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坛奇才张爱玲)
张爱玲是一个永远不会枯竭的话题。
前些年有个很吸引眼球的旧闻钩沉,就是民国年代北平有个女作家梅娘,因被一时鼓噪也成为热点,直到7年前这位96岁的北京老作家梅娘去世,“南玲北梅”的说法才消停

(年轻时的梅娘)
梅娘最大的热点是“南玲北梅”,也就是40年代女作家南方属张爱玲,北方属梅娘。其实这个称谓不能说是无中生有,1942年末,北平一家书店与上海《宇宙风》杂志联合举办了“谁是最受欢迎的女作家”的读者调查,最终的结果是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并列第一。
这个读者调查究竟有多少人参与?一家小书店的评选权威性有多大?评选中有没有一定数量的专家?这都是问题,当时并无“南玲北梅”的称谓,半个世纪以后再鼓噪“南玲北梅”是很牵强的。
其实梅娘本人并没有宣扬自己这段历史,这件事情梅娘其实是无辜的,上世纪90年代个别很喜欢哗众取宠、扩大销售以此捞钱的无良“学者”做了推手。我打听过这位亲日“学者”同一单位的人,称此人总和日本文学交流,借交流全方位地美化沦陷区,而且编了梅娘文集,为了扩大发行量捞钱生生造出了“南玲北梅”。文学界和读者并未接受这一评判。但张爱玲的巨大名声还是大大烘托了梅娘。
梅娘这位活了96岁的老人一生坎坷,饱经磨难,她幼年丧母,青年丧夫,中年失去儿子,人生的三大不幸她都痛苦地承受了。好在自小坎坷的经历与冷膜的家庭环境使她在少年时代便有了独特的阅历,孤独、内向与敏感又造成她在文学上的情愫。
16岁高中毕业时在国文老师孙晓野的推荐下,出版了《小姐集》,在当时的出版与印刷条件下,是一个真正的神童奇迹。青年时代她与柳龙光结合,新婚不久的这对伉俪一同回到北京,梅娘任《妇女杂志》编辑,柳龙光担任武德报社编辑长。在沦陷的北京,她完成了水族系列小说《一个蚌》、《鱼》、《蟹》三部曲。梅娘的三部曲在半年内便印了8版。她的长篇小说《夜合花开》《小妇人》及短篇《黄昏之献》《春到人间》都是当时的名篇。1948年丈夫柳龙光去台湾,不幸的是意外遇到海难沉船,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打击。   
梅娘历史上也有污点,她在1943年和1944年两度获得的日本侵略者颁发的“大东亚文学奖”,她的丈夫柳龙光曾经供职日伪报纸《武德报》,尽管有种说法他是中共地下党,但始终没有得到组织的证实。如果真有这个神圣的使命,也希望家属趁寥寥无几的当事人在世尽快给个说法。
梅娘作为作家对文学是有贡献的,而领取“大东亚文学奖”也是极端错误的。尽管在侵略者恐怖的氛围中有难以抗拒的一面,但那时毕竟有不少作家艺术家坚决不给日寇这个脸。
(梅娘与三个孩子)
而作为女人,梅娘也付出了足够的代价,解放后梅娘当过中学教员,1951年又调入农业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她从来没有过上清静日子,1952年在忠诚老实运动中被认定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被批判。1957年,本已如惊弓之鸟、唯唯诺诺的梅娘又被凑名额凑成右派,并按右派的一级条款处理,开除公职,送劳改农场。服刑期间,她最挂念的是三个孩子,她每月收入十几元,只能以窝头、咸菜为主要食品,再挤出10元赡养3个孩子。她尽管得到同情她的人偷偷的帮助,但10元钱怎么也供不起3个孩子上学,她只能狠心含泪把二女儿送到救济院。后来她在狱中得知,二女儿因为生病,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和照顾,不幸病死在救济院里,她多少个夜晚都彻夜难眠。4年后梅娘解除劳教,她成了无业人员。她要养活一个3口之家,这位当年的名女作家顾不得脸面与尊严了,她串过冰糖葫芦,当过保姆、搬运工、和泥搬砖,还拿着长长的竹竿去掏阻塞的下水道。她听到过居民的议论:“这个女人一看就知道是个知识分子,怎么干这么脏的活儿,八成是戴帽子的。”后来儿子不幸传染上急性肝炎,由于没有足够的医疗费和营业,又不幸夭折了。生活的重压甚至不能让她在失去儿子时有喘息,她极为悲伤地告别了儿子的遗体又在恍惚中去掏脏水沟了……
还有个打击就是唯一活下来的大女儿柳青(电影《祖国的花朵》主演小演员之一)迫于单位和社会的压力,与她断绝了母女关系。几年后柳青幡然悔悟母子才得以团圆。
直到改革开放,梅娘才有了正常人的生活,1978年也使梅娘的右派得到改正、公职得以恢复。70年代末,她又开始写散文和回忆,多半发在海外报刊上,但对自己的苦难与遭遇却没有触及。她悲凉地发现,搁笔几十年,当年的灵气与感觉已找不回来了,年龄与精神的磨难使她再也写不出长篇巨作,虽然她的经历较之20多岁时已丰富了多少倍。
  1995年,20世纪最有魅力的女作家张爱玲在美国的寓所中猝死,这位才女更被中国众多读者膜拜。此时,一个“南玲北梅”的传说在媒体被爆炒,死了张爱玲还有个活着的张爱玲,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是多大的福音啊!某个无良“学者”在一个文学研究机构担任负责人,为了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和文集的扩大销售,对“南玲北梅”包装渲染,忽悠了不少读者。听这个亲日“学者”单位的人介绍,这位无良“学者”竟然大量剽窃一位留日博士后的研究成果,并利用他的职务把办公经费据为己有受到单位纪检部门的严厉警告,我才知道这个事件的复杂性。我本想采访一下这个梅娘推手无良学者,也希望站在他的角度谈谈“南玲北梅”,但同单位的人告诉我自从黑了单位的不少办公费和课题费,他退休十几年再也没有回来过。
和梅娘接触过的人都说梅娘是个性格温和与世无争的女作家,大肆炒作“南玲北梅”对梅娘本人也不严肃。虽然这位走到哪里捞到哪里的幕后推手仍不遗余力地制造假象,但梅娘就是梅娘,不搞噱头也是个不错的作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