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爱分享)
看浪姐的时候,米粒妈就觉得郑希怡很飒,为此还特别写过《别光追宁静张雨绮了,这个姐才是真的乘风破浪》来赞她。
点头杀、眼神杀、台风、身形、生活态度都是浓浓的港风御姐气质。
没想到,前天和米粒爸追《小巨人运动会》,本来是冲着看看儿童运动竞技去的,竟然发现这姐在孩子教育上,是佛系老母亲?
更巧的是,现场还有“鸡娃届的战斗机”田亮。
众所周知,田亮家的森碟是在大家关注下长大,米粒妈之前也和大家分享过很多次他们家的教育方法以及观点。
森碟被全方位培养成了多才多艺的长腿少女,而她的弟弟森碗也慢慢地走上和姐姐差不多的成长之路。
田亮VS郑希怡,3分钟的对话信息量满满,大有看头。
先让孩子玩够了
事情的起因是郑希怡看着孩子们休息时候热闹地做游戏,十分羡慕,有感而发说自己小时候都没有时间玩。
要在家练琴、去学校上兴趣班,为了不让遗憾再现,她现在不给孩子安排这些课外班和太多学习活动。
听到这,旁边的刘翔很认同,田亮坐不住了。
他直接反驳刘翔,没有孩子的人体会不来这种感受:“当家长,首先要学的是让孩子去跟大家一样上补习班。”
不随大流的压力家长承担不起,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他们自己也承担不住“和别人不一样”的压力,会质问家长为什么别人会的东西自己都不会。
郑希怡观点恰好相反:“为什么要大家一样?”
她5岁的女儿梁浸浸,上的学校天天教种菜,7岁以前都不教写字,不用手拿笔,看起来 “奇葩”。
要告诉孩子,别人会什么不重要,如果这么小就跟别人比较,会很累。至于特立独行带来的压力,自己能顶住就行。
辩论到这里就被周围人制止了,但这倒是很典型的两种理论正面交锋。
米粒妈简单瞅了瞅弹幕,不少留言很同意郑希怡的观点。
郑希怡事业鼎盛期因为表演意外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受尽嘲笑。
后来又在应采儿生日会上意外滑下山坡,被树枝从背部贯穿肺部,颈椎严重位移,昏迷了两天一夜。
好在男朋友不离不弃,结婚生女,可是女儿出生后又因为呼吸系统问题在新生婴儿深切治疗部住了好几天。
经历了这么多生死关头,郑希怡对一切都很珍惜,尤其是希望女儿在年纪小的时候轻轻松松也是有迹可循。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之前在《不可思议的妈妈》里,面对只顾玩耍不配合节目流程的女儿,郑希怡也就是用糖果引诱,并没有正确给孩子讲道理,引导她配合。
到后来更是因为心疼女儿情绪爆发,直接放弃任务。当时米粒妈就想说,这样的一味迁就,有点太过了。
总觉得她这种心态,也延展到了对女儿的教育上。
不学写字之余,真的只种菜?
郑希怡说着不让女儿随大流很轻松,看客们听起来也很轻松。
友情提醒,对于大部分能看到这番言论的观众们来说,最好是听听就得,千万别走心。
虽然郑希怡不算大红大紫,也不算嫁入豪门。
但她生女时的状态已然是事业有成,家境圆满,拥有优渥的物质条件和资本,自然顶得起这压力。
且不说她是不是能给女儿扛一辈子,就放开手脚让孩子玩儿这几年的底气,已经是很多家庭无法企及的了。
况且,她嘴里“只有一块田”的学校带来的教育,也没有说的那么简单。
年龄渐长的梁浸浸,越来越讨喜,表现大方,进退有度,在杂志封面综艺接连出镜,见过世面的样子完全不是普普通通小女孩。
郑希怡嘴里的“快乐”、“不比”、“没压力”跟屏幕前观众朋友们的认知,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你只听到了她说的relax,没看到她背后已经拥有的资源。
突然发现这点和米粒妈在《叶一茜,承认吧,你一点都不佛!》里说到的田亮太太叶一茜异曲同工,嘴上却说快乐教育,行动用“别人家的孩子”标准养娃,只不过一个有意一个无心。
(自称“顺义妈妈”的叶一茜可能也没想到,被自己老公暴露了她家教育本质
其实很多熟悉的豁达人设女明星,说着不在意没所谓,鸡起娃来比谁都带劲。
就比如郑希怡的好姐妹,“人间小甜豆”jasper的妈妈应采儿,看似大大咧咧,在儿子的求学之路上可是不手软。
从香港转学到台湾,再到上海,每所学校都是精挑细选,有意规划。她还在采访里直言,希望 Jasper将来能进入清华、北大等名校读书。
再往远处看看,前代美帝公主伊万卡,老爸商政两届都有涉足(干的好不好放一边),没吃过苦长大,美貌、钱、地位啥都有,英俊老公三个娃,快乐一辈子大概都可以。
相反的是,她活得无比努力,辅助家里、经营公司,鸡娃手段更是花样百出。
三个孩子都安排进华盛顿最棒的私立学校,几乎是啥都学,她女儿穿戴整齐用中文拜年的视频还有人没看过吗?
在她们眼里,不管是让下一代轻轻松松,还是让他们接力向前,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歇着有后盾,跑着有助力。
他们在公共场合高谈阔论,说着她们的教育观点,并不强求别人认同。
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真正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去判断的,反而是听众。
教育也是在取舍
米粒妈不是想反对或者抨击谁,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家庭、每对父母、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拥有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成长方式。
我们来看看数据。
2020年北京参加高考的京籍考生有5万人,这些孩子是在2008年左右幼升小,当年的入学总人数约为10万。
也就是说,只有一半孩子上到高中,顺利参加高考。
2019年,京籍幼升小已经飙升至15万人,按刚刚的比例估算,12年后,高考考生将有7.5万人左右。
2.5万人的增量,50%的涨幅。
塔尖的人自有精致与豁达,更多人,是站在地上挣扎,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努力才能不掉队。
谁也不想逼死谁,可走入大环境不可规避
如果你不能给孩子搭建一个世外桃源,还是要想想怎么才能让他稳稳当当地在现实中行走。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一定会捕捉到种种声音,有时可怕的是陷入种种声音里,变得盲目和迷失。
都说人鸡娃我鸡娃不可取,与之对应的,人不鸡我也不鸡更不可取。
当站在顶峰的人告诉你“不用费劲往上爬”的时候,你尤其要想想。
千万别眼里看着人家有资本地让孩子“不学习”,也放养家里娃,等到真的拼成绩拼特长被气到无以复加,忍不住喊着“别人家孩子什么都会,你怎么这么笨!”
全网阅读千万的《海淀家长有多恐怖?跟他们吃一顿饭就知道了》《又跟海淀家长吃了顿饭,这一次我内心毫无波澜!》里,每次和米粒爸的同学吃饭,都是一场心灵的震颤和激荡,但缓过来之后,又总觉得畅快。
在他们身上,不仅可以看到优秀的人还在持续努力,最可贵的就是那股不断超脱自我的劲头。
人生赢家们在体会过胜利滋味后,并不一定会继续想赢,但至少,谁也不想输。
牛娃无上限,可能一辈子也追不上,但总要不停地奔跑,才不至于望尘莫及。
就像法国小说家加缪说的那样:“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心。”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在和孩子的共同成长里,一路向前,点个【在看】,然后冲吧!
别忘了加米粒妈微信mlm735,我还在不停地淘到各种好东西给你们哦,加我第一时间get~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