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刚开启的 2021 年,我们决定在一个城市风格不鲜明的酒店中,开启第一场有美好和盼望意味的 staycation——城市中的旅行。
去年年末,北京下第二场雪的时候,我们来到了颐和安缦——一个我们认为最适宜挥别旧岁和祈愿新年的地方。这可能是最好的目的地了。
我们到访颐和安缦的那天,大雪让嘈杂的背景按了慢放键,古园里标志性的红墙金顶清晰起来,整座城市也静下来,有了“瑞雪候初旬”的意味。
颐和安缦与颐和园毗邻,把冬日里"夏宫"的气质也融合在了酒店里面。这里可以随时出入颐和园,也能体验在文化馆潜心练习篆书,连用餐的地方都是御膳牌匾下的绿盎扒房。
第一次觉得颐和园也是个有"度假感"的地方。深冬已至,就去那里短暂停留吧。
编辑 - 八月
图片 - srrr、玛鲨、安安、八月
颐和安缦
古典建筑与白雪红墙
遇上这场苍茫茫的大雪确实赶巧。我们抵达安缦后,天空簌簌地落起雪来。在酒店朱红色的大门下,有两只蹲守着的石狮,墙壁上的铜牌则写明了"颐和安缦"的名字。
就是这儿了。
不过因为颐和安缦开设在颐和园的东门,常常有游客好奇地向里面张望,又或是认错了入口。创始于 1988 年的安缦(Aman),在梵语里是“和平与安静”的意思,选址上一贯偏爱原生态的环境,并格外注意融入当地特有文化,因而
酒店倒的确原是颐和园的一部分。


照壁后的景观影影绰绰,转过去才是豁然开明的安缦四合院落,院内的国槐枝干因为存了些雪的关系,显得并不那么萧瑟。
清代年间慈禧老佛爷常在此地招待到访的使臣,几重院落因此并不贯通,私密性都有着很强的保障,即使住了多日也难和其他客人正打照面
车子一路开到了迎客殿外的石阶才停下,酒店刚开业时的特色人力车一左一右地分布两端,谢过了礼宾小哥帮我们拿行李的好意,在他的指引下去往前台办理入住。



见多了大理石砌筑的冰凉台面和现代水晶灯,就更容易被安缦私邸一样的氛围感动。

举目望去,镂空的楠木门窗、明制方桌、罗汉长塌以及悬在墙壁上的字画等组合成了中式客厅的模样,光线仿佛依靠铜质台灯和桌面幽幽跳动的火烛。
垂吊着的宫灯
让人将注意力放到头顶,这里少了平直的天花板,却成就了
梁椽榉架搭成的木顶。


四合院
一梦到明清
颐和安缦虽然占地面积有大约 28000 平方米,却只设立了 51 间客房,才换来如今的私隐性。
我们
前面说到酒店与颐和园的渊源其实很深,“修旧如旧”的颐和安缦当年除了沿用百年老宅,其他改造上也尽量保持了明清味道,这得益于一位蜚声中外的设计师 Jaya
Ibrahim


作为最懂中国风的印尼人,Jaya 擅长
“把古代的魅力带到现代的文明”
,很受安缦青睐,杭州法云安缦亦出自他之手。

去往客房时偶遇了两只圆滚滚的小猫在嬉戏,颐和园的喵主子“越狱”到酒店里讨些吃食,已经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一路都能见到茂盛的爬山虎和竹林,中国古话里的“不可居无竹”
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经过逶迤幽深的长廊进入到颐和安缦的青瓦庭院里,彩绘廊柱旁陈列着南官帽椅
,如同一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中式画作陈卷在了眼前。

因为临近新年了,院内挂满了金纸叠成的千纸鹤作祈福寓意,到了夜晚亮起灯来,带来融融的暖意,不禁双手合十,虔诚许了个提前的新年愿望。



进到房间门来,脚下踩着的是太和殿的同款“金砖”,有经过打磨后泛起的光泽,轻击时会发出金石泠泠声,古时工匠们检验出窑的金砖就凭借着
“敲之有声,断之无孔”




