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嗲· 主播 | 安东尼
本文首发小十点
10月19日,佟丽娅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与4岁儿子的一段对话,一下子就冲上了热搜。
对话里开始的时候,4岁儿子不太高兴,佟丽娅就问:“怎么了宝宝?”
小小的人儿叹了一口气:“唉,妈妈你都瘦成什么样了?你每次吃大餐的时候多吃一点吧!”
佟丽娅说:“妈妈有吃啊,只不过妈妈不太喜欢吃米饭而已。”
儿子急了:“哎呦,你就吃一点吧!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一个温柔的妈妈,和一个超级暖心的儿子的对话,一发布出来,立马就上了热搜。
网友们纷纷称赞,佟丽娅的儿子太暖心了,有这样的孩子,是父母之福。
能有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
但说句实话,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知道体贴父母。
有的孩子,完全看不到父母的辛苦不说,甚至还会成为一只“小白眼狼”。
前几天,我就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令人愤怒的视频。
在武汉的地铁2号线,一位母亲从车上下来,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她旁边,跟着双手插兜、两手空空的女儿。
可是随后,女儿一个举动震惊了周围所有人,她抬起脚疯狂的踹向自己的母亲。
短短几秒之内,踹了6脚。
而她这么做,仅仅是因为妈妈带自己乘错了地铁,还要多等一趟车。
看着被打的母亲一动不动,女孩似乎不解气,又伸出手用力推搡,将母亲狠狠推向一边。
一旁的路人看不下去,上前挡了一下,女孩一看没有踢到母亲,竟然还想动手打这名路人。
最令人感到荒谬的是,上了地铁后,这位母亲面对女儿的暴力行为,不仅没有进行教育,反而安慰女孩连说没事,让她别生气。
这条视频上传网络后,收到很多网友的指责: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白岩松也在节目里,针对这个事件发表了看法:
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责任起码占51%,不要总是埋怨别人,得先改变自己,否则“熊孩子”会越来越多。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可是过分的溺爱,并不能换不来孩子的善待。
有原则和有底线的父母,都会为孩子考虑得更加长久。
只有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孩子未来才能更优秀。
吃过学习的苦,才能少吃生活的苦
年初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一则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
还在上高二的小闫因为被妈妈批评,一气之下离开家。
刚开始几天,小闫的家人还在苦苦寻找,但就在第五天的时候,妈妈接到了小闫打来的电话,想回去参加考试。
原来小闫在离家后,在出租车司机的介绍下,到了一家饭店打工。
可是在饭店每天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半,端盘洗碗,他实在累得支撑不住,发现还是上学比较好。
只好打电话联系妈妈,并且保证听妈妈的话,争取在下学期拿到全校第一的成绩。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孩子的世界被各种游戏、直播软件占领,他们羡慕着其他同龄人的生活,开始大肆吹捧“读书无用论”。
但是这些孩子所不知道的是,在应该拼命学习的年纪,选择游戏贪欢,往后的日子该吃的苦也只能忍受着。
因为,那些没尝够读书的苦的人,是很难吃到生活的甜头的。
去年,华为百万年薪招聘博士的公告刷屏了全网,随后一个28岁北大女博士获聘名校教授的新闻,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出生于1991年的北大博士李琳于今年7月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同时学校还奖励她220万的安家费和90万的年薪。
而她所有的成就,所有的回报,都是靠她自己一步步努力奋斗,日复一日的学习与科研中沉淀下来的。 
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只有学习不计较天赋和家庭出身,只回馈努力和付出。
只有熬过读书的苦,才能在来日就多了选择的路。
尝过失败的苦,才能铺垫成功的路
失败的苦,也许是每个人尝过最多的,可是怎么在困境汇总逆袭,却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6岁孩子挑战10段跳箱的视频。
其实,这个小男孩并不擅长跳箱,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挑战。
第一次尝试,失败了,第二次尝试,还是失败了,第三次第四次……他始终没有跳过。
小男孩又开始哭了,他用手抹了把脸上的泪水往回走。
这个时候,老师招呼其他小伙伴为他一起加油,大家围成了圈,为他打气。
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小男孩爆发小宇宙,拔腿冲了出去,一跃而起瞬间跃过跳箱。
他骄傲的举起自己的双手,所有人都在为他鼓掌,连不远处拍摄视频的爸爸忍不住哭了起来!
虽然我们不知道小男孩的未来会是怎么样,但是扛过失败的人,注定扛得起人生。
还记得白岩松在《白说》里写道:
他每年都会招收几名研究生指导,有一回有一个学生,很疑惑自己并不优秀,为什么会被录取。
当她向白岩松询问缘故时,白岩松告诉她,“因为自己在她的简历里看到失败了经历。”
在其他人都是展现自己的获奖作品的时候,只有她讲述了自己考研受挫后,如何经过漫长的努力,一路走到现在。
后来,白岩松感叹到:
“只有受到过很多表扬,却也能经历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对前程未卜的人生。”
父母总想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担心孩子风吹雨淋,磕磕碰碰。
但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孩子也总是会长大,他们需要独立面对未知的风雨。
父母越爱孩子,就越要让孩子承受失败的痛苦,同时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才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底气,也是他们将来面对困难的勇气。
吃过失败的苦,方能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做生活的强者。
体会生活的苦,才会懂得感恩父母
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这样一句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他们不忍心让孩子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最终导致子女一辈子艰难,一辈子向他们索要!”
给孩子好的生活好的教育,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可是过了度,就成了溺爱,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知道生活的艰辛,更加不会懂得感恩。
去年有一个新闻,河南的一位妈妈称丈夫的5万块丧葬费竟不翼而飞。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这些钱竟然是被她10岁的儿子偷偷地打赏了女主播。
我想没有人,比这位妈妈更伤心绝望了。
可是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父母了,他们不希望孩子承受家庭的压力,也不敢让孩子直面生活的真相。
刻意给孩子营造无忧无虑的生长环境,让孩子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
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怪象:父母饱经生活的风霜,孩子不知人间疾苦。
给孩子好的生活好的教育,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看见生活原本的样子,体验真实的生活环境。
孩子才能明白,安逸的背后是父母的奋力托举,也才会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小时候,总是听老人家说:
“小时候吃苦,苦一阵子;大了吃苦,苦一辈子。”
父母不是刻意让孩子吃苦受难,恰恰相反,给孩子吃这三种苦,是希望孩子心中埋下坚持、努力和感恩的种子
吃过学习的苦,孩子才能努力奔跑,走出属于自己的花路;
吃过失败的苦,孩子才能披荆斩棘,对未来报有期望的勇气;
吃过生活的苦,孩子才能心怀感恩,收获幸福的人生。
如果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就别埋怨他不成器。
PS,小十点给亲爱的朋友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小鹿斑比》。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只小鹿的成长故事,也是一部充满爱与温馨、探求生命存在和意义的经典成长童话。
点个“在看”,我们将选出一位朋友免费赠送这本书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免费收听365个儿童睡前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