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本文授权转载自“菜市场政治学”网站,作者王宏恩,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文中小标题和粗体为编者所加。
201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打败民主党的希拉里·克林顿时,震撼了美国许多大学,许多学校甚至放假、开放师生心理咨询等。而在政治科学界内部,除了检讨民调测量所造成预测失准这件事之外,川普的当选更是整个改变了政治科学的研究议程,许多人开始正式关注川普为什么可以当选美国总统。
四年之后,川普虽然票数落后于民主党的拜登,但同样也已经获得超过7000万票。这个数字超越了2008年的奥巴马,与拜登一同成为美国史上票数最多的总统候选人。
这四年之内,政治科学家是怎么研究川普的支持者呢?主要有四大流派互相竞争与合作:全球化、民粹主义、政治重组(political realignment)、以及川普个人的特性。
01
全球化引起工作变动→挺川
全球化的逻辑,主要反映在与中国的商业竞争上,MIT的David Autor等人在美国的不同区域建构了一个指数,计算美国各地的各个产业受到中国竞争的程度,然后观察这个竞争程度与2000至2016年选民态度转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原本白人就较多的选区,该地产业越受到中国商业竞争,就会看越多的Fox News、更挺共和党的候选人。
当地产业越受与中国竞争的影响,保守派共和党人、温和民主党人越多,温和共和党人、自由派民主党人越少(来源:aeaweb.org)
这全球性的资本移动,并不是各国政府可以单独处理的问题,因此选民虽然可能透过爱国主义短期关闭边界,但是长期来说,并非是各国政府可以根本性解决的问题。全球化引起的工作不稳定,被视为是美国以及全世界民粹主义的根源之一。
02
移民引起文化冲击→挺川
然而,哈佛大学的Pippa Norris等人认为,民粹主义不只是因为全球化而失去工作这件事而已。他们在书中验证支持民粹主义政党的人们,到底是因为经济不稳定才支持,还是因为文化冲击──觉得移民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传统文化──才决定要支持民粹候选人。透过许多民调资料以及回归模型,他们认为更多的证据显示文化冲突才是这些人支持川普、支持英国脱欧、以及在欧洲各国支持民粹主义的原因。
柏克莱大学社会系教授Arlie R. Hochschild的《故土的陌生人:美国保守派的愤怒与哀痛》,透过访谈研究也是得到类似的观点。那些工作不稳、失业的路易斯安那州的穷苦白人工人们,看到各种少数族群透过社会福利“插队”,感觉愤恨不平,这种失落感让他们最终成为川普的支持者。而史丹佛大学的福山教授则是把这种感觉认为是工人们觉得自己丧失尊严,最后选择成为爱国主义的信徒
《故土的陌生人》
03
高低教育+高低收入双维度
杜克大学的Herbert Kitschelt等人,则是把美国政治竞争的维度从一个上升到两个(经济左右与教育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政策的偏好),同时观察哪些人会成为共和党支持者、哪些人会成为民主党支持者。他们发现美国选民的重组现象,并且更显著地出现在2020年的大选之中。
他们把选民(主要是白人)依照高低教育程度以及高低收入分成四组。在过去几十年来,美国白人对两大党的支持主要是依照收入来分的,高收入者支持共和党的减税政策,而低收入者支持民主党的重分配政策。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但是在最近几波选举以来,由于美国产业变迁,高教育-低收入的选民比例(包括政府机构、文化领域、社会科学领域族群)大增,高教育-高收入(资工、电机、财金)的比例也增加不少,而这些人又比较倾向支持文化上多元的政策;而在同时,低教育-低收入的美国劳工阶级又显著下降,这些变化影响到了美国政党们计算如何才能够获得较多的选票。
本来美国两大党在过去是如下图的X轴,高收入支持小政府对抗低收入支持大政府,逐渐转变为Y轴的对抗:高教育者支持投资型政策支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幼儿托育、转职训练等)对抗低教育者支持维持产业现状的消费型政策支出(补贴夕阳产业、失业救济金)。从上图来看,68-00年之间本来都是高收入支持共和党、低收入支持民主党,但是到16年就显著的变为低教育支持共和党、高教育支持民主党。两党的支持者重组是现在进行式。
