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人星光

来源: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华人星光(ID:hrxg2020)


12月5日,
又是寒冷彻骨的一天。
在这个冰冷的日子里,
一位中国巨星因飞机坠毁遭遇不测,
消息传到国务院,
总理失声痛哭,领导层为之震惊!
更让人惊撼的是,
他用自己烧焦的尸体,
守住了一份绝密......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陌生的名字,
他叫:郭永怀。

  
1909年,
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普通农村家庭,
是家里第四个儿子。
他的到来,
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更加捉襟见肘,
因而尽管他自天资聪慧,
还是一直到了10岁,
才得以到学堂读书。
而一旦给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郭永怀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17岁那年,
他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成为第一个公费中学生;
20岁,他考入南开大学理工班,
又成为家乡第一个大学生。
24岁,
郭永怀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是家乡第一个走进顶尖学府的学子。

1938年,
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
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
出现了数十年难见的一幕:
三名考生以相同高分名列第一。

其中一位,就是郭永怀。

郭永怀

考官纠结了,原定只录取一人,
但三人同分,怎么办?
经过仔细讨论,
决定将这三人全部破格录取。
后来郭永怀才知道,
和自己同分的那两个人,
一个叫钱伟长(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
一个叫林家翘(世界顶尖物理学家)。

钱伟长
林家翘

郭永怀选择了航空工程,
他和众学子登上出国留学的邮轮,
而在将要起航前,
他发现护照上竟多出日本签证,
上面赫然写着:
“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
中国正在日本的侵略下苦战,
自己怎能去日本游玩?
郭永怀和几名学子提出更改护照,
英国方面却表示绝不更改,
你们有本事就别去留学。

众人沉默,郭永怀站了出来,
带头愤怒地撕毁了手中的护照,
他说:“不出国就不出国,
中国人要有自己的骨气!”
众学子一起下了船,
虽留学之路受阻,
好在几经周折,
他们还是踏上了去往英国的路途。

这一去,天空海阔,
在加拿大多伦多数学系,
郭永怀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
《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论文,
并获硕士学位。

这样优秀的精英,

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赞叹了许多年:

“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

他是我一生中,

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1940年8月,在俄国皇后号邮轮上,后排右3郭永怀,前排左1林家翘,前排左5钱伟长。

第二年,郭永怀又来到了,
美国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
这里是全世界顶级的研究中心,
郭永怀在这所实验室的老师,
是世界气体力学的大神:
冯·卡门。
他还有个好玩的师兄:钱学森,
课余时间师兄最乐意干的事,
就是开着车载郭永怀兜风 。

冯卡门也很喜欢郭永怀,
视他为自己的得意弟子。
因为郭永怀具有极大的胆略和气魄,
他博士论文选择的是,

当时最有挑战性的“跨声速流动研究”。

当时人类虽已实现飞行梦,
但飞机飞行速度并不理想,
提高飞机飞行速度,
是当时无数科研大拿的攻关目标。
结果,
来自中国的两位年轻人:
郭永怀和和钱学森共同合作,
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
独一无二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
为解决飞行问题,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是国际航空界里程碑式的一步,
走出这步那一年,
郭永怀年仅29岁,
钱学森年仅27岁!

第一排左起第3位是钱学森,第一排右起第四位是冯·卡门,第二排左起第一位是林家翘,第二排左起第3位是郭永怀。

郭永怀由此在美国声名鹊起,
他不光是美国康尔大学高薪聘请的教授,
还是美国航空工程研究生院,
三个核心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声望、地位,
在美国科研界都是首屈一指。
可他的心底里,
却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
这里不是你要留下的地方,
你要回到祖国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潜藏在郭永怀心里的回国念头,
无比清晰和强烈。
然而,
他在学术上的建树实在太大,
又迟迟不愿意入美国国籍,
美国当局对他高度警觉。
因为郭永怀的研究经常能接触机密资料,

