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人权日。提到人权,你会想起什么?
联合国?
战争?恐怖袭击?
种族歧视?
看起来,人权似乎离我们很远。
但其实,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很多孩子习以为常的普通生活,比如平安长大、充足的休息、被公平正义地对待,都是人权的组成部分。孩子可能享有它们,但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它们。
简单说来,人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生命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等。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阐明: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带领孩子学习人权,是让孩子认识自我与世界的重要一步。
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作为“人”的价值,在权利受损时能寻求帮助;
理解他人拥有与我们同等的权利,则可以帮助孩子尊重同为平等个体的他人,比如尊重父母的付出、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他人。
如果无法理解人权,孩子很难在生活中养成我们所期待的自尊、包容、同理的品格。
我们向你推荐电影《养家之人》(Breadwinner),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观看电影,深入体会何为人的基本权利。
《养家之人》讲述的,是一个我们熟悉又不了解的故事。
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性必须在男性陪同下才能出门。小女孩帕瓦娜的父亲是家里唯一一个成年男性,却被塔利班士兵抓入了监狱。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帕瓦娜伪装成男孩,赚钱养家,营救父亲。
这部动画片获得了包括第45届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在内的19个奖项,还获得了2017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
动画的制作团队是爱尔兰的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画风以瑰丽细腻闻名,虽然叙述的是一个国家的苦难,但画面唯美,且充满着温情与希望。
为什么我们要反对战争?
故事的背景是战争下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开篇是坐在街边摆摊的帕瓦娜和父亲。父亲跟帕瓦娜讲述这个国家的过去——曾经是连接世界的通道,人们研究星象、科学、哲学,在世界上举足轻重。
直到邻国开始交战,波斯的居鲁士大帝、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孔雀王朝的阿育王,轮番上场,争夺这片土地。

也有过和平时光,父亲小时候,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女孩也能上大学、没有任何帝国的侵扰。

但好景不长,政变、敌人入侵、内战,社会变得动荡不安。
这部动画中,没有血淋淋的战争画面,但战争的阴影时刻笼罩。
那是,父亲站立时,空荡荡的右腿——那正是在热战中失去的。
是凶恶的塔利班士兵,赶赴战场前战栗的双腿——他清楚自己将一去不复返。
是一个童真小孩的“玩具”——帕瓦娜的哥哥将河边的炸弹当作玩具,并因此而丧命。
/ 这个玩具就是炸弹 /
战争,让阿富汗人民连基本的生存权都难以得到保障。据2019年联合国报告,32000平民于战争中死亡,而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抵抗武装的死亡人数为42000人。

国际形势剑拔弩张、公共舆论动不动就是武力统一,这时候,我们更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反战教育,让孩子知道战争的残酷。
《养家之人》可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战争,不是热血、勇武、痛快,而是死亡、伤痛、苦难在战争下,人的尊严无从谈起
在最不适宜女性生存的国家,
女性在经历哪些苦难?
塔利班推行的妇女政策臭名昭著。
在塔利班的统治下,女性不能上学。塔利班上台后将女性大学解散,禁止女性接受教育,彻底剥夺了女性的受教育权。
在没有男性陪同的情况下,女性也不能上街。
当父亲被抓走,帕瓦娜和母亲前往监狱的路上,母亲遭受了塔利班士兵对她擅自外出的殴打。
在没有男性的家庭中,即便是生病需要买药,女性也不能出门。
女性必须穿着罩袍(Burka),从头顶覆盖到脚踝,只在眼睛部位留有网孔,防止“吸引别人的注意”。
帕瓦娜在摆摊时驱赶小狗,塔利班士兵闻声而来:“她应该待在家里,而不是在市场抛头露面。”
电影中,帕瓦娜为了养家,穿上男装。
而女扮男装,在阿富汗至今也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人们把这样的女孩称为Bacha Posh。
美国《时代周刊》曾采访过一个女扮男装的阿富汗女性Nordberg,她这样回忆自己穿上男装后的生活:
剪短发,穿裤子,我发现没有人会在街上看着我或骚扰我。我不必戴围巾。我可以看着别人的眼睛。我可以和其他男孩说话,也可以和成年男子说话。我不必弯腰驼背。我可以快走,或者跑步,如果我想的话。
听起来,似乎阿富汗的女性地位堪忧,那我们可以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性别平等的国家吗?

