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有话说
上周五,和往常一样,我从幼儿园接完一妞回到家后就开始做饭。
也和往常不一样,一妞从幼儿园回到家之后就异常安静,不吵不闹,自己乖乖地瘫在爬爬垫上玩玩具。
我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家庭气氛一度十分和谐。
不过,有小孩的人都知道,家里鸡飞狗跳是常态,最怕的是小孩突然的安静。
果然,不一会儿,一妞走过来抱着我的大腿,立马哭了起来:妈妈,我头晕,没有力气,嗓子也疼...
我摸了摸她的额头,才发现,一妞居然发烧了。
作为一位资深老母亲该有的基本素养,那一刻我并没有手足无措,我还是比较淡定的,我不慌不忙地从医药箱里掏出了耳温枪,给一妞先测了体温。
幸好体温不高,只是低烧,我给她服了儿童退烧药就让她先在一旁休息了,再进行观察观察,要是体温不退反而上升,我再给她送医院。
不过,还是奉劝大家一句,宝宝发烧了还是别硬抗,避免护理不当让宝宝要受更多的苦。
回想起之前在法国一妞发烧看病的经历,右戳▶【法国看病“在这儿,孩子生病都硬扛……”】
由于我这个赤脚医生的「错乱医治」,最后一妞送去医院,看到她嚎啕大哭的大场面,心都碎成一瓣一瓣儿了~
所以,对于宝宝发烧,以下的4大护理误区,新手爸妈们千万别犯啦~
孩子体温过高就是发烧了?
我们一般会把腋温 37℃ ,作为健康体温的参考标准,一旦超过,就会担心是不是发烧了。
但婴幼儿的健康体温,通常都要高于成人。
婴幼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为了让身体感觉舒适、保持恒温,自身设定的温度,就会比成人要高一些。
另外,宝宝近期正在出牙,或者接种过疫苗等非疾病因素也会出现体温偏高的情况。
所以,想要判断宝宝是否发烧,当然也不能按照 37℃ 这个标准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量位置,测到的温度相差也很大,要是用测得的肛温,去比照腋温的正常值范围,绝对会被震惊到的。
对于发烧的标准,美国儿科学会给出的建议是:
  • 肛温、耳温、额温:38℃或以上
  • 口腔温度:37.8℃或以上
  • 腋窝温度:37.2℃或以上
而我国《 0~5 岁不明原因发热循证指南》给出的发烧标准则是:
  • 直肠温度(肛温):38℃或以上
  • 腋窝温度:37.5℃或以上
所以在给宝宝测体温时,都会建议大家,选择宝宝吃完奶半个小时以后,处于平静状态的时候。
所有的发烧都是对身体有害的?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家长第一时间的想法。
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
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自己处理不好记得及时找医生喔。
发高烧,吃越多的复方退烧药也有效?
这里说的复方退烧药,是指两种以上中药、西药或中西组成的药,它们都含有多种针对发热症状的药物成分。
如果孩子不是同时出现相关症状,多余的药物成分对宝宝来说只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美国儿科协会都明确指出:
  • 0~2岁宝宝:是不可以吃非处方的任何感冒药或者止咳化痰药,这里面含有一些成分是对宝宝有害的。
  • 2岁以上宝宝:美国儿科协会表示,使用太多感冒咳嗽药物可能有风险,切勿超量或者频繁服用OTC类感冒咳嗽药,也不要服用多种成分相同的感冒药。
所以,我们在给宝宝使用退烧药时,务必要谨慎再谨慎,通常不建议给孩子使用复方感冒药,而应该针对性地选择单独成分的药。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儿科指南推荐的小儿退烧药有两种, 一种是Acetaminophen(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诺林),另一种是Ibuprofen(布洛芬,比如美林),都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
根据我的经验,我更倾向像大家选择美林布洛芬滴剂/混悬液。它最大的特点是对发烧的宝宝见效速度快,退热维持的时间也长。
而且美林布洛芬也是世界顶级制药公司——美国强生旗下的,我用着比较放心。
一妈建议6月以上-3岁的宝宝使用美林布洛芬滴剂,滴管的刻度可以精准到0.1ml,避免了过量服药对宝宝造成的风险,喂药更加安全。
3岁以上的孩子,我更推荐美林布洛芬混悬液,使用量杯更加方便妈妈喂药。(口服每次为10mg/kg,6~8小时用药一次。24小时内喂药次数不可超过4次。)
注:给孩子服用药物时,一定要依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服用的药量。如果宝宝患有肾脏疾病、哮喘、溃疡和其它慢性病,一定要询问医生后再用药。
发烧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
除此之外,体温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是“烧”得越高宝宝病情就越严重,宝宝的病情是否严重,关键看精神状态。
发热时体温升高是因为免疫系统在工作,只要宝宝精神好,即使体温高,一般问题也不大。即便宝宝不发热,但提不起劲儿,异常安静,精神萎靡;不吃不喝,不哭不动。家长也得警惕宝宝可能病得很严重。
好啦,关于宝宝发烧的内容就说到这儿。
总之,希望大家下次遇到宝宝发烧的时候不要慌,避开误区,对症来退烧,千万要记得自己搞不定,要及时找医生喔~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小儿退烧指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