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最近在考虑分手。

她今年40岁,和男友在一起同居数年,两人共同经营着一个小小的设计公司。恋人、亲人、友人、事业伙伴,几乎生活中所有的身份都相互叠加,牢不可分。
所有转折发生在上半年的停滞——24小时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以往忙碌时被略过的细节开始逐一放大。同处一室,每天对话不超过三句,放下工作后似乎再也无话可谈;她听见他给朋友打电话聊游戏聊电影聊父母,却对她的头疼脑热毫无关切;点外卖时他不会询问她想吃什么,而是自己爱吃的那老三样。
甚至谁也不好意思主动但感觉对方似乎想要于是不得不假装自己也很想要的义务式亲热,她突然遇上经期,两个人竟都不由自主松了一口气。他利索地下了床,跑去书房连线打游戏,而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刷上了淘宝。
也不是不能继续共同生活,多少同龄人都过着类似的日子,或者远比他们要凑合得多。只要多看一眼电视台的情感纠纷调解节目,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感情衡量标准”都建立在一系列非常实际琐碎的前提上:买房、彩礼、查看手机、节日红包、是否搭载异性在副驾驶位……做到了就是爱,做不到就是不爱。一个人本质不坏就可以在短期内谈婚论嫁,不管有没有过火花迸发或是能不能愉悦聊天。
而于中年人而言,任何关系的分割都能伤筋动骨。虽然没有孩子困扰,但复杂的财产与工作分配、朋友圈的重新替换,甚至对双方家人都不得不有个交代。更何况这个年纪心态和体力都开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再翻过一山一水,前面也未必会有柳暗花明出现。
一方面是惊觉了自己的疲惫,一方面是“比起别人来也已经挺好了”,朋友在分与不分之间来回摇摆,无法抉择。
朋友的遭遇,让我想起了去年大热的台剧《俗女养成记》。
39岁的“北漂”女(从台南上台北)陈嘉玲,没房没车没结婚没小孩。工作看似光鲜,其实就是为总经理打杂收拾烂摊子的全方位生活助理;有个英俊温柔的同居男友,却早就没了激情。艺术总是源于生活,戏内戏外,中年人都会因为意外得以摆脱亲热而如释重负——“我把你当亲人,你竟然想睡我?!”
日子表面波澜不惊,只不过陈嘉玲的抽屉里有一大堆辞职信,每次幻想甩在老板脸上,却因生计所迫而讪讪地收了起来。好不容易决定了婚姻大事,强势的婆婆不由分说登场,从新房装修到婚后主妇生涯逐一规划,连婚纱都得是她点头的才可以。
这是每个在大城市里苦苦奋斗平凡人的狼狈。没有惊天动地的颜值,没有雄厚的家世背景,我们谨小慎微地,一步步往前闯荡。每当面临人生抉择,从择业上岗到婚嫁生子,都得在张望未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兜里的本钱,值不值,能不能。
老板是发薪水的,婆婆是给买婚房的。除了自己混得差,赖不到任何人头上。陈嘉玲在自己的安全区里来回碰撞,想要水平线以上令人羡慕的生活就注定要受管制。在一次误会重重的闹剧里,她终于爆发。对着老板大吼“老娘不干了”,婚也干脆不结了。
一次彻底的痛快,突围而出的自由,手里这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筹码顷刻间打了水漂。经此一役,陈嘉玲终于败下阵来,踏上回家乡台南的路。
如陈嘉玲这般营营役役活到中年的你我,免不了许多次自问:我到底差在哪儿?