中国的性别状况比阿富汗好,但依然存在着对女性的种种排斥与限制,比如职场天花板、性骚扰、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在153个国家排名106位。
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
歧视是人权的反面,它意味着对某一群体的不公正对待。借助帕瓦娜的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在任何方面的不同,不管是身体构造,还是肤色、经济地位,都不意味着我们享有的基本权利会有所不同
而除了性别歧视,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其它的歧视:残障人士的基本出行权利是否得到了重视?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权有没有得到保障?
怎么让孩子理解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人的权利中,有一些需要得到保障,比如生命权、不被歧视的权利,而有一些,是需要保护它们免于干涉。
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个人的空间被压缩到了极小的程度。
女性必须穿戴面纱,不能大笑,不能涂指甲油或唇膏,否则可能会被殴打甚至抓去坐牢。
男性的着装要求虽然不如女性极端,但也必须蓄须。
塔利班禁止娱乐,包括看电视、跳舞等。
祷告时间到了,所有人,不论在做什么,必须就地祷告,即便是正在比赛的运动员也不例外。
/ 现实中的阿富汗女性:2001年,一名阿富汗士兵用木棍在等待人道主义援助的妇女中“维持秩序” (Damir Sagolj/Reuters) /
《养家之人》可以让我们看到,在糟糕的环境中,当我们的权利被剥夺时,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自由选择着装、娱乐、自由表达,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当拥有时,不觉珍贵,走进没有它们的场景,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何谓有尊严的生活。
这也是孩子自我权利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意识到权利保障的重要性,也能更懂得在生活中捍卫自身权利。
除了人权,
这部动画让孩子看见人性的力量
前面说这部剧并不悲情,其中一个原因是电影的副线。
那是帕瓦娜讲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了从大象王手中夺回关系到全村人下一年生存的种子,独自走上了探险之路。
要想顺利拿回种子,他需要找到三样东西:亮闪闪的镜子、渔网、抚慰人心的东西。
在途中善良地帮助老奶奶和老马后,前两样东西他都得到了,第三样却迟迟没有找到。
最后,面对狂躁、充满攻击性的大象王,是小男孩自己的一样东西让它平静了下来。
这个东西,是苏莱曼的人生故事:“我是苏莱曼,我妈妈是作家,我爸爸是教师,我的两个姐妹总是吵个不停。有一天我在街上找到一个玩具,我捡了起来,它爆炸了 ,那就是结局。”
苏莱曼是帕瓦娜的哥哥,这个故事,是一个小男孩因战争的炸弹而无故死去的故事。
故事中的大象王为苏莱曼的故事所触动,把种子还给了他;现实中的狱卒也在关键时刻救了帕瓦娜的父亲。
在战火纷飞下,人性,或许才是我们最后仅剩的希望,我们能做的,就是唤醒庞大机器中一个又一个的人性。
正如影片最后帕瓦娜的独白: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给孩子的人权基础知识
Q&A
人权是什么? /Human Rights
人权是人与生俱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它不分种族、性别、国籍、族裔、语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表达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获得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它更多权利。人人有权不受歧视地享有这些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是人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作为国际人权法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被翻译成近500种语言。
Q&A
人权有哪些发展阶段? /Stages
人权的发展,一般会被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代人权主要以保护个人免受侵害为目的,包括生命权、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财产权、公正审判权、投票权等。
第二代人权与平等有关,它确保不同的公民可以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平等公正的待遇,包括食物、住房、就业平等、社会保障等。政府有责任落实这些权利的保障。
第三代人权试图超越个人权利框架,追求集体和人类福祉,包括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代际平等、可持续发展、民族自决等。这些权利的实现,有赖世界各国的合作。
关于《养家之人》,我们也为你准备了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的几个问题:
1
在学习了上述人权的基本知识后,电影涉及侵犯哪些人权?比如,人的生命权在战争下受到了威胁;食物、住房没有保障;女性的受教育权被剥夺......
2
如果你是帕瓦娜,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你可能会做哪些事情?
3
生活中,你遇到哪些人权利受到侵犯?比如,路上偶遇的流浪汉、被霸凌的同学,他们的哪些权利可能没有得到保护?对此,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人权,也是C计划思辨读写课堂会重点跟孩子们讨论的主题之一
。通过阅读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自传《我是马拉拉》,我们与孩子讨论了
女性权益与受教育权
;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
带领孩子看见残障人的困境
;读《手推车大作战》,我们引导孩子思考:
采取什么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
这个寒假,我们会继续与孩子一起阅读美国著名科幻作品《安德的游戏》,与孩子一起反思暴力、战争,重新审视竞争与弱肉强食的价值观,探索竞争之外的双赢方式
与孩子一起阅读“20世纪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安妮日记》,帮助孩子了解战争是如何影响个体的生活与心理,个体又如何在乐观中寻找自我和独立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选班👇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小阅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