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bigjoe,谷歌产品经理。我们的公众号主要是分享关于产品经理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相关的话题。
编辑Andrea
许多人向往的咨询行业里,MBB又承载了相当一部分的期待。今天我们将延续上一期,继续邀请MBB其中一家的合伙人Ida,为大家详细分享她的职业发展路线以及关于管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一些具体情况。
Ida嘉宾背景
  • 北京MBB合伙人
  • 本科专业:北大经双
学校文化,社团,实习
bigjoe:首先的话,我想听听看你的个人经历。比如说你是哪里长大,去哪里读了大学,学的什么专业。
Ida:  大舅是我中学的师兄,实际上我跟他是老乡了。我是武汉人,我们俩都是武汉外国语学校。我觉得外国语学校,应该算是中国我们那个年代,所谓的比较素质教育的一个典范吧。
我在武外毕业之后上了北大,读的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其实国政并不是我大学报专业时候的第一志愿,我本人还是一直对经济管理这方面比较喜欢。当时我在报志愿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去上清华的经管或者是说去上北大,就可能上不到经管这样的一个专业。但北大在文科生心目中还是有很大的一个滤镜的,现在我觉得还是如此了,对北大还是很有感情。所以当时即使可能上不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但我觉得北大对于整个人的一个全面发展或者说是基础的一些通识教育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最后还是选了北大。
很好的是说北大也有很多这种双学位的一些制度了。北大当时还是叫CCER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在应该独立出来的一个组织,当时是开了一个经双的双学位。所以实际上我也当时在大学期间就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了一个经双这样的专业。首先这是第一个我觉得对我后来的职场发展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点。
第二个点实际上是说北大当时还是一个社团文化特别强的地方。我大一读完之后有点迷茫,当时我参加了北大的一个社团。因为国际政治专业里面很多东西说实话比较抽象,自己也没有想好说毕业后就要去从事这块的工作,所以当时我就觉得说我可能得有一些别的一些方向或出路。除了选经双以外,当时北大的社团里面其实有很多经管类的社团。我当时实际上是选了北大的咨询学会,缩写叫PCA(Peking University Consulting Association)。我觉得PCA是一个蛮好的组织,到现在都还存在这个学生社团。
首先你当时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了,大家可能有着类似的一些志向。不一定说我毕业一定要去咨询,至少大家对咨询管理经管这些东西是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在一起做一些交流。第二个确实当时社团还是搞了挺多挺好的一些活动,比方说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咨询的方法论,模拟做一些case,包括当时也有很多跟咨询公司去接触的一些校园活动的一个机会。所以当时社团给我的影响也是蛮大的,包括我们毕业之后到现在为止很多当时社团里面一起玩的朋友,现在都还是很好。
bigjoe:当时咨询的社团的人现在后来真的都做咨询了吗?都在MBB或者提到各大咨询公司吗?
Ida: 那倒没有。可能比例上我觉得20%左右毕业之后可能是直接从事咨询行业的,但是大部分都会从事更广的所谓的经管类,比方说我知道有的人可能去做投资的那种研究。实际上一定程度上你看一个公司有没有价值,我觉得所谓的咨询的一些技能或者是方法也是相通的。
然后第三个实际上就是说在大学期间也做了一些实习这些实习当然不一定全部都是咨询类的,有一个实习是去德国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组织叫AIESEC也是一个学生示范组织,它把学生从本国送到国外去做国际的实习。当时因为我中学在外校,我是会德语的,所以大概大二暑假,我是去德国的一家商业银行做了一个大概两个多月的夏季实习。然后我大三的时候去过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另外的一家德国的一家投资的公司做过一些实习。
我觉得这些实习经历也让我对自己未来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可能有了更大的一个理解。虽然我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在一家咨询公司去实习过啊,但实际上就比较有意思的是说那家德国的银行包括后来做投资公司那家投资公司有点类似于PE,是很早年的一个德国国家层面的一个投资公司,会做一些所谓的企业的基本面的研究。其实我觉得这个对我未来的一个职业发展的选择,包括偏好实际上都会有影响的。
所以基本上在北大的经历不管是经双社团还是说这些实习,实际上你大概能理解说我对于不同的一些工种或者说自己未来的一些工作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对于未来自己,不管是说你喜欢什么或者说你擅长什么,包括你的简历上可能添砖加瓦,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一些经历了。
所以我毕业之后,当时是加入了一家德资挺有名的,非常全球领先的一家管理咨询的公司。我在那边待了大概5年多的一个时间,中间实际上也从那边离开之后也加入过一家企业比较短的一个时间,大概半年左右。但我其实加入了那家客户之后我自己后来发现并不是特别喜欢,所以后来我也就离开又重回咨询业。现在就是在MBB的一家在做合伙人,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为什么选择咨询行业?
