work harder; as a result, your heart demands more oxygen-rich blood. Such a mismatch-a smaller supply of oxygen to the heart coupled with a greater demand for oxygen by the heart-sets you up for a heart attack.
Lucy:
所以是要尽量减少户外待着的时间?
以及你说因为扫雪而心脏病发作,所以尽量别运动?
ZZL:
是啊!冷天还是别运动了。
==
朋友的劝解都很感人。
我的感受也确实是,如果难受,第一时间就该躺平,缓缓。
千万不要硬撑着,结果搞成心梗或者脑梗,这就出大纰漏了。
一旦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有问题,身体不够健康,别说移植手术做不成,可能都不是死在白血病手上,而是直接因为心梗脑梗挂掉。
也想提醒朋友们和朋友的父母们,无论年轻还是年纪大,千万悠着点儿,天气冷的时候,宁可娇气点儿,也不要硬撑着出门忙活。盛夏同理,极端天气千万悠着点儿。
==
昨日文章发给音乐王老师后,王老师回复:
“感动感谢加欣慰:年轻时的自己没有给你们带来少年时期的阴影。
现在的老师有点战战兢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啊!
==
还有一位朋友的评论是:
“看完这篇我只有一个感受,现在进好学校当老师也真不容易!不管教哪科都得全面发展的感觉。
现在南外的英语老师我觉得也不容易,不像我们那会儿其实大家进校时候水平有限,现在随便一个小学娃英语都要碾压我的,唉,南外英语老师真是得牛上加牛才能hold住这些小牛娃吧。”
==
另外,昨日文中,我只是提及MXJ老师,没想到也引起反响,有朋友给我留言:
IW:
我很喜欢MXJ。下次找MXJ叫上我啊
Lucy:
哈哈哈,感人,你居然很喜欢马行健啊?
他教过你吗?是几年级的事儿?
IW:
他教过我一门选修课。
Lucy Ma:
诶?好奇是什么选修课?
几年级的事儿?
Isabel:
唐宋诗词好像是。
高一。
Lucy Ma:
你们那时候还是高一全年用《文言读本》吗?
选修“唐诗宋词”的大概有多少人?
IW:
不是,没有《文言读本这个东西。
可能6个吧,就刚够开课
在七楼小教室。
还有人不怎么来上课,所以课堂氛围特别好。
像个研究生导师给学生讲课。
我那时候才体会到一点诗词的魅力
--
《文言读本》封面图,参见:
--
有人爱古文,真难得。
我就是超级热爱古文的那一个,不过过去跟人交流中,往往被视为异类,很多人都对于背诵古文感到深恶痛绝,视之为苦差事。
另一个感想是:其实教古文的老师,不走红、不受欢迎,从一个角度是令我惋惜的事儿,但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好事,如果不是因为不红,又哪里会有“小班教学、像研究生导师带学生”这样的体验呢?
这个真材实料好老师不受欢迎的故事,还让我联想到在《大江大河2》的评论下看到的读者留言,提到了一段轶事,和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小明年要鸡娃:
"哇,我喜欢的大明白竟然写大江大河了!我要爆料!这部戏的编剧之一是我大学校友,对她印象超级深刻!刚上大一一起上大课,有一门zz经济学,这种课嘛你懂的大家都在下面划水,结果老师不高兴了,抱怨说现在西方经济学当道他的学科不受重视,连他这种(前)知名学者都沦落到来教大一新生。说了好几分钟,我们都担心要集体挂科了这姑娘突然举手说,老师我觉得Marx也受到了亚当斯密的影响,他俩观点有传承。老师有点震惊,问她为什么这么说,聊了好半天,最后高兴的继续上课了,期末也没给太多人挂科哈哈估计因为这事挺多人感谢她的,反正我是记住了她的名字。这次片头看到,一下子就想起来了,问我们班跟她有交集的人,还真是!感谢校友贡献了这么有智商的剧,感谢她让我大一就认识了亚当斯密加油!
回复评论区的Linda,是的就是她!会一直记得也跟名字奇怪有关系!报道少应该是没什么人关注编剧?不过她本人在学校时也很低调,当时是放弃了本校保研资格,跨专业去北大中文系读的研。我校也是名校名专业啊,但我昨晚听她班同学说才知道她还放弃了国外知名咨询公司的offer(就是大家挤破头都想进的那种,本来我上条都把公司名字写出来了又觉得不妥所以删了重发)也是真的喜欢文学了……对了,她比我们都小,进大学时还不到16岁,但是没有少年大学生那种幼稚和自恋的通病!有点内向,一笑还脸红导致在校园遇见很多回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不然现在我也是可以要到明星签名的人了对了说到这里必须夸一下正午,好像总能解锁这种低调的实力派,从演员到编剧,像拥有某种神秘技能,哪天H R开班授课吧哈哈哈"
--
我还特地去找了:联合编剧:马骋怡。
也是我本家,哈哈。
==
今日份The Daily Stoic:
“We must give up many things to which we are addicted, considering them to be good.”
我最近感触最深的需要放弃的,可能不是文中所说的对碳酸饮料或者毒品的上瘾。
也许我的答案有点儿反常、反直觉:每当我心脏难受的时候,就完全无力辩解,别人想要教育我,我也无力解释,只能放弃辩解。无论是当面解释,还是打字解释。
这时候不仅仅是我要let it be, let it go, 也希望对方能放我一马,而不是继续非要把我说服为止。
大概就是对深度理解的放弃吧,只希望有最基本的尊重和放过就好了。
这倒是非常符合Stoic/斯多葛哲学的本质。
--
今日古诗文引用: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心脏不好的人类,有时候真的只希望被放过,放我一马,不要再强行教育我。
==
关于求助文系列,欢迎移步阅读之前文章:
==
碎碎念日记系列:
标题比较乱,微信文章发布之后,标题都不能修改了,内文也只能修改一次,而且限20字以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