美国方面让他填写一张表,

有一项内容是:“如果发生战争,

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

如果不同意,

便会马上失去涉密的研究资格,

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填了“否”。

从此,
美当局对他的监视愈加严密,
尤其在钱学森被限制出境后,
郭永怀想去英国讲学都不被批准,
他被“锁在了美国”。

在被监视的焦灼心情中,
郭永怀一直等待着的离开机会,
终于来了!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
美国康尔大学曾一度提高薪酬待遇,
要留下郭永怀,
甚至提出破格让他参与机密项目,
台湾方面也屡屡致信聘请,
可他不顾一切要奔向祖国。

郭永怀的妻子李佩说:
“禁令一取消,老郭就坐不住了,
整天和我盘算着回国的事。
美国的许多朋友、
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劝他,
康乃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
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
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
不劝倒罢,劝的人越多老郭越来火,
他说,家穷国贫,
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1956年9月,郭永怀回程已定,
临行前,他做了特殊的准备。
虽说美国已取消中国学者出境禁令,
但仍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障碍,
比如钱学森的笔记本就在海关被没收。
为了避免麻烦,
郭永怀当着大学师生的面,
将自己没公开发表的书稿,
一叠一叠全都烧了,
他边烧边流泪,
毕竟烧掉的那是十数年的心血啊!

妻子李佩知道,丈夫这是“破釜沉舟”,
让当局再也没有借口留下他,
可这些手稿无异于丈夫的第二生命,
她仍是觉得无比惋惜,
郭永怀却说:

“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

他们拿不走。”


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
郭永怀(左)和夫人李佩(中)在回国的船上

同年10月底,
郭永怀终于回到了阔别16年的中国,
当周恩来问郭永怀有什么要求,
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中科院安排下,
郭永怀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
组建起了力学研究所;
第二年,
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二机部第九研究院,
正式成立。
二机部是我国核工业龙头,
又是二机部的大脑,
而郭永怀所在的职位,是“大脑”的核心,
九院副院长。

1960年3月,钱三强突然来找郭永怀,

两人密谈了足足3个小时后,

郭永怀的名字,

和中国原子弹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从此,
原子弹理论探索研制的郭永怀
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

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

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

最初的三大“金刚支柱”!


肩负核武重担,
郭永怀再也不能公开作报告,
不能出国,不能随便与人交往,
不能说自己在哪里,
更不能说在干什么,
功劳再大,成就再多也无人知晓,
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地走!
从此,
他放弃了在国际科研舞台的功成名就,
彻底“消失”了......


由于苏联专家的撤走,
郭永怀肩上的担子愈加沉重,
他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
迅速掌握原子弹构造原理,
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
早出晚归, 埋头书案。
他的时间,
几乎全都消逝在青海新建的基地,
那里真的是穷山恶水、鸟不拉屎,

海拔3800多米,

试验现场荒凉的寸草不生。

气侯变化无常,

冬季寒气逼人,经常飞沙走石,

最低气温零下40度。

由于缺氧造成胸闷、心悸、厌食,
再加上营养跟不上,
郭永怀和很多科研人员,
都出现了高原浮肿反应。
又因为工作的特殊性,
郭永怀必须经常奔波于北京和青海,
这样就更加重了他高原反应复发的频率,

50岁的郭永怀因此显得特别苍老,

一眼看去,白发满头



核武研究,只争朝夕,
四年,郭永怀与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
在险恶环境中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
完成了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
爆轰物理试验。

1964年10月16日,
在西北高原浩瀚的沙漠上,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炸响了!

当时,

毛主席接见了研究所的科学家,

许多人都激动地上前和主席握手,

郭永怀却傻乎乎站在原地,

只是憨厚地笑。



1965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启动,
郭永怀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
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
氢弹研究时期,
郭永怀在结构形式、弹体重量上,
提出具有独到见解的主张,
保证了,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的圆满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当蘑菇云升起,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欢腾,

但郭永怀却瘫在试验现场,

他实在太累了,站都站不起来!

