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7年、35轮,中欧投资协定终于签了。
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这是自1月份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11月亚太15国签署RCEP之后,中国在2020年内再下一城。欧盟在圣诞前搞定了英国脱欧,在元旦前与中国达成合作,如果不是疫情太闹心,是可以开心过个节。
近年,欧盟、美国、东盟一直是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在具体年月的顺序可能会变,但反正头三把交椅“抢凳仔”,看谁坐哪张而已。而今年三份重磅协议的签署,正是这三大方向上的努力成果,更何况RCEP还包括日韩澳纽,在中国贸易伙伴排名中也比较靠前。
中国承诺了什么?
新协议将更好保护戴姆勒、大众等车企在华权益。图为上海大众车厂。(图片来源:路透社)
前两份都是贸易协定,而这次的中欧投资协定有所不同,不涉及关税及货品、服务进出口政策,而是着在保护双方企业投资:中国承诺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向欧盟大规模开放市场准入,包括制造业、房地产、基建、广告、运输、电信、会计、咨询、云计算等多个领域,部分开放汽车、金融、健康、互联网供应、航空领域,限制进入能源、冶炼、盐业;欧盟则将放宽中资并购欧洲企业的限制,及部分开放节能环保、能源产业。
据《南华早报》,中方部分开放的领域是这样的:
汽车:放开投资新能源汽车,限制传统能源汽车;
金融:
放开银行、非银行借款,财经数据服务,部分开放资产管理、保险定、基金管理服务;

健康:欧方将可在北上广深建设全资医疗机构,但在非一线城市必须以合资方式运营,这是唯一有地理区域限制的条款;
互联网:限制互联网供应服务,放开终端用户接入服务;
航空:
对公众营运的航空公司必须由中方控股,单一外方股东不得持股超过25%,这是
唯一
有股权限制的条款;国内航线只能由中资航空公司运营;欧方不得进入航空管制服务领域。

在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中国对美开放的主要是金融服务业,且不得以“技术转移”作为市场准入条件。这次中欧之间也有禁止“技术转移”的条款,而且中国要依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禁止强制劳动、改善劳动条件。
此外,中国也在保证欧洲企业平等参与竞争、限制国有企业垄断、提高补贴政策透明度、取消合资企业中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保护知识产权、环保减排等方面作出了承诺,协定中还包括执行机制、争议解决等条款。
默克尔的口罩,是产自广州花都的“保为康”
关美国什么事?
“中国是迈出了一大步。”路透社引述一名欧盟官员说。所以,欧盟27个成员国对协定并没有反对意见,只有小兄弟波兰弱弱地提了一句:我们是不是应该等拜登上台再签?但是没有人理他。
波兰外交部长在推特上说,我们需要和大西洋对岸的伙伴商量一下
波兰的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拜登团队里的未来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前几天发过一条推特,让人怀疑美国是不是会在中欧临门一脚前使绊子。
苏利文说的是,欧美都对中国的经济行动有共同“关切”。他是候任国安顾问,讲这句无可厚非,但认真看协议内文,正是在解决各种“关切”;拜登曾说过,他上台后“对付”中国的方法是让中国遵守国际协议,那欧盟不就是在跟中国签协议吗?
欧洲怎么想?
“我们不会有比这更好的协议了,”据《南华早报》引述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发出的简报内容,“目前的版本是中国与外方签订的最具抱负的协定。更重要的是,对欧方而言,无论是企业、经济发展还是整体中国战略,该协议都是一座积极的里程碑。”
就像之前的RCEP是一次对区域贸易协定的整合,这次的中欧投资协定也将取代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国此前的双边投资协定,升级成为一个统一框架
此次大力推动协定签署的德国,在这半年内是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到12月31日结束;默克尔政府剩余任期不多,此次协定也将成为她的政治遗产。中德制造业合作紧密,德国也有望在此次协定中受益最多。
中国对西班牙、荷兰、法国也做了颇多工作
零记写过一篇《华人看拜登:无法摆脱的纠结感》,其实欧盟看拜登样纠结。特朗普的四年,WTO规则名存实亡,他也没少欺负欧洲盟友,除了对欧盟产品开征关税,“跨大西洋贸易投资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谈判也陷于停滞。
而且,美国嘴上说要与西方世界一起对抗中国,然而在中美贸易协定中要求中方加大采购美货,变相压缩了欧洲货在华市场份额,同时优先取得了市场准入门槛,欧盟当然不能坐视不理。欧盟还认为,中美协议对中国国内改革的“倒逼”力度不足,尤其是国企垄断和产业补贴政策透明度方面。
今年9月的中欧视频峰会(图片来源:路透社)
《南华早报》引述专家称,这次协定是向美国发出信号,欧盟对华政策不需要和美国协调或者“联手”,而是可以走自己的路。
拜登任命了在法国长大的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为国务卿,有意恢复美欧关系,也承诺重返巴黎气候协定等,但是欧洲人同样看到“拜振美”的本质,回归“美国制造”一点不含糊,加上美国国内要处理的破事太多,短时间内能有多少实质改善,还很难说。
中欧这一次“强强联合”,使彼此对美国的依赖程度都有所降低。中国虽然作出了巨大让步,但如能以并购吸纳欧洲企业技术,则会给“卡脖子”问题带来新的解决希望。
不可否认,中欧之间还有一些杂音,明明中国作出了很大让步,一些对华强硬的政客还是认为,欧洲是在向中国“下跪”,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给中国“奖励”,让中国赢得“宣传上的胜利”,会“助长扩张野心”云云。而且,协议仍有一些条款要到明年才完成,最终还要通过欧洲议会批准。
好在,欧洲毕竟不是“五眼”,中欧之间的“政治互不信任”远不像中美那么恶劣,合作的声音还是主流。疫情之下,中欧贸易逆市上扬正好说明这一点。
中欧班列已连续数月开行过千列
在奥巴马政府时代,中美投资协定(BIT)也曾取得过一定进展。如果当年搞得掂,大概也就没有今天Tiktok、微信这些事。如果中欧投资协定进展顺利,不仅为中美第二阶段贸易协定(如果还有)作出示范,下一步更将开启中欧自贸谈判的大门。
虽说在如此寒冷的2020年末很难真的乐观,但毕竟明年又是新的一年。
饮得杯落
本文首发于零记宵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需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并同意相关条件
不想错过宵夜推送?点这里获得攻略
- 往期推荐 -
在看诚可贵,转发价更高
不想误推送,设置加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