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了三十几年的书,当了三十几年的班主任,最清楚“学困生”心里都有个最痛恨的人,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有时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难免会把家长请到学校一同教育。印象中,好像家长们数落孩子的套路都是一致的。先痛斥孩子不懂事,不好好读书,还给老师添麻烦,接下来必然搬出别人家的孩子来,企图为自家孩子树立榜样,再之后,就是那句相信你我都听过,甚至可能也说过的,万千家长的口头禅:
你怎么这么笨啊?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没出息的东西?
此时,你可以明确地看到,他家孩子嘴角微挑,满脸的鄙夷不屑。这招激将法看来并不能奏效。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家长大多也应该是曾经被他的家长这样痛斥过的人。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是全球公认的。这类家长没有活成他的上辈人期待的样子,生活上、工作上有着诸多的不如意,又深感无力回天。爱子心切的他们,真的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努力,重蹈自己的覆辙。这句话里满含的是自己的痛悔和对孩子的期待。
也有一些家长,自身非常优秀,可能因为全力去拼自己的人生,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现状让一贯追求完美的他们难以接受。他们脑子里固有的“龙生龙,凤生凤”的观念,容不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喊出的这句话里更多包含的是他们尽失的颜面。
我很为我的学生们抱不平,也很想提醒家长反思: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你们做了什么?孩子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你们究竟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要让孩子转变,你们又该做些什么?
不要一味指责孩子,不停给他们心理暗示。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就曾警告过我们:孩子终将活成我们嘴里描述的样子。
我一直认为,除了先天智力存在一些问题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有无限的可能性。一个明智的家长,除了应该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帮助他们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还必须持有一颗平常心。不同孩子有其不同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不可揠苗助长,不可把他们当作满足你虚荣心的工具。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自尊心,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不会是无感的,你不用反复提醒,他也会有焦虑、孤独、委屈。家长的讽刺挖苦,一味贬损,不仅对他们改变现状毫无帮助,反而有可能让他们自暴自弃,对未来彻底失去希望。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心锚效应,说的是:“人的某种情绪与行为和外界的某个事物产生连接,产生条件反射。心锚有正向心锚和负向心锚之分。如果我们懂得为孩子建设正向心锚,给他们带来积极、昂扬、快乐、兴奋等积极的情绪,不断用鼓励的方式推着他们开心快乐往前走,我们多半能得到一个我们渴望得到的孩子;如果我们一味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家的孩子,通常情况下就可能为孩子制造负向心锚,带给他们消极、紧张、焦虑、低落等情绪,让他们丧失进取心,滋生逆反心理,一个头两个大的一定是你。
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工作的学校里,大家都公认我是转化“双差生”的一把好手。实际上,我并没有什么诀窍,爱和包容,加上不断的鼓励,足以融化坚冰!
如果你想让孩子活成你期待的样子,就请放过“别人家的孩子”,用爱和尊重去呵护、激励自己家的孩子。让孩子活成我们口中描述的优秀的样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