她重新躺回小时候铺着碎花床单的床上,翻开童年回忆。三代同堂的一家人,热闹嘈杂,不免有些小龃龉和小冲突。但认真想起来,童年时代总是比较快乐,究竟是为什么?
陈嘉玲想起一家人日常生活妙趣横生。录影带不小心出现了少儿不宜镜头,大人们用吃水果当借口,挡电视的,找遥控器的,相互搭配,忙得鸡飞狗跳。
阿嬷和妈妈有婆媳间的口角是非,更多时候却是惺惺相惜,俩人捡回大姑子勒令丢掉的猪油,“做菜不放猪油怎么会香!” 还即兴在厨房里跳起“猪油之舞”。
这些片段熟悉又好笑,简直就是我们自己小时候的童年闪现。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每晚家人都围坐在餐桌前齐齐整整,聊一天发生的事。你考了全班前三,家长们交口称赞;别家的孩子去学电子琴小提琴,父母凑够学费带你上了三节课,你表示厌倦,那不想去就不去了吧,吃得下睡得着最重要。
平凡这两个字,安安稳稳地填充在生活里,我们就这样无忧无虑地成长为“俗人”,没有特别出挑,更不背负任何家族复兴的重担。终于要离开家出去闯荡,我们的妈妈和陈嘉玲的妈妈说出了一模一样的台词——
“要好好照顾自己。其实妈妈也不一定要你怎么样,只要你可以平安健康,这样就够了。”
童年时候,我们总是能注意到谁在爱我们;而成年以后,我们却总是在关注,别人拥有了什么。
我们并不比别人差。只是把自己置入一个比较的坐标系里时,当然就会产生头马和托底。在这个被成功学和标准化人生绑架的社会里,被人宠、大房子、高薪高职变成了成功的衡量单位。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无灾无痛地长大,朋友家人的相互支撑,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美满?
不用别人的衡量方式比较,就不存在所谓失败。
成功不是别人有的我都要有,而是善于发现自己已经拥有的,并牢牢抓住。
在台北的陈嘉玲,像一棵观赏类绿植,被欲望规则修剪了一举一动。她在前任婚礼上喝醉了胡言乱语,而被同样一地鸡毛的同龄人嘲笑:二十岁喝醉是可爱,四十岁啊是可怜。
但她的与众不同在于,尴尬也好,可笑也好,她总有能把自己从困境中拔出来的方式——如同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成年人。
说真的,我们并不知道一定能成功的途径、也并没有能令他人深爱自己的魔法。但一路走到现在,如果喜悦多过苦恼、平静多过焦躁、失望也有但总抱希望,那么,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些浇不熄的热爱,令我们在漫长人生之中意识到:摔倒并不可怕,对生活的热情也可以一再累积。
我的朋友圈里有位中年律师姐姐,偶尔因为工作联系见面,几乎每次都以贴身裙细高跟犀利形象示人,她从不应邀饭局,午餐时间往往在健身房打卡。身边同事都以为她人到中年十分恨嫁才把自己打扮成这样,但事实是,她根本不在意婚恋这件事,只是热爱健身。“无论做什么都一定要有目的,也太悲哀了,好像打完卡就要去死。”

某次闲聊起外形管理,姐姐说都是受了美剧影响。那些律政片里的精英登场,挺胸仰头,神采飞扬,客户看在眼里的并不是身段凹凸,而是强健体魄和高度自律,光是气势就占了三分局面。
关注外表是一种快乐,喜好吃喝也是一种快乐,没有高下之分。别人觉得举铁跑步苦哈哈,却是她难得的大脑放松,亦舒总爱写一个人把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出的,投入热情便可以获取等量开心。
更何况比起年少时的莽撞,如今的我们更加懂得自我开导与善后:四十岁可以喝到微醺,说些平时不敢说的话,人到中年还扭扭捏捏有什么意思?第二天认真做个脸又是一条好汉。

同样作为一个独自生活多年的“俗人”,这些年我做得最好、最坚持、也令我收获最多的三件事,便是:喝酒、读书、护肤。
以前谈起护肤,我还有点不好意思,怕被人说做作、或者消费主义,但是如今到了38岁,我还拥有一张朝气蓬勃、光洁紧致的脸,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不需要被任何人夸奖,单纯只是每天照镜子的时候,自己看着自己能开心些,一副生活打不败的样子,就是最好的自爱宣言。

所以我必须感谢雅诗兰黛的白金眼霜和白金面霜——最早让我领略极致护肤的神奇、也给了我最长久最稳定最出色的陪伴。
尤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接触雅诗兰黛的时候,最打动我的便是雅诗兰黛夫人与“天价面霜”的故事。一生致力护肤研究的雅诗兰黛夫人,在1956年独自秘密研发出了一款蕴含几十种珍稀精萃的面霜,因为开发成本高昂,所以这款面霜在当年上市时定价高达115美元(约等于如今的1000美元),一时轰动全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款面霜,也是奢华护肤的始祖。