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

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



他不肯停歇,
直到那惨痛的意外到来,
直到死神夺走了他的生命......

1968年10月3日,
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
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
从事试验前准备工作。
两个月后,
他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数据,
这是核武的机密线索,
他需要争分夺秒赶回北京!

12月的冬,寒冷彻骨,
披着一夜寒霜,
郭永怀拿着资料匆匆从青海赶到兰州,
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
这一刻,
郭永怀紧绷的心有了些许轻松。
然而在离地面400多米时意外突生:
飞机忽然失去了平衡!
开始猛地坠落,
一头扎进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中,
前舱碎裂,
瞬间大火包围了整架飞机......


那一天,秘书匆匆赶来中南海,
对正在接待外宾的周总理耳语几句,
总理脸色大变,站了起来,
因为他听到了一个遇难者的名字:
郭永怀,
工作人员回忆,总理痛哭失声.......

那一天,北京机场附近,
搜救人员火速到现场,
却还是看到了让人悲痛的一幕:
飞机残骸到处都是,
空气中满是烧焦的味道,
十三具尸体散落一地,
而且已经烧的面目全非,
甚至有肢体散落

这样惨烈的情况,刺痛了每个人的眼睛,
而更让人觉得不同寻常的场景,
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拥抱在一起,
面目全非无法辨认,
这样的场面令人倍觉奇怪,
救援队尝试把他们分开,
可他们抱得太紧了,
又是瞬间死亡,尸体僵硬无比,
为了把他们分开,必须很用力,
期间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直到终于分开的瞬间,
一个完整的公文包掉落,打开后,
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所有人都惊愣了,
已经被这样壮烈的场景,
震撼到说不出话来......

这两位用生命去守护国家机密的人,
其中一位,正是郭永怀!
另一位,是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万幸,
他们找到了一名重伤的唯一生还者。

根据这位生还者回忆,

飞机从400米高空突然坠落的时间,

只有大概不到10秒,

根本来不及有任何反应,
但是在飞机刚开始剧烈晃动时,
他听到郭永怀一句大喊:
“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随后,便是燃烧的巨大火球,

让一切陷入黑暗。


真的难以想象,生和死的短短10秒,
郭永怀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
而是国家机密!
坠机的刹那,
他做出相拥护文件的悲壮决定,
是何等的冷静!果决!壮烈!
那又是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
何等炽热的爱和忠诚!

22天后,
靠着郭永怀用生命守护的机密文件,
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那一天,他被授予”烈士“称号。
他的故事在总理指示下登上《人民日报》,
那难以言喻的悲壮场景,
带给人心灵的震撼,
让无数国人热泪盈眶,
这就是两弹一星的功臣,
这是民族和国家的巨星!

1999年,
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勋章”。
当年,
尽管周恩来总理下令彻查空难事件,

但至今是个谜团,没有答案......



烈士肝胆国士肠,
郭永怀,他活着,
铸就史诗级的两弹一星伟业,
他走了,
留下对国富民强殷殷之望的伟大悲壮!
他在年仅59岁的年纪离去,
他的名字今天而言很是陌生,
但我想让这个时代的更多中国人,
知道他的故事,
让更多人知道,
我们生活在和平强盛的中国,
是郭永怀这样的人,
舍了命换来的!

逝者在天,荣华在地,
2020年12月5日,
是郭永怀牺牲52周年祭日,
山河勿忘,大国脊梁,
致敬!缅怀!

打赏

郑重提醒
因最近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推送规则改了,很多小伙伴反馈没有及时看到更新的文章,根据最新规则,建议如下:多点击阅读经济学人壹周刊不同文章,成为“常读”用户;或看完文章常点右下角的“在看”。
各位朋友,因一些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现在想做好一个号,很容易触碰红线而被封号。为了不失联,请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备用号,有些不方便推送的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篇篇精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