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老湿的第92篇原创

01

我的反思
几个月之前,我的一个粉丝私聊我,说他的长租公寓疑似爆雷跑路,房东要赶他走,他现在的情况很麻烦,损失了租金又没地方住,问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我这样回复他:
「这个事件是个例而不是社会话题阿,没热度就没办法写啊。」
现在想来,无地自容。
首先,我对自己粉丝的困境太过绝情;其次,对财经事件缺乏敏感度,没有见微知著,以为偶尔的经营失败并不是社会普遍现象。对于这两点,我认认真真的反思,自己无论是待人态度还是财经知识,都需要纠正一番。
其实早在 2018 年,时任「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就说过,长租公寓迟早要爆雷(后来,他因为这番言论而辞职),这种商业模式的失败是可以通过逻辑推导出来的。2015 年以后,各路长租公寓高买低卖,大搞「赔本式倾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租被急速拉升(当年租过房的读者们应该对此仍有深刻印象),同时发明了「让租客贷款并一次性预支长期租金」的模式——「租金贷」,并将这么一个有稳定现金流的金融产品推广开来,给今天的爆雷埋下伏笔。
资本的逐利本性,在这场长租风暴中一览无遗。马克思说,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而资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停的自我增殖,无论是否合理甚至是否违法。
有人在这场风波中违反了市场规则甚至法律,房东和租客成了无辜的俎上鱼肉。简单的租房合同关系,被玩成了 ABS(资产证券化),整个金融链条的安危系于企业对于「资金池」的操守——不滥用租金,这游戏还能继续玩下去;滥用租金,则迟早全盘崩溃。
而我们都知道,「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对资本而言,钱躺在账户上时,不去动它的可能性,等于
长租公寓+租金贷的失控,几乎是写在资本的基因之中。

02

病根:银行
追究长租公寓爆雷的责任,第一个应该被揪出来的,其实并不是长租公寓企业。
系统性风险,首先出在长租公寓背后的银行身上。
道理很简单:蛋壳这种企业,天然有扩大资本杠杆、获取超额利润的冲动,整个市场的风险不能寄希望于蛋壳老板的个人道德情操,必然需要更核心的金融机构对其进行钳制——银行,就是控制风险的最重要金融机构
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控制,这既是银行的权力,也是银行的义务。
对于「租金贷」这样的贷款,正规的监管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最重要的,就要设置监管账户,避免贷款沦为蛋壳的「资金池」。
什么是资金池呢?简单理解,就是庞氏骗局,用新钱填旧坑,循环往复。银行把一整年的租金直接交给蛋壳,而蛋壳却逐月把租金打给房东,这其中存在了资金的错配,那么暂时剩余的资金就形成了一个处于监管之外的「资金池」,这个资金池毫无疑问会被滥用(否则不会出现资金无法清偿的问题)。
假设全年房租 12 万,每月租金 1 万块钱,如果一次性打给了蛋壳,对方支付了第一个月的租金后,还剩 11 万沉淀资金,那么这笔资金会用到炒股还是赌博?没人知道。银行丧失了对这些沉淀资金的管控,也就让渡了部分金融安全。
理论上,银行贷出去的资金,是要明确用途和流向的。当租客依靠个人信用获得贷款后,这笔贷款绝不应该直接全部打给蛋壳,而应设置存管账户,银行每个月从该账户打款给蛋壳,严格控制这笔钱的唯一用处——支付房租。
如此,从根本上掐断了蛋壳等长租公寓的「资金池」,蛋壳也就不能「借」着租客从银行贷来的一次性预支的长期租金,到处高价收房、低价租房。缺少了这样的资本杠杆,长租公寓自然就必须量入为出,而不是拿着租客的钱到处挥霍。只有这样严格的控制,才能保障不会出现沉淀资金的滥用,这个市场才不会被骗子玩坏。

03

微众银行的责任
微众银行把一大笔租金直接给了蛋壳,却不考虑蛋壳跑路、造成大规模坏账的可能性,说明微众银行对收回这笔贷款很有把握:你蛋壳怎么折腾都没事,反正我最后需要面对的只是蝼蚁般的个体。
你一个打工人,还要不要买房、要不要贷款、要不要坐飞机、孩子要不要上学?这些条条框框卡死了每一个租客,没人敢不还钱。所以银行并不担心收不回贷款。
如果仅仅是把贷款一次性发放出去、之后不再搭理款项的用途,那微众银行就不是银行,只是一个做网络小贷的金融公司。既然名为银行,就必须承担起银行的责任。
12 月 4 日,微众银行发出公告,租客欠微众银行的钱,不会上征信,同时债务关系从「租客对微众银行」,转为「蛋壳对微众银行」。换言之,微众银行决定兜底。
很多人为微众银行叫好,我实在不能理解:
银行为自己的监管不力而兜底,这不是应该的吗?房东和房客都是无过错方,蛋壳作恶的时候你又客观上帮助了他,不找你还能找谁呢?连租房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意都能「爆雷」,这不就是所谓「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雏形吗?

04

结语
正如熊孩子的背后必然是熊父母,长租公寓爆雷的表象虽然是企业滥用资金池,但病根却是银行面对暴利、放弃了监管责任。打蛇打七寸,而长租公寓的七寸,不在企业家的道德,在银行。希望各类互联网银行,都能引以为戒,不要等年轻的租客在绝望中从高楼跃下之后,才意识到作为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这里是最硬核的科技财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