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相似的大胆用色背后,存在一些什么褒贬不一的背景?没有需求就没有开发商费尽心思重金打造,所以说到底,这到底是建筑和景观的力不从心,还是社会氛围的心浮气躁?

作者 | 何舒旦
 编辑 | 郑时翔
 里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的红墙 
红墙(La Muralla Roja)住宅建于1968年,距今已经有32年时间了。红墙乍一听又熟悉又陌生。对于建筑师和“纪念碑谷”的游戏玩家来说,这是一个有乌托邦意象的载体,承载的是对一种非现实主义的憧憬。但是为什么要用鲜艳的颜色呢?
©Archdaily
红墙住宅位于西班牙卡尔佩(Calpe)。在地理位置上属于阿拉伯地中海地区,因此建筑师波菲灵感来自于地中海的卡斯巴(Kasbah/Casbah)传统。卡斯巴在西班牙是指堡垒的一种,大多是以土为原材料,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长城城墙。
©Wiki: Kasbah of Sfax, 2010, Tunisia
波菲是西班牙建筑师,出生于1939年12月5日,至今已经80岁。他早期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索西班牙的本土建筑,同时也想复兴传统的Catalan Architecture的特色工艺。因为当时西班牙充满了以安东尼高迪为代表的西班牙现代主义(Modernisme)潮流。

© Characteristic homes on the Almadrava beachfront, El Campello 
大家对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这个鼎鼎大名的建筑师很熟悉,而他最为闻名的也是他在西班牙现代主义(Modernisme)建筑风格——这和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很不一样:高迪把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推向了新高度:加入鲜艳的颜色,曲线的墙,和各种大胆有机建筑形态。
显然波菲并不认同这个形式风格,但是他却没有抗拒鲜艳的色彩,因为传统的建筑在色彩使用上也是非常鲜艳大胆的。
©My Modern Met
红墙应被归类于后现代主义建筑,因为和批判性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相关度高而闻名,这也可以看作是波菲对现代主义建筑趋势的反抗以及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所以,无论是红墙,还是波菲其他建筑中大量使用粉红色和蓝色这些鲜艳颜色,其理由都是为还原本土传统建筑的色彩。乌托邦的感觉其实是源于建筑师对于过去的缅怀。
虽然在形式和颜色上,这个设计在当时十分的前卫,但是本质上依然是基于本土建筑的风格,是有迹可循的。同时在海边和周边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寄托了建筑师对当时政治不满的强烈情绪。

| 参考资料 |
https://www.archdaily.com/332438/ad-classics-la-muralla-roja-ricardo-bofil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sba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ardo_Bofill
https://spainfordesign.com/2020/02/journal-a-month-in-spain-2/
https://mymodernmet.com/antoni-gaudi-architecture/

 路易斯·拉米罗·巴拉甘·莫尔芬(Luis Ramiro Barragán Morfín)的马厩 
San Cristobal Stable建于1964-1969年间,主要材料是砖块和石膏。这个独特的马厩有一个独特之处——按照马体的尺度来设计使用空间。马的生活空间和人的生活空间,建筑师用涂上了鲜艳粉红色的墙体区分开。给马提供喝水的供水口,一个用红色,一个用褐色。给人的空间则涂上了纯白色。
© Steve Silverma
爱思考的小伙伴可能会想,建筑师为什么要给马的区域用粉红色?其实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也许是因为对童年时期居住地的红色土地的隐喻;也许是他孤独,宁静,又自由的天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马不会像牛一样对红色很激动。作为红绿色盲,在马的眼中,水和墙是差不多的颜色。
© Horsetalk
对马来说,它们的住宅中水和粉墙的配色,和人的住宅中水和白墙感受相似。白色的墙因为蓝色天空的反光,和水相辅相成。但是在人的眼中,马儿的住宅鲜艳多彩,人的住宅洁白纯净。这便成为一种给活动空间和休憩空间的区分。
© Steve Silverma
无独有偶,巴拉甘在建筑上用鲜艳颜色的原因和波菲一样,也是本着对本土建筑的热爱,把墨西哥传统建筑的鲜艳色彩用革命化的手段衍生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巴拉甘老爷爷似乎更上一层楼,不仅仅是单纯使用鲜艳的颜色,在搭配方面也算得上是配色小能手。他能通过使用颜色,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意境。甚至很多时尚设计系列都能从巴拉甘的建筑获得灵感。2016年春季,Louis Vitton在San Cristobal马厩,受其强烈感官效果的启发,拍摄了一组单色和未来主义的广告。
© Patrick Demarchelier/Louis Vuitton
Kris Goyri 2015年秋冬系列的名字直接叫“巴拉贡”,用干净利落的剪裁,几何图案以及从红色到黄色到浅粉红色到宝蓝色的配色,表达对巴拉甘的代表性作品的致敬,重现墨西哥色彩文化的根源。

| 参考资料 |
https://archeyes.com/san-cristobal-stable-egerstrom-house-luis-barragan/
https://www.archdaily.com/797992/10-fashion-collections-inspired-by-mexican-architect-luis-barragan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luis-barragan-cuadra-san-cristobal-mexico-city-11-25-2019/

