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12月2日,“弦子诉朱军性骚扰”案开庭,以“休庭”结束。庭审结束后,回声计划邀请“弦子的朋友们”,写下属于那一天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同创造历史。
以下是该征文系列收到的投稿文章。一位没有到现场的朋友写下的感受。
愿你也能从这些记录里获取力量。

就像普通的一天。下午,弦子来到海淀法院,诉朱军性骚扰案开庭。网上看到现场照片,有不少记者,也有些来为弦子加油的人,举着标语。回忆起来有些惊讶,从弦子最初发声,到今天开庭,已经两年多了。其实能进入庭审阶段已经不易,大多数人对判决结果不抱希望吧,我猜。但不经意间,在照片背景的海淀法院一下刺痛了我,猛然想起上次去那里的经验:是和在公益组织工作的朋友一起做一个法律相关的行动。具体的时间和内容都模糊了,但那种感觉依然清晰——做贼一样等没人的时机,尤其要盯着穿制服的人。恐惧、厌恶、带着屈辱。以为早忘了,回想起来剧烈恶心,想吐。
那件事有什么回响么?也记不清了。见到太多事情似乎都是如此,做了几乎是没做,但还是要做。像是这次开庭,能指望法院给我们什么呢?但还是要做,但约等于一种过场了么?那天下午我随父母出门,坐在车里用手机看着弦子的消息,心想我们回家之前就会有结果吧,之后大家吃饭、睡觉、又是一天。
已经是冬天,天黑得早,很冷了。弦子还没出来,人群还没散去。
我看着现场照片中的标语:“禁止性骚扰”、“#MeToo”、“弦子加油”……哦这些当然会有。但是当看到另一些标语我还是激动不已:“恐惧的沉默不是我愿意”、“我们一起向历史要答案”。我想到在其它地方其它时刻,那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怎么会在法院外面对历史喊话呢?“答案”应该是法律的公平正义给出的吧?但我完全理解这个“历史”包含的苦涩和伤痛,以及对“今天”的激烈嘲讽。我们在“今天”呆了太久,聚在海淀法院门外的朋友们像是聚拢出了一个例外的时间,偷渡了一小片未来。
吃晚饭时,看到照片上现场的人好像更多了,是下班过来的么?审判可以这么久么?如果还不结束,他们要一直站在北京的寒夜里么?
一下变成了喜剧。外卖不断涌向法院门口——暖宝宝、食物、奶茶。原来有些不能到场的人通过点外卖的方式表示支持,收货人是“弦子和她的朋友们”。志愿者微信群里甚至呼吁大家不要再买了,太多了,分不出去。
在手机上看到现场“物质极大丰富”的场面,感到也在和他们一起相拥取暖,多好的一个冬夜。完全超乎预料的,热烈的友爱。审判结果也变得没那么重要,它成了久别重逢的欢聚,甚至是安静的狂欢,我都哼起了“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呀,比什么都快乐”。
几乎是一场救赎。平时,那种恶心的感觉就算没那么剧烈也一直潜伏着,在内心的空洞里。太久了。在这个夜晚我又看到了信念、希望、友爱、勇气、真实的连结、朴素的共情。简直像是《卡比利亚之夜》的结尾:孤身流浪在夜晚罗马街头的卡比利亚,她轻易相信,轻易受伤,天真得让人着急,又勇敢得不可思议。流着泪的卡比利亚走在夜晚罗马街头,心中伤痛,却被突然出现的一群欢庆的年轻人围绕——他们唱歌弹琴,开车骑车兜着圈子。不为什么似的,相聚本身就是快乐
《卡比利亚之夜》剧照
“buona sera.” 欢庆的女孩向她问好,带着难以拒绝的笑容。她止住眼泪,报以微笑。
对于带着伤痛、恶心、屈辱活着的人们(是不是能稍微大胆一点判断:有此类感受的人其实非常多,我们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朋友们),这个夜晚也许是一个要乐观一点的理由。它能让我先放下一切犹豫、质疑,面对一张张脸,感到温度和力量。
接近凌晨,弦子终于走出法院。结果是休庭。
晚上几乎没有睡觉,醒来是心跳加速的不真实感。一年到头不发朋友圈的我也转发了两篇对昨晚的报道。有朋友对这件事有疑虑,问我:这是不是用舆论影响司法?万一反转了呢?
每逢公共议题总有人怀着这种担忧。我曾经也因此分神,但后来觉得反转与否没那么重要。首先,世事并非黑白分明,“反转”这个词难免夸张。而且反省总是必要的(事实上我们可能反省得太多了一点)。就这件事而言,它成为被表达、被看到的问题,这本身已经足够重要。而你我这样的网友,绝大多数的局外人,没有深入探究案件是非对错的条件和能力,但你依然能感到它与你有关——这是珍贵的关联感。在场和感受对个体来说可能是更重要的。弦子胜诉与否甚至都没那么重要了,我们都清楚性骚扰案件想要获胜在技术上有很大困难,而她和我们共同创造出的那个时空、那种连带、那份情感是无比真实也无比珍贵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的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话:“愿你那动人的笑容欢快明朗、无忧无虑;为了你曾经让另一颗孤独而感激的心得到片刻的欣悦和幸福。我的上帝!那是足足一分钟的欣悦啊!这难道还不够一个人受用整整一辈子的吗?”
这个夜晚能给我们这一分钟的意义么?至少我感到了久违的激动,几个瞬间几乎落泪。
那之后两天都失眠,许多往事涌现。于是第三天,我又走到海淀法院门口,同样是夜晚,只是街上已经没有人。我想象着那个夜晚的朋友们,走到法院正门口,站好,举起相机拍了一张照片。我感到来自你们的力量。
海淀法院,照片作者提供
愿那个夜晚的力量支持我们到未来(到我们期待的历史中)相遇。
 文|如晦,学生,女权工作者家属
2020年12月5日,北京
编辑|李合子
回声计划
属于女人的时代之声
ID:huishengproject
留言功能暂未开通。如果有特别想和我说的话或者联络需求,请在公号主页下方的留言框直接发送消息。
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