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大讲堂
11月17日,“掘金大讲堂”分享主题:中国自贸区大崛起,谁能笑到最后?
讲嘉宾:黄汉城,中国财经畅销书作家,著有《中国城市大洗牌》《谁是中国城市领跑者》;区域经济专家,多篇分析文章惊动省长书记
以下文字为视频直播文字稿的节选内容。“掘金大讲堂”金牌栏目已成功举办200+期,每周二晚各界大咖嘉宾微信社群准时分享,话题囊括政策形势、区域经济、房产移民等投资指导性内容。
想了解更多投资干货、实战经验,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智谷欣欣(zgtrender088)咨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我
◎海外掘金(ID:gold1849) |  黄汉城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北京自贸区特殊在哪里?
自2013年开始,中国的自贸区经过了好几轮扩容,目前自贸试验区数量达到了21个。这些自贸区所承担的使命各有重点,今天我主要帮助大家梳理其中几个。
第一个是北京自贸区。这个自贸区比较特殊,是中国第一个以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区。也就是说,北京自贸区不是以制造业的开放为重点,而是以服务业为重点,所以它不是侧重于货物贸易,而是侧重于服务贸易。这是第一点不同。
第二点不同,就是这个服务贸易啊,不是通过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而是要数字化,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互联网来交易。
我们知道,贸易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货物贸易是有形的,有具体的物理承载体,比如手机啊,服装啊。我们平常在港口上看到那种很大的集装箱货轮,就是用来运输货物贸易的。这一块中国是强项的,作为世界工厂,我们的货物进出口是非常旺盛跟庞大的。
而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没有具体的物理承载体,主要是人提供的各种各类的服务,比如说医疗、培训、法律咨询等等。给大家看一张图,这个就是服务贸易的种类。这种产品你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但是消费者也是可以享受到的。这一块中国相对比较弱,规模不大,因为我们的服务业还不够发达,在全球市场来说竞争力并不强。
中央选择北京自贸区,重点打造服务贸易数字经济,是有非常深刻的考量的。以前呢,服务的生产跟消费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这个供应方跟消费方处于同一个时空。后来随着信息革命的出现,服务贸易开始数字化了,并借助互联网通道来进行跨境流通交易。这个数字化就特别有利于防范疫情的传播。
今年新冠病毒流行,全球各地爆发疫情,实体货物的流动带有风险性。你进口的东西可能就带有病毒,防不胜防。按照中国这么大一个体量,提心吊胆的。所以如果我们的服务贸易的规模能够坐上去,并且数字化,去代替一部分货物贸易,我们就可以斩断疫情的传播链条,从而保障我们的经济安全。
举个例子,今年上半年很多城市都是负增长,而杭州的GDP却同比增长1.5%。背后,正是因为有数字经济这一个定海神针,其直播、线上教育、电商等数字产业逆势增长10.5%,支撑起了杭州上半年的经济引擎。杭州服务业的数字化做的不错,但是放全国来说,目前中国的数字化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实现数字化。而中国2019年数字贸易进出口规模为2036亿美元,仅占全国(进出口)服务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剩下四分之三还是通过传统的线下交易。
应该说,疫情让高层认识到了数字化贸易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下一步,就是要以北京为核心,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调整,打造出一条进出口贸易的数字通道。在这个过程程中,北京承担了龙头作用,也是最最核心的前台位置。
那么,中央为什么要选择北京来担任数字经济自贸区呢?我觉得这里头的原因很明显,因为北京拥有最好的条件和优势。在四大一线城市当中,北京的第三产业最为发达。北上广深的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 83.5%、72.7%、71.62、60.9%。北京站在城市鄙视链的顶端,服务业占比比谁都要高。
你别看杭州号称“互联网之都”“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其实跟北京比起来还差得远呢。2019年杭州的数字经济增加值为3795亿元,占GDP比重24.7%。而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早就超过了一万亿,占GDP比重超过50%,居全国首位。
这里,有宇宙四大银行,有京东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有中影、华谊等影视行业大佬……北京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文化娱乐、创意设计等服务业,拥有非常深厚的沉淀,集中了全中国最一流的资源。强大的服务业,是发展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的基础。由北京来充当中国的数字经济自贸区,理论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没有比它更好的角色了。
但是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就是把北京推到舞台的中心,本身就是反常规的,是非常史无前例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想看,过去北京作为大国心脏,是不是几乎不怎么参与最高层级的对外开放实验?
80年代经济特区名单没有北京;第一批12个沿海开放城市当中没有北京;21世纪前后,中国陆续设置了20个国家级新区,当中也没有北京。自2013年起,好几轮自贸区扩容名单中,也没有北京。可能有的朋友会提到之前的大兴机场自贸片区,这不是属于北京的吗?其实严格来讲,大兴机场有一半坐落于河北的廊坊市,是放在了河北自贸区当中的。
对于中国来说,任何地方实验本身就带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一些冲击。所以在过往几十年当中,北京一直与最高等级的对外开放实验“隔绝”。它藏在背后号令天下,几乎不会亲自挂帅,冲在最前头。这一次,是真的变了。这是帝都核心地带的第一个自贸区, 对北京对中国来说,都是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已经到了北京不得不上场的时候。
湖南浙江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突破点?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浙江和湖南自贸区。大家有没有印象,这两个自贸区是跟北京同时下达的,都是9月份的时候国务院一起通过的。这两个自贸区的实验任务,跟其他的省市大同小异。但是有一点很特别,就是中央明确提及,要在湖南自贸区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
注意关键词,是以货易货,也就是以物换物。在浙江自贸区,也同样提及了,要支持建设易货贸易服务平台。探索小商品贸易与大宗商品贸易联动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这里的关键词,同样是以货易货。
这是非常特别的。从2013年-2019年,6年时间里中央一共批准了6批自贸区实验,涉及到全国18个省市区。我翻遍过去18份自贸区建设方案,全部都没有提及“易货贸易”这个字眼。所以,探索易货贸易新模式,可以说是历史上首次。而且非常不同寻常的是,易货贸易竟然是此次顶层设计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占据了非常可观的篇幅。
难道以后跟国外做生意,都不搞货币经济了,退化到古代人类社会的易货贸易,这不是非常原始非常落后的交易方式吗?40年前,中国刚起步的时候,是通过“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方式,来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当时进口设备、技术也没有钱,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先把设备运进来,记到账上,等产品加工好了之后再运出去,用这种“补偿贸易”来作为低端制造业的起步。实际上这就是 “以货易货”的方式。没有用外汇,中国也能外边做生意。
等到中国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之后,易货贸易方式在中国跨境贸易体系当中就逐渐边缘化了。因为,以物换物有一个非常的大缺陷,就是你能换给我的,并不一定就是我想要的。只有双方都正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易才能实现。
所以它的交易成本特别高,要双方的需求都匹配才行,难度是很高的,需要运气。所以后来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看中啥了直接就可以用现金支付,简单又方便。
所以,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中国的跨境交易的主流早已变成了现汇贸易。目前的“以物换物”,主要集中在跟俄罗斯、东盟、蒙古等边境贸易中,跟我们的邻居们做点小生意。国家没有明文鼓励,企业巨头也不会积极参与。
然而,在今天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中美脱钩之势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中国的出口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
不仅如此,如今的欧美正在抛弃WTO另起炉灶,签订了很多双边、多边自贸协议——比如说这两年的CPTPP、欧日自贸区。随着这些自贸协定的深入实施,其他国家的产品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替代效应。中国必须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保住原来的基本盘。想要进一步开拓对发达地区的出口市场,更是难上加难。
像前阵子,加拿大就表示放弃与中国的自贸谈