当年的我,非常好奇,这么高贵的面霜,到底有什么神奇作用?后来,等我有了消费能力,入手的第一套奢华护肤产品,便是雅诗兰黛白金系列。然后,一直用到了现在,从未停过。

“不惜一切代价,只为最好而生”。说出这句话的雅诗兰黛夫人的确也做到了。很多人并不知道,⽩金系列是雅诗兰黛夫人唯一亲⾃研发并亲⾃起名的系列。她将⼀⽣对化妆品的研究和热情都倾注到了⽩金系列中,这也成为了雅诗兰黛最⾼端的护肤线。
而这么多年过去,作为雅诗兰黛品牌的金字招牌,白金系列从未停止升级的脚步,始终代表着奢华护肤品的最高水准。
如今的雅诗兰黛白金眼霜和白金面霜,里面蕴含着一种极为不凡的花朵菁萃——来自喜马拉雅山脉严寒之地的 “极地花”。
极地花生长于极端高海拔地区的峭壁之上,环境极其恶劣,而它却能傲然风雪,花开不败。雅诗兰黛科研团队利用离子尖端萃取技术, 万千花瓣凝萃一滴花菁萃,保留高能活性,加乘肌肤新生——仅仅48小时,就可促生关键蛋白高达170%。
而白金系列之中,同时也加入了雅诗兰黛的专利黑科技:SIRT核芯抗老科技。能加速细胞修复,提升细胞活性,令肌肤持续保持年轻态。
而这些成分,根本没有所谓的平价替代品。
随着年岁增长,又长居干燥的北方,对于护肤品,我真的只选最好的。

白金眼霜和白金面霜的使用直观感受,就是全面淡纹与深度滋养。
尤其在北京的冬天,室外凛冽的寒风和室内干燥的暖气,共同加速让皮肤脱水、干燥、龟裂。每年冬天最令我苦恼的事,就是眼周出现大量干纹、鱼尾纹,而额头还不断爆皮,起屑。如果用普通护肤品,我大概每4小时就要补搽一次,不然根本抵挡不了频繁脱水。
只有绵密的白金眼霜和白金面霜,能真正达到早晚一次、滋润全天的卓绝功效。如果是眼周的假性干纹,简直可以说是药到病除——白金眼霜一抹上去,眼周迅速恢复润泽,干纹瞬间消失。
而抗老也不止淡纹,坚持使用白金面霜,一段时间后,你自己就能感受到面部的极大改善——皮肤更加细腻、整体紧致弹润、自然清透有光。
恰如极地花,这个时代的⼥人,再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每个人每一天都在直⾯永不停歇的挑战。高品质的护肤品,和我们自己的好心态,共同给予了我们再生力。让我们无论遭遇任何,都能极地逢生。
热爱生活没有门槛。喝一杯酒不必非说出门道,坚持运动护肤也不是为了和青春少艾比较。所有这些付出,在执行过程中已经值回票值。
只有尝到了生活的甜,才不畏惧前行的苦,零星乐趣足以点亮一天又一天。
在陈嘉玲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个女性,都传递给了她,一个女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温柔与自尊。
被要求去检查生育功能的二姑姑,在人言可畏的时代毅然退婚。虽然眼泪流了一次又一次,她却坚持自己的选择——女人不能为了婚姻委屈求全。
妈妈面对出柜的儿子,没有斥责,只是一通通电话打去“妇女新知”,渴望同理他的想法,告诉他,他不是一个人,他不用这么孤单。
一辈子都在俗世观念里存活的阿嬷,跟嘉玲交代身后事。死后她的骨灰要撒到海里自由自在,不再是谁的老婆、妈妈、婆婆、阿嬷,而是她自己,曾经被叫做“阿月”的李月英。
于是在陈嘉玲的成长回忆里,人生必选项可以没有婚姻,爱是单纯的包容,一个女人始终要做自己,而不是被各种各样的头衔所取代。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这句陈嘉玲在片尾与自己和解的话,也属于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俗女。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都不能在物质比较中拨得头筹,但我们始终拥有重在参与的比赛姿态。在人生这场竞技中,我们允许自己犯错、做梦、跌倒,但绝不能存在勉强和讨好。所有的花枝招展、热情洋溢,甚至眼红流泪,都全部属于自己,而不是为了依附别人。
一路奋力向前,享受过程,然后在终点,你会遇到那个再不纠结的自己。
加油吧,我们!
截图来自电视剧《俗女养成记》
为了持续看到推送
请您顺手点一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