 荷兰风格派施罗德住宅(Rietveld Schröder House) 
荷兰风格派(De Stijl),或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由荷兰艺术家和评论家西奥·范·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于1917年创立。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与建筑师,设计师和画家格里特·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共同加入。这场运动的核心领导者,皮埃尔·蒙德里安,以三原色和直线构成作品,被大家熟知,至今仍为经典。
© Piet Mondrian

而施罗德住宅的建筑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在这场运动中深受启发,于1924年,受施罗德夫人的委托,在乌特勒兹(Utrecht)建造了这所唯一且完全按照新造型主义理念建造的住宅。

© Rietveld Schroderhuis
和前两个建筑师从本土建筑受到启发而使用色彩的原因不同,风格派使用三种基础色,即红、黄、蓝,和三种构成元素,即点、线、面,是通过艺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前毁灭做出的反应,表达对战后新社会秩序和和谐的渴望。色彩的三原色虽然简单,却可以调和出五彩斑斓;点线面虽然基本,却可以构建出千姿百态。纯净的几何形式和简单的色彩要素,虽避免了对称性,但寻求了平衡的关系。里特维尔特设计的红蓝椅,就是对这种简单和谐平衡的完美三维诠释。
© Gerrit Rietveld. Red Blue Chair. 1918–1923 | MoMA
新塑性主义认为,现实就是由一系列的对立面构成的。在这之中,包含了水平和竖直构成的形式极性和三原色构成的并列共性。正如美国大选中的红蓝党之争,旨在形成互相制约,也形成互相督促和补充,来求取一定的平衡。

| 参考资料 |
De Stijl:https://www.theartstory.org/movement/de-stijl/history-and-concepts/
De Stijl Style and Primary Colours: https://designandabout.wordpress.com/2015/09/27/de-stijl-style-and-primary-colours/
Rietveld Schröderhuis: https://www.rietveldschroderhuis.nl/en
UNESCO Document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ZZktZgamI

 当代用色印记 
如今,一些景点为了吸引人流,不惜重金染色,打造“网红”打卡区。漳州“火山岛”宣传叫做“现实版纪念碑谷”,“假装在国外”。不容置否,对无法承担出国旅行的高额费用,但想满足少女心和对童话世界的向往的人群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是从建筑设计起源来说,红墙是“纪念碑谷“的原型,而“纪念碑谷”却是火山岛的原型。这么一对比,似乎多多少少对建筑本身的内涵有些讽刺意味和伤感气息。
漳州火山岛
抑或者是复制巴哈马群岛上哈勃岛沙滩的粉红色——国内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人工染色的粉红沙滩。这和当年生搬硬套巴黎铁塔,欧洲小镇似乎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把搬运人文景观换成搬运自然景观罢了。
© 巴哈马哈勃岛粉色沙滩 | 腾讯快报
©人工仿制粉色沙滩 | 篱笆社区
也许是一种急需渴望得到关注和彰显自己独特感的心态,让人们习惯于追求这些外在的满足,追求拍照瞬间的开心,和相册里似真似假的快乐。没有需求就没有开发商费尽心思重金打造,所以说到底,这到底是建筑和景观的力不从心,还是社会氛围的心浮气躁?
中国不乏让人流连忘返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与其“染色”,不如深度挖掘我们自己的文化历史颜色——“北方的皇家建筑,红墙、红柱、黄瓦彩画,辉煌富丽,重彩金碧;南方园林寺观,白墙黑柱青瓦”每一个朝代都有独特的颜色偏好和其有趣的文化背景。希望有一天,“中国色”能不止出现在奥运会的布置和文创用品中,而能以更有包容力的形象,成为建筑、景观和城市中的新流行。
| End |


| 文章作者 | 
文章作者 | 何舒旦
Assoc. AIA
M2C1 | 建筑设计师
爱达荷大学 | 建筑学硕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