bigjoe我有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你当时是整个职业生涯是围绕咨询在走,哪怕你去了企业后来又回咨询了。这咨询到底对你有多么大的吸引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Ida:我觉得这件事首先跟我个人性格还是很有关系的,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做一些非重复性的东西。我喜欢每天的工作比较新颖,你能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我觉得企业的至少我当时跳的那家可能是它的性质的问题,我不是说代表所有的企业,至少那一家当时的工作是非常循规蹈矩的,而且我觉得他很大程度上的工作其实是可以被机器所替代的,我觉得人的价值就很低。所以这是第一个就是咨询的本质就是每天都是新的能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有智力上的挑战我会觉得比较有意思。
第二点我觉得咨询里面的人也是对我来说比较重要,我觉得大部分的做咨询的人都还是非常聪明的,我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说人和人间的相处说实话相对单纯。如果你跟企业的去比较的话就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点。
第三个实际上咨询里面其实它的所谓的职业发展路径其实很清楚的,如果你打开任何一家大一点的咨询公司,比方说它的不同的层级,从来这一层到下一层要几年,什么样的业绩能达标其实非常清楚的。大家如果去企业的工作肯定很清楚,其实企业很多时候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说不清楚的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实际上这个也是你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你自己会觉得有升级的那种感觉,会比较有成就感。
我觉得这三点可能是核心,还有其他很多点,包括其实收入也还不错,福利各种。包括公司的文化,我觉得大部分咨询公司的文化都还是可以的,就大一点的啊,我们不说特别小的,特别残酷的那种。所以这些都是能够去吸引我一直在就待了还蛮长时间的一个原因。
调换咨询公司的考量
bigjoe:你为什么会在不同的咨询公司里面就职?你又去了德国那家又去了MBB的两家,你为什么不就在一家里一直做呢?
Ida:  德国的那家是因为当时我想离开咨询行业去看一下,而且那家公司当时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业务上,就大的公司层面战略的一些变化。当时他可能会说被另外一家公司所收购,而且另外一家全球的规模比他大,但是可能在中国地区声誉不一定比他好。当时其实员工都很担心说未来我的市场价值会被贬值,所以当时是公司处于比较动荡,当时因为我也做了5年确实也想尝试一下可能不同的一些行业,所以当时我就去了那家企业去看一下,那就是第一次。为什么我当时没有回那家,我当时也有别的机会就去更好的公司,我觉得确实包括那家公司它自己还在动荡,MBB嘛,有机会你可以还是想去最好的第一流的公司
那去MBB中间从第一家换到第二家的话更多是一个未来的行业方向,因为我个人还是比较多的去服务金融服务业的客户就Financial Services资管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这些是我的主要的客户际上第一家公司这块业务规模在中国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它也有些自己战略上的考虑,如果我想在那家公司去往上去升你可能这块的业务你不可能百分百做这块业务,所以我我就想说为了你未来的路会更宽一点点就换到另外一家。第二家公司确实它整体在金融业一块,实际上整体业务规模包括体量,包括积累团队都是会强大很多的。
bigjoe看来MBB之间还是有很多这种专业的区别,对吧,不是说MBB,顶尖公司都很相似,其实每家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侧重?
Ida:  挺不一样的。三家公司文化上,业务的专长,做事情的方法,都还挺不一样的。
非常感谢Ida关于自己整个职业路径的分享,希望对各位同学有帮助。下一期,我们会让Ida再继续分享关于咨询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关系以及一些咨询行业的技能。
硅谷大舅 Big Joe
B站:硅谷大舅bigjoe
YouTube:硅谷大舅 BigJoe in Silicon Valley
硅谷文化 | 产品经理 | 企业管理 | 个人成长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