图片来源:The Politics of Advanced Capitalism
这个结果也出现在这次2020年的大选之中。根据Brookings分析的选后民调,这一次美国选民民意变动最大的就是高教育程度的白人。举例来说,在乔治亚州,本来高教育程度的白人男性,支持共和党跟民主党的比例差距为共和党在2016年大胜55%,今年差距仅剩下16%。同样地,亚利桑那高教育程度的白人女性,从原本2016年对两大党支持程度相等,变成2020年支持民主党的比例比共和党多17%。
高教育白人支持者越来越不支持共和党,再次验证了美国政党政治持续从以收入为政治分歧逐渐转变以为教育(以及教育背后代表的多元主义)为主要的政治分歧。当然,因为2020年两位候选人得票都比以往多,比较好的解释可能是,有越来越多高教育程度白人从无党派转为反对共和党,例如这次科学期刊、柳叶刀期刊等纷纷跳出来支持拜登,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指标。
04
川粉:川普说啥我挺啥
在整体社会经济变迁的解释之后,川普本人个人独特的魅力也影响了选民的态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教授Barber等人,把网络招募的受访者分组,观察受访者是否会因为川普支持特定政策而更支持该政策,或者会因为共和党支持某政策而更支持该政策。
(图片来源:Bloomberg)
结果发现,只要是政治知识较低的选民、或者极端的共和党支持者,不管川普说支持什么政策,无论是开放移民还是反对移民,看到川普背书该政策,就会显著地转向支持该政策。相较之下,共和党国会对特定政策背书,完全不会影响到一般选民对于政策的偏好。换句话来说,川普成功的让选民对他本身有高忠诚度,让川普完全掌控了共和党的政策议程。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评论忧心,认为川普在2020年拿到7000多万票,而且共和党在参众两院选得不错,意味着川普主义绝对会继续跟着共和党很多年。
05
小结
当然,川普在2016年的当选与选举制度(选举人团制)以及各个选区的行业分布息息相关,而本文的量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大多只是估计各种因素平均而言对选民的效果,更重视的是选民的理性经济计算、或者是心理机制。选举投票过去的三大理论,尤其是美国选民长期培养出的政党认同,当然还是解释了大部分两党的投票状况。
在这次的2020年大选中,一些前期的研究已经显示美国社会更加两极化。举例来说,美国每个州可以选两个参议员,而这次选举每个州两个参议员是不同政党的数量下降到6个,是1908年的新低。另一方面,美国民众在都市与非都市的投票差异也比2016年来得更大。
这种更极端的两极化,可能也说明了为什么各家民调公司在这一次2020年的民调中,跟2016年一样显著地低估了川普的得票数、并高估拜登的状况,且跟2016年相比起来并没有得到改善。大概有3-5%的川普支持者,就算接到民调电话,就是不说自己支持川普。这些人假如在当下继续被边缘化,那很可能就会成为未来更大反扑的主力,这种川普现象也将会继续下去。
川普支持者(图片来源:Getty)
这也可能是美国未来的隐忧,两极化的政治下,看起来共和党与民主党并不会如同中间选民理论一般,在政策上逐渐向温和的中间靠拢。反过来说,这两党似乎都在往较为极端的方向前进,因为供需法则的条件下,当选民自身已经产生两极化的样态,政党只会把这种状况当作催化剂,用较为极端的政策来巩固自己的基本盘。
但是长时间之后,这两个两极化的政党与选民只会逐渐妖魔化彼此,让天平两边的民众没有合作的契机。拜登在确认当选之后,发表了胜选感言,我们不难发现,他花了很多心力与篇幅要选民不分立场与政党团结合作。或许,冲突性的政治角力在未来可能会在这些发达民主国家上演也说不定。
经菜市场政治学网站授权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原网站
不想错过宵夜推送?点这里获得攻略
- 往期推荐 -
在看诚可贵,转发价更高
不想误推送,设置加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菜市场政治学网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