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六天,继续祝朋友们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
今日是朱曰忠老师逝世十周年。
我的历史就是朱老师教的,当年还在那个老教学楼的昏暗教室里,学起历史来,倒是颇有氛围。
我对朱老师上课时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一身正气,印象深刻;对他冬天冒着严寒只穿着老头衫在操场练武术,也印象深刻。
今早第一时间看到范老师写的怀念文,立刻想着应该在南外校友会公众号上转载。
有了想法,就立刻找范老师给公众号转载授权开白名单。
想着发布在校友会公众号还应该补充上生平,也要补充照片。
还把文章构思发给朋友看,得到了朋友的input,文中一段来自一位朋友的印象描述,还有“重塑雕像的权利”华东的故事,都是在和朋友的讨论中得到的。
--
为这段编者后记做研究期间,发现2020年因为《乐队的夏天2》中的表现而爆火的“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主唱华东,在采访中也谈及朱曰忠老师,是文章中唯一一位被提及全名的老师,也因此才能被搜索到,摘录于此:
“教我们历史的朱曰忠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有一次,在一堂课上讲到庐山会议。课本上的说法是当时全票通过了某项决议。这时候,朱老师把书本放下说:“同学们,你们自己想一想,大家都是人,怎么可能全票通过?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只要是全票通过或者全票否定,那么代表一定有问题,你们自己去想。好,下面一章。”
上历史课我一般都在睡觉,那天不知道怎么就听到这段话。听到以后,觉得好帅!我好喜欢这样的老师。
--

找到照片配图也是另一番艰难故事: 
网上搜索,一开始只找到一张模糊的讲话照片,不过也十分能够展现出朱老师的风采神韵,音容笑貌
范老师也只有一张极其模糊的头像照。
幸而后来发现一篇当年的怀念文中,从人人日志被复制到新浪博客,并未显示出来的图片,在我复制到文档时候居然显示了,就是那张英姿飒爽的练功照。看到这张练功照,当年许多回忆,都瞬间涌入脑海。
章详见:
==
其实写作有写作的快乐,编辑有编辑的快乐。
发在校友会公众号上,需要补充生平,我请范老师补充写一段。
一开始范老师给我在网上搜了一段,看了觉得和范老师的文章完全不是一个文风,完全不搭,所以还是认真督促范老师自己写一段。

督促范老师修改文章,补充一段自己写的生平,最终得到高质量的成稿,也是编辑的快乐。
关于做编辑的快乐,最近刚看到《读库》老刘的一篇文章,让我颇多感触和共鸣:

文章中说:
“他试图让《读库》“非老六化”,悄悄淡出,让大家看到《读库》想起来的只是《读库》本身。这次实验失败了,他意识到“《读库》和我的关联,可能比我开始想的更紧密一些”。他觉得也没标有强求,“这就是一个个人的时代,大家看到一本书就想到那张脸,看到一张脸就想到那本书,很自然。”况且,这也没有妨碍《读库》其他编辑的成长、成就。
--
我写自己的公众号,得到了写作的快乐;给校友会公众号做编辑,得到了编辑的快乐。
==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还真是这样,我和范老师就是因为范老师写公众号,我时常看了文章之后聊一两句感想,这样熟起来的。
和李老师也是经常读一下文章,聊聊读后感。
范老师和李老师也都转载过我的文章。
这不就是“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吗?
==
关于求助文系列,欢迎移步阅读之前文章:
==
今日份The Daily Stoic:
今日这篇其实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句:
"So what to make of people who seek or avoid the praise of those who have no konwledge of where or who they are?"
这世界上真正活得特别明白的人很少,但是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活得特明白,而你得有自己的判断力,别逮着个人说你这啊那的,你都特当回事的听着,接受批评和教育。得有自己的定见,有自己的判断力。
==
碎碎念日记系列:
标题比较乱,微信文章发布之后,标题都不能修改了,内文也只能修改一次,而且限20字以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