抬头见天花是原本就有的榫卯木构顶,这一精巧工艺无可回避地展现着古人的智慧。


不用一颗螺丝铁钉就能
扣合严密
,并担起稳固支撑木材的连接
架构,“榫卯万年牢”倒不是胡下海口,只看明清家具因榫卯的留存程度,就可见一斑。


同样,书案、软塌、帐幔、木屏风以及四帷柱大床等,也是贯穿房间的中式意蕴。
客厅联通着卧室,
洗漱区域则一如之前的贵族习惯,为避免房内藏人,在床后的狭长区域。



Jaya 对于内设的理解
也一如他的信条——“不为某个朝代或风格而设计,而为找出美丽和宁雅”。

竹篾条制成的竹帘覆在格栅窗棂上,引自然光入室内,随日升日落变幻,透过
竹帘可以对外间场景一览无余,但立在庭院却看不到屋内人的动态。

房间内还有很多细节之处:

笔墨纸砚放在桌上供住客兴致来了挥毫


书案上有仿古籍的布艺存盒,内里装有安缦地图和酒店导引
请勿打扰的房间挂牌用了福字流苏代替


间内的落地长颈铜质台灯
盥洗室的洗浴备品用陶瓷葫芦瓶盛着,上面的盖帽是红玛瑙,缠绕在其上的红丝线是特意定制。
客房虽然整体看上去古朴得可以,一些现代家具如电视机等都被隐藏在了木质柜门之后,却很难产生压抑之感。
更何况,还可以用博古架上提前备好的欢迎小食,边谈天边消磨着时间,杏仁、腰果、新鲜莓果,以及包含流心奶黄月饼在内的精致糕点,令房间里充盈着淡淡的食物香气。
赏味安缦
您往御膳请

写着“御膳”的牌匾下飞过了数只咕咕叫的灰鸽。


这里是
颐和安缦的绿盎扒房
前身是老佛爷的衣帽间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方古香古色的天地里,居然隐藏着可以眺望到中央倒映池庭院的西餐厅。


落座在光线很好的中式窗棱下,我们点了
四道式的套餐,三人份几乎涵盖了所有菜品,在此可以为大家做出些推荐:

烟熏三文鱼配什锦沙拉和牛油果,是前菜里比较开胃的一道,三文鱼的处理上厚薄适中,方便入口;如果不是很喜欢过浓的洋葱味,汤可以选择传统意式蔬菜汤,被切成等份小粒的南瓜、胡萝卜和土豆块软糯鲜香。

至于主食,南瓜泥烩饭配黑松露的米粒硬度刚好,但是份量比较偏大。

上下滚动查看我们吃了什么
套餐里的两款甜品-传统提拉米苏和纽约芝士蛋糕
另一处可以与绿盎扒房媲美的
则是安缦特色日式料理餐厅 NAMA,nama(なま)在日语里代表着“生、鲜”之意,故而这里供应的传统料理更加注重食材的本真味道,没有赘余的外形修饰,寿司和生鱼片是常点的招牌。内室还设有开放式的厨房,可以
坐在烹饪台边
近距离欣赏厨师们优雅的刀工细作。



在新年的 1 月 4 日起到月末
期间,颐和安缦的餐厅里享用午餐除饮品外,还会有比较大的折扣礼遇。实在是给了我们再来一次的很好理由。


而如果想要来场体验感不一样的下午茶,就要移步莲花池畔的镜影轩。这里面朝颐和园戏台,与谐趣园也是一墙隔开,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悄然。

“是昨天的雪全都存住了吗?”我们好奇地询问工作人员。


“不是的,酒店到了深冬每晚都会在池畔人工造雪,这样我们的客人不论什么时候来,都能看到美丽的雪景。”

