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叶青草
1978年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GDP前十的城市,北方占了6个,分别是:2北京 3天津 5沈阳 7大连 9哈尔滨 10青岛。2020年三季度结束,中国GDP前十的城市,北方仅剩1个!那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共和国首都北京。
更恐怖的是,今年年初受了疫情重创,连续3个月经济冻结的武汉,竟然也在半年之后逆势上扬,成功杀进全国GDP前十,而且其GDP总量如果平移到北方,也足以纵横东北、华北、西北,唯有北京能灭其锋芒!
这深刻的反映了一个客观现实:中国南强北弱的格局,已经基本成型!
不管你是安居乐业,还是投资创业,中国未来30年,这一大格局将无人能撼动!
经济重心从高纬度转移到低纬度地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市场经济的一种结果,除非发生极其重大的政治变革(改革开放)或者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否则,这一趋势短时间不可逆转,任何试图与之对抗的个体,都将在历史的潮流中,被碾得粉碎!
一:历史趋势的必
中国经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一直都是北强南弱,这一状态横跨了整个华夏文明史,这主要是因为:华夏文明就是起源于北方的黄河流域。
不论是夏商周还是秦汉三国,基本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秦国东出函谷关,逐鹿中原,接连灭韩、赵、魏、楚、燕、齐,一统天下。
刘邦暗度陈仓,攻灭三秦,扫灭六国余孽,东入中原与项羽争霸天下。
曹魏雄霸北方,以一敌二,吴蜀联盟不能动其分毫。
为什么?因为人口和已开发的土地,大部分都在北方!这种状态直到司马家引发了“五胡乱华”,北方汉人被迫背井离乡,大规模南迁,史称“永嘉南渡”,才有了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到了隋朝的时候,随着大运河的开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利共通,南方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
进入盛唐,差距又一步拉近,更靠近长江流域的东都洛阳开始在功能上超越西都长安,天下也开始有了“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的说法,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无不反应了当时扬州的繁华,这个阶段,南方经济已经足以与北方抗衡。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事件爆发,北方全境陷入金人之手,宋朝皇室南移杭州,从那时候开始,不仅是长江流域,两广、福建也开始崛起,特别是广州、泉州,作为当时的海上贸易中心,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从元朝开始,中国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一基本格局就没有改变。明朝,最初定都南京,后来为了平衡南北局势,才选择迁都北京。清朝,在紫禁城万般无聊的乾隆皇帝,心心念念的七下江南。民国,江浙沪一带就是蒋介石的钱袋子,日本人碰东北,蒋介石无所谓,日本人碰华北,蒋介石还能忍受,可一旦日本人要碰上海,蒋介石就要开始玩命。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之所以会短时间出现北方超越南方的现象,一来是国家深思熟虑之后把首都定在了北京,二来是当时全国的工业中心就是东北,北方的工业底子比南方要好,所以在发展上领先一步,就出现了开头我提到的,1978年,全国GDP前十,北方占6个的局面。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政策向沿海城市的倾斜,南方经济的恢复速度几乎就是肉眼可见。
1978年,GDP前十,北方占6个。
1998年,GDP前十,北方占2个。
2014年,GDP前十,北方占2个。
2020年,GDP前十,北方占1个。
而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趋势不会改变,唯一需要讨论的是:北京在这种格局下,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二、市场经济的结果
在高纬度地区生活的成本高于在低纬度地区生活。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作者是北方人,他吐槽说:同等收入水平下,北方人比南方人的开支大很多!这种开支差距体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
1、衣服
南方气候温暖,最冷的季节,平均温度也在0度以上,一年四季,除了短袖长袖,冷的时候就需要加几件毛衣和薄外套。
北方气候寒冷,冬天气温最低时能达到零下30多度,入冬之后必须准备2套以上大棉袄,还有羊绒衫羊毛衫棉皮鞋,这些东西为了保暖效果,用料足,价格贵,基本上置办下来,没有好几千块很难拿下来。
2、食物
天冷的地方,热量散发快,对于肉食的需求量会相对较高,而且,南方很多地方还有吃凉菜的习惯,北方的冬天,基本都要动用天然气加热食物,在燃气费上也多出一笔开销。
冬天的时候,我见到南方还有很多露天生长的蔬菜,北方很多都要大棚种植,不然直接就冻死了,大棚的蔬菜成本相对较高。
3、住宿
你知道北方的冬天有多冷么?我一个朋友是东北的,他说屋子内必须要安装地暖,否则冬天很难活下去,我以为他夸大其词,他告诉我,外面是零下30度左右,屋内有地暖能有20多度,温差有50度。我惊呆了,且先不说零下30度会不会冻死人,温差50度是什么概念?人的身体常年在这种温差下来回交替,恐怕也是很大的损伤吧。
