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庆正式首演以来,南京市首部大型实景360°全沉浸互动演出《南京喜事》,口碑爆表,一票难求。放眼国内,“沉浸式体验”正成为文旅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借助该方式,观众或游客不再置身事外,而是如同演员般,融入舞台和情境中,成为一部分。萌芽到发展,中国沉浸产业历时7年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沉浸式体验市场。
那么,沉浸式体验如何才能赋能文旅?南京文旅又如何抓住这一“风口”的呢?
《南京喜事》场景效果 
01
南京“沉浸式”演出玩出新花样
“在下宁家长子,欢迎各位来为我爹贺寿……”在“宁家老大”“药房掌柜”等人物的指引下,观众穿上自己想扮演角色的服装,在深宅大院里穿行。整个剧场是一座挑高10米的百年古宅,占地超千平方米,实景复刻了旧时的南京建筑风貌。整场演出,将百年南京的风光人文韵事融入其中,打造“感官沉浸+入戏沉浸”超沉浸文化体验。
《南京喜事》也是南京市首部以“南京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演出产品。通过这部剧,南京人收获的是一个观察南京的全新视角,外地游客则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南京的人文风情。总导演周箫说,为了让沉浸效果达到极致,他们采用了360度五面沉浸环绕视效,上马了最新的高科技设备,如染色灯、氛围灯、切割灯、全频与超低频音箱等225组影音设备,做到了让每一位观众得到极致的“感官沉浸盛宴”。
独有的沉浸互动,让这台演出成为了南京诸多演出中可能是最“好玩”的一部。“观众才是戏中最重要的角色。”南京旅游集团品牌宣传部副部长徐君表示,该剧有8条不同的故事线,21位话剧演员与观众互动。观众进入某一条故事线后,就会“浸入”不同视角里,随着这条剧情线的发展,与演员交互,参与甚至决定剧情。
据悉,这部“重头戏”,成为丰富南京夜游市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沉浸式体验,让南京的夜游变得更加风情万种。2019年8月,南京推出的南京首个沉浸式园林实景演出《金陵寻梦夜瞻园》,也是许多游客来南京的“必打卡处”。演出将传统戏曲、器乐表演、多媒体技术巧妙融入亭台楼阁的园林空间之中,让南京市民和游客一晚尽赏名剧,梦回红楼幻境,营造出充满历史穿越感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沉浸产业是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代表了文旅消费升级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金卫东说,加快推动南京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2
“行浸式夜游”更有爆款基因
夜游是当下文旅行业最新的热点,也是拉动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游搭上“行浸式体验”的风口,会发生什么样的奇妙化学反应?
夜幕降临,行走在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段,两岸璀璨灯光、夜景迷人。七孔桥、千荷泻露桥、玉带河大桥……运河上的几座大桥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沿河树木在环形灯、投光灯、星星灯的映照和点缀下,如火树银花,如星河璀璨,变成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约12公里长的运河景观带、中国最大幅宽的桥体水幕,让运河夜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就是被称为国内行浸式夜游的样本案例的《夜游京杭大运河》。围绕12公里长的运河景观带做夜游项目,得需要多少演员参与表演?得多少投资才能打造出这样的效果?但事实却是,《夜游京杭大运河》演员、舞美特别少,运用了大量的虚拟演员和虚拟舞美,并用虚拟影像放大演出阵容和视觉,同时还应用自然景观,通过实景来倒推故事情节发展。在华影文旅CEO杨建林看来,行浸式夜游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小投资、轻运营、大回报、轻演员”
景区夜游应该是一套“组合拳”,而不是某一个技术手段的呈现。即以历史文化为核心,以地方的精神人文故事为灵魂,融合声、光、电、水、火、雾等特效技术,植入尖叫点、泪点、笑点、嗅点、亮点、感动点、心跳点、感触点八大心理情感元素。“我们总结了一句话,叫做‘取一段风景,造一席梦境,揽一片真情’。”他说。
互动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现在很多演出你在演他在拍,观众和剧产生不了呼应,而行浸式夜游项目游客全程举着手机拍小视频、拍照,通过微信、抖音传播,分享的裂变性越大,产生的裂变效应也就越强。”杨建林认为。
03
沉浸式文旅将成“下一个风口”
《不眠之夜》《又见平遥》……放眼全国,随着一个个“爆款”的出现和流行,“沉浸式体验”也在引爆当下的文旅产业。借助先进的科技,沉浸式体验改变了传统的时空关系,它打破了白天和夜晚、当下和穿越、室内和户外、真实和虚拟的边界,让观众身临其境,获得超乎寻常的体验感。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已在沪驻场演出三年
在南京市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沉浸产业发展论坛上,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曾表示,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复苏势头良好,沉浸式文旅在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则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场景驱动和创新成为产业的发展驱动力,加之我国新基建的发展,创新生态重新改变,沉浸式产业已经成为文旅体验经济的产业制高点和核心竞争力。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科技赋能文化旅游带来了新的消费浪潮。这些新兴技术,包括高精度投影技术、传感技术、5G强大传输网络、AI大规模计算能力、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实时3D技术以及自动化工程等。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追求的热点,带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又见平遥》沉浸式戏剧一幕
数据显示,沉浸式文旅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其中,沉浸式文旅十分具有前沿性和成长性,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世界城市文化论坛顾问、利物浦大学研究员郭梅君说,沉浸式娱乐是当前故事性、体验性和互动性最强的文旅业态,打造的是一个沉浸式的体验性消费。沉浸式体验成功要素之一就是感观叠加,让体验者获得空间场景和角色情感的双重感知真实性。国沉浸产业起步晚、后劲足、市场大,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消费市场,沉浸式体验性和互动性的文化娱乐将成为消费的标配。
上海幻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江杰则表示,从2016年至2019年,国内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数量从37个增长至1100个,实现了近29倍的增长,相比于2013年更是增长1100倍,最终在2019年获得了48.2亿元的总产值。
文旅夜游户外沉浸式光影体验乐园——《四面奇缘》
04
如何用新技术推动沉浸式文旅发展
当前,正是沉浸式文旅发展生机勃勃之时,如何把握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新特点、新趋势,用好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沉浸式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实现新突破?
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建议,要注重运用新技术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加强超高清无人机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来丰富虚拟体验内容,把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新技术、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进沉浸式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扩展在城市空间、城市综合体、文化场馆、景区街区等文旅场景的应用,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等新模式联动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满足消费需求。
如何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呢世界城市文化论坛顾问、利物浦大学研究员郭梅君提出“五步法”的框架:一是围绕主题或IP进行故事构建,第二提炼IP核心价值并转换为沉浸式体验,第三用感观叠加的沉浸式叙事方法来驱动游客的探索历程,第四应用沉浸技术与智能环境创造出一个超现实的幻境,第五提升商业主题化与消费场景化的运营能力。
“我们做沉浸式新业态,如果最终不能回到体验经济落地这个问题上,那么沉浸式可能是一个浪花,很快就消失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代旭直戳当下沉浸式产业痛点。他说,在这些应用的技术里,要围绕听觉、视觉、体感、控制做集成创新。从观众的体验需求角度,抓共情点和知识点、形成社交化和差异化。“怎么把游客的停留时间拉长,怎么用新的业态供给让游客花钱产生消费?只要提高了消费频次、延长停留时间、提高满意度,那么它就有很强的产业价值。”
——E N 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