他俏皮一笑,顺手指了指隐藏在暗处的造雪机,
“喏,是它们的功劳。”
原来这就是“何须苦等天飘雪,自在颐和裹银装”的由来。不过户外虽美,我们还是向骤降的气温作出妥协,没有迎雪环湖而坐,选择了在暖烘烘的室内开始下午茶。


颐和安缦显然深谙客人冬日里需要甜食滋养的心,这次准备的赏雪下午茶多数以巧克力作主要食材,有榛子巧克力蛋糕、皇家奶茶白巧克力蛋糕和巧克力司康等,被装点在了三层金铜鸟笼的造型里,很有趣味,供应日期要截止到 1 月尾声。

闲来消遣
篆书不好写
住在颐和安缦足不出户的客人都是如何打发时光呢?去文化馆吧。

为了让住客能更好地体验到传统民间工艺,这里课程的丰富程度仿佛搬来了整座培训学校,茶道、插花、绘画、剪纸、制筝等文化艺术修习都有涉及。
除此之外,文化馆里的礼品店有很多安缦独家定制的纪念品,南侧还有图书馆,同样是文艺类的居多。
今天我们的课程是篆体书法。在认真聆听笔法讲解之后,先从最基础的线条练起,
篆书讲究笔画匀圆,
到了课程尾声终于写出了像样的几个字。

在运笔的过程中,笔尖蘸足墨水落在纸面,四周安静只听得到沙沙响,
伴着点烛焚香,逐渐摒弃浮躁的心,如同《笔法诀》所述——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感受到手写之美,
也染了一身墨香气。


如果不想耗上几个小时在文化馆里,颐和安缦还有座地下私人影院
可以为住在这里的客人开放
,只要提前致电预定以后,还能按照个人偏好安排放映片的类型,相当于包场。

选片范围从新到旧都有,在同伴的强烈要求下,我们选择了更有氛围感的经典黑白影片——《魂断蓝桥》,为费雯·丽和罗伯特的虐恋又洒了一次热泪。

配有可调节角度定制皮椅的电影院

此外,室内镜面长泳池、专业普拉提教室、健身和水疗中心以及壁球室,也都位于颐和安缦的地下。

安缦水疗中心


室内泳池


颐和园
穿角门直入

毋庸置疑的是,没什么比雪天漫步更自在的了。

如果有,那就再加一个颐和园。


每一位入住颐和安缦的客人都不会错过这项特权——随时出入颐和园。


办理入住时我们就和前台进行了这项服务的预约。不一会儿就有位身穿中式制服的侍者,递上了颐和安缦特别定制地图(标注了颐和园里重要景点的名字和所在方位),以及酒店里的瓶装饮用水。
并带着我们一路来到红色角门处,开锁进入这座以江南园林为摹本的皇家园林博物馆。



从 1750 年乾隆皇帝下令改建成的前身清漪园,到战火损毁后为慈禧荣养复建的颐和园,再到现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园林博物馆,此时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仍然气象壮美。

进园时风雪已倏忽转小,不过看着古树枝桠交错和残余的枯荷曳地,以及天边隐隐泛着的奇异霞光,还是感受到别有一番冬日意趣。


偕老扶少的观赏人群也熙熙攘攘地走在步道上,不时还能碰到举着小旗子讲解颐和园景观的导游。走累了在亭子里随意坐下歇息,亭外风雪让人想到了背诵过的张岱《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和同事回忆上次到颐和园来,都是在许多年前了。
已经结冰的昆明湖和湖堤上的那座架桥
倒是没有什么变化,更不用提与一路经过的亭台奇石,以及远处四重檐的佛香阁。

仿佛再过上十年二十年,它们也依然是这样肃穆安然的样子。
日渐西沉,视野也逐渐模糊起来,惦记着去填饱肚子,我们便提前联络了酒店工作人员,顺着来时的路返回。只听落后我们一步的大爷在与朋友交谈:

