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两会时间特殊、意义重大。北京大学共有24位代表委员参加两会,他们的议案提案始终与时代的主题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如何确保如期兑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如何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后如何进一步恢复和提振经济?
全国两会进行时,让我们一起关注部分回答热点议题的“北大答案”
(以下内容以代表、委员姓氏笔划为序)。
适当放宽献血年龄限制
刘忠军,全国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
刘忠军接受采访时提出:“分析我国临床血液供给与使用的现状,‘血荒’现象成因较多。从调整法规入手进行‘开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荒’。” 
扩大献血年龄上限容易引起社会关切或质疑的最主要问题,是高龄人群献血是否安全。客观上,只要认真落实自愿献血者身体检查的规范程序并严格执行相关化验指标,完全可以保障扩大年龄上限之后的献血安全。
基于此,刘忠军建议修改献血法,将献血法第二条“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修改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六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以扩充采血来源,使临床用血人群与献血人群的比例得到合理调整。
疫情警示应建立更紧密型医联体
顾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中央常委、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
顾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要“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这次疫情推动了互联网对大家就诊习惯的改变,催生了医院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因此我的建议是,三级医院直接与社区医院联动形成紧密型医联体,让日常的分级诊疗和转诊更流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更高效。
紧密型医联体应该如何实现?顾晋认为专家、学科及管理下沉是基础,而实现这些基础性建设的前提,是统一的医联体管理、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
这次疫情提供的宝贵经验,成为了顾晋提交议案的有力依据,“紧密型医联体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分级诊疗、‘打通最后一公里’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进建立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机制
丁洁,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员、教授
丁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联合了其他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准备提交《关于建立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1+4”多方支付机制的建议》的提案,主旨是逐步推进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多方支付机制。
多方支付之“1”是,首先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121种罕见病的相关药物,逐步纳入医疗保障,进入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或在政策容许的情况下,进入省级统筹范畴。
多方支付之“4”包括建立罕见病专项救助项目、统筹安排慈善基金进入罕见病支付机制、引导商业保险进入罕见病医疗支付机制以及罕见病患者要支付力所能及的医疗费用。
“我们期待通过多种支付,让更多的罕见病患者能够更好地生存,减轻这些患者的经济负担。
设立“开业护士”岗位拓宽护理人员发展渠道
刘玉村,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
刘玉村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拓展护士职业发展路径,创造既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又具有专业吸引力和价值感的护理岗位。
刘玉村建议,设立“开业护士”岗位,开拓护士职业发展新通道,延长其职业生涯,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开业护士是能够独立自主执业的卫生保健提供者,可以直接为患者提供初始、持续和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包括记录全面病史、提供体格检查及其他健康评估、诊断、治疗,管理慢性病患者和急危重症患者。
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人们对健康、康复、护理需求日益增多,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通过培养开业护士来补充基层卫生服务队伍,促进公众及时获得高质量卫生保健服务,补充医院和医生服务的短缺,节省了医疗成本。
抓住新契机,推动疫后“线上政务”快速发展
刘忠范,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
刘忠范接受采访时表示,应及时抓住发展“线上政务”的新契机,提升政务工作效率和社会治理能力。
刘忠范建议,应将提高政务线上化率作为转变政府工作方式的重要目标,可制定具体规划,逐年提高政务线上化率。疫情过后,视频会议这样高效的会议方式应当继续坚持,并明确其在政府会议中占有的最低比例。借助5G网络,不断改进视频会议系统,提高用户体验,逐步实现未来绝大部分政府体系会议的线上化。
刘忠范还建议行政主导的各种学术评审工作推广“视频会议”。有关部门应该因势利导,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推广“视频会议”,把广大科研人员从“学术会海”中解放出来。
公共卫生热应转化为社会的长期重视
吴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市委副主委
吴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疾控中心定位,行政化和垂直化可能会削弱疾控中心作为支持部门的独立性,亦影响疾控中心日常的疾病防控效果。除了应对传染病暴发,疾控中心更需要加强慢病管理、政策支持等能力。
吴明建议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要有专职团队,专职负责传染病监测、风险研判等工作,信息渠道要通畅,要有机制,保证及时上报中央。健康不只是卫健委和疾控中心的工作,国家和社会都需要形成重视疾病预防的氛围,政府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长期推动。“公共卫生就是这样,你按要求做到位了,未来一定会有变化,只是需要一定时间。
建立中国电影业纾困扶持基金
张颐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
张颐武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中国电影业的纾困扶持基金,以项目方式支持电影全行业的发展。从制作、发行到院线多方位给予扶持,纾解电影业困难,提振发展信心,也保留未来电影业发展的基础。