装了地暖之后,每年要交很多暖气费,按照一平方30元,120平的房子就是3600元,如果通暖了,你不用,也要交30%的管道损耗费。如果你说你穷,不装地暖,那就买煤取暖,或者就用空调、电暖气,三个月时间,电费多出1000块也是正常吧。
4、出行
零下30度的天气,寒风刺骨,你肯定不愿意走路或者骑单车吧?基本大多数人家庭都会选择买车,买了车后,还要买汽车冬季坐垫、脚垫、方向盘套等,一套下来最普通的也要六七百。
5、医疗
我是湖北人,印象中,每年冬天寒潮来临,都会有很多老人熬不过冬天去世,看了眼国家的数据,1月和12月是老人去世最多的季节,对于年纪大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很多人过冬就是在鬼门关走一圈,能看到春天的绿芽就代表又多活了一年,医生给出的解释是:寒冷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对2003年至2011年在广州登记死亡的213737人分析发现,冬季的死亡率比其他季节的平均死亡率高25.7%。这其中有52%来自心血管疾病,24%来自呼吸系统疾病。其中75岁以上人口占冬季死亡人数的71.6%。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难在寒冷环境下保持核心体温。当温度降低时,血管收缩改变,血液粘度增加,就有可能触发血栓。
所以在北方地区,相对南方而言,无形之中又多出了一份隐形的医疗费用。
纵观全球,高纬度地区经济萎靡不振已是铁一般的事实!
(欧洲比东北纬度高我知道,但西欧特殊的大西洋暖流,让西欧比同纬度地区温暖很多,中国东北是同纬度最冷的区域,大家不要和我纠结这一点了,如果觉得用纬度不对,那就自动转化为温度就好。
2019年全球经济GDP前十,高纬度地区只有英国和加拿大。
如果看GDP增速的话,2019年全球经济GDP增速别说前十,前二十都看不到一个高纬度国家。
市场经济体制下,人都想去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居住,资本自然也就跟着去到人最多的地方,东北的经济之所以萎靡不振,就是因为东北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地方,而且人口净流出,大量的人口跑到南方去打工,没有了年轻人,也就失去了经济活力,时间久了,自然就衰落了。
如何应对?
经济长期发展失衡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不仅会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变大,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还会给国家经济埋下重大隐患。
我国其实一直在寻求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中部崛起或是西部大开发,因为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从建国开始,我国就一直处于西方的封锁禁运之下,当下疫情肆虐又和美国大打贸易战,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所以国家提出了“内循环”,但是如果东西南北差异太大,南方生产的东西北方买不起,东边生产的东西西边用不了,那拿什么“内循环”?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南方生产了一种汽车,功能特别好,各项指标全球领先,但现在我国被封锁,国外没法买,只能卖给北方,但是这汽车价格太高,一辆100万,假如北方经济不好,收入低,那么这个汽车生产出来应该去哪里消化掉呢?
东边生产了一款手机,不仅性能好,价格还便宜,但是西部地区连基本的信号塔和基站都没有,手机买了没用,那么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现在国家看到南北失衡,心里也是很着急啊,强行逆转这种大趋势也很困难,就只能采取折中方案,那就是:
守住长江沿线!
长江就是中国的腰杆子,只有腰杆子挺直了,中国未来才有机会重新振兴北方的经济,如果长江沿线都垮了,那就真的有点回天乏力了。
再回过头来看2020年中国GDP前十的城市:
1上海 2北京 3深圳 4重庆 5广州 6苏州 7成都 8杭州 9南京 10武汉
10个中有7个属于长江沿线经济带。
(上海、重庆、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
这是国家的底线!一定不能失守!
不信?你看一下近些年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城市的崛起速度有多快,你看一下疫情之后,国家给了武汉多大的扶助力度!
但即便如此,未来30年,中国的未来依然一定是在南方,珠港澳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一定会是机会最多的地方。
我们都希望国家能够均衡发展,不希望南北发生大的差异,如果北方由于一系列政策和气候原因发展变缓,对整个中国都不会是好消息,不管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我们建设祖国的初心都是一致的,现在有多少北方人去南方打工,几十年前就有多少南方人跑去闯关东,时代的发展我们阻碍不了,只能努力适应,大家一起加油。
   推荐阅读(直戳下面标题):

2001年中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兑现了么(附:中国入世承诺表)

重磅!!上海突然宣布!!要“ 疯狂 ”了。。

中国妻子出轨率全球最高?性学专家:7.5个妻子中就有一位不忠!

疫情可能持续一两年!张文宏发言警醒所有人:病毒全球失控,救中国人的只有自己!

瑞士银行:掌握太多国家机密!

泄露的囯企工资表,惊掉你的下巴

崩溃前七种征兆...全对上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