“您还别不信,zhei(这)墙里就内(那个)安缦酒店。”

伴手礼
颐和一趟带走什么
本着到此一游得带走点什么的信念感,我和同事在颐和园 1/3 的时间用来了逛文创馆。

近几年国风兴盛,馆内的很多纪念品都是专业设计师们在对颐和园的建筑、花草、季节、文物等进行深入了解后,辅以锦鲤、葫芦、祥鹿、游龙等传统吉祥元素为灵感,我们在这儿淘到了很多适合送人的小伴手礼。
花鸟木质书签
这套书签让我们想起了颐和安缦的木构房梁,一套四款寓意都很好——“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枝、御苑里灵动花鸟的丁香醉鹂和双鹦驻兰,以及慈禧在颐和园寝宫乐寿堂的小景
雀伴海棠,镂刻书签上除了有墨蓝色的锦纶流苏,还带着淡淡的清香。


融和·笔记本礼盒



这套礼盒包装的笔记本外包装精致又大气,很适合送给长辈,
清代宫廷深受藏传佛教影响,
颐和园内有慈禧的亲笔题字“融”与“和”——意思是“融会贯通,颐养天和”。一套笔记本是传统文化的阴阳两色,寓意着相辅相成,表面哑光烫金处理,印章是慈禧御用宝印。


十七孔桥拼图
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孔桥,常常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这里每年到了冬至,霞光会穿过孔洞,形成十七孔金光的奇妙景观。拼图是我们觉得比较解压的一种方式,这款拼图只有 285 块,难度相对较低,花费 2 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拼成后用画框裱起也很好看。


仙果献福红包
如果想要在新年感受宫廷礼节的问候,那可以考虑这套仙果献福的红包,四款用果实寓意吉祥的红封——柿子(万事如意)、番石榴(多子多福)、橘子(大吉大利)、桃子(福寿康宁),珠光纸比较有质感,而且红底颜色喜庆,送人的话比起传统红包感觉更为别致一些。


颐和祥云锦袋香具
书法课时我们就被种草了香具,比起精油香氛来说,感觉燃香更有凝神静气的效果。文创馆的这款香具是便携式的,搭配了祥云刺绣的外锦袋和黑檀点香器,旅行带上也比较方便。香是车珠料制作而成的老檀香,燃起后气息比较纯净,可以祛除掉内心的浮躁感。



从颐和安缦出来,大雪早已经停歇。


回程中
和同伴聊起因为安缦的出现而衍生出的专有名词—— Aman Junkie(安缦痴)
,多数情况下
Aman Junkie
不是因为某个出行目的地选择了当地的安缦,而是特意为了安缦专程前往一个地域,拥趸者中也不乏政客名流,包含英国黛安娜王妃、
法国前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
等。




无论是颐和园旁的颐和安缦,还是灵隐寺旁的法云安缦,以及香樟婆娑的养云安缦,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钦服于安缦为选择“独一无二的位置”的用心,缩古今于一方天地里,也许对于当地人讲是寻常,却能给外来客带来窥探历史一隅的在地文化体验。


就如同我们恰巧赶上的这场年尾大雪,谁能说,这不是件一期一会的事情呢?
好了,祝大家 2021 旅行愉快。

颐和安缦酒店为住客特别定制了朱红色的行李牌,以及寓意福多顺意的流苏挂饰,既符合酒店调性,又有很高的实用性,也是许多安缦控的经典收藏。

你对于新的一年有什么祈愿呢?
我们将在本期推送的留言区选取3位读者,分别送出由颐和安缦酒店提供的定制行李牌和福字流苏挂饰本期获奖名单将在下篇推送中公布,敬请留意。
在上篇推送《住进厦门的南洋别墅,在岛屿上延长夏天》中,获得的读者共有 1 位:@butterflykiss(请对照下图头像):
请以上获奖读者于  1 月 5 日中午 12 点前在后台回复收货地址及手机号码。


记得星标我们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