支持基金可以比照国家艺术基金的运行模式,迅速建立评审等机制,从多方面、多角度支持电影行业发展。基金的来源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比如鼓励地方政府设立相应的基金。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要对电影发展有意义的各种项目予以扶持,在电影发展的重要环节上做积极的投入和支持。
建议加强与规范癌症早诊早治
季加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民盟中央常委、市委常委、医学部委员会主委
季加孚表示,“遏制癌症疾病负担增长的有效手段是二级预防即筛查和早诊早治。”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与规范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提案中,季加孚针对癌症防治问题提出建议:
一是划清癌症筛查惠民项目与科学研究项目的界限。
二是加强癌症早诊早治临床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三是癌症筛查项目的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健全数据共享机制。
四是将具有成本效益的特定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优先纳入医保范畴。
疫后经济恢复的三个方向
金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对于疫后经济恢复的问题,金李提出建议:
一是在保障内需上,对于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消费要一次给足量。消费复苏,企业的内需订单就能复苏。
二是在补足外需上,只要出口企业提供可以验证的疫前订单,政府承诺按单付款收货;政府通过救助中小微企业获得的订单物资,可以一部分以救济物资的形式消费,一部分作为未来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的储备资源,还有一部分用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救助。
三是动用外汇储备买单,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未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同时大大加快国内经济修复。
不设定GDP增长目标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林毅夫,全国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表示,受疫情影响,当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设定GDP增长目标,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如果贸然设置增长目标,势必要采取更多更强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那么当再次遇到不确定性时,可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不利于各领域的健康发展。
“未来只要疫情过了,我们的潜力、增长空间、可用的政策手段都还在。所以我相信,我们还是会维持比较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态势。
公开垃圾焚烧行业中二噁英及重金属监测信息
赵进东,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致公党中央常委
赵进东教授建议,落实《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烟气二噁英和重金属监测要求;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文)中对焚烧厂周边环境和土壤二噁英的监测的要求;落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固体废物焚烧》规定的企业自行监测的环境信息的要求。
议将以上三项工作中获得的数据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进行公开。制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行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将企业自行测得的数据作为判定垃圾焚烧厂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
面对疫情需要重新思考国家安全
贾庆国,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盟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贾庆国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大力加强公共卫生防疫、抗疫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大幅增加对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投入。
第一,全面改革现有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大幅提高管理机构层级,建立全国纵向管理架构,完善直报系统,开展日常性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分析和研判,加强病毒研究、加大防疫宣传力度、设立紧急反应机制,建立常设公共卫生防疫和抗疫队伍。
第二,大幅增加对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投入。
第三,加强国际公共卫生防疫合作,包括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履行职责、推动国际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以及加强专家学者合作交流。
疫情下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协同完善
霍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民进中央委员
霍勇对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和公立医疗体系。未来应体现出公益性和整体调动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将加强基层医疗做到实处,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解决村医三险一金,加强培训考核。
三是进一步加强防治结合。公卫部门应更好地同医疗机构形成一体化,形成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医疗模式。
四是进一步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国家应进一步顶层设计,逐渐将救治体系提升为统一指挥高效率的“中央型”。
五是进一步加强“慢病”预防和管理。应实施分层管理,网格化负责,责任到人,科学施治,将技术和体系紧密结合,以减少突发传染病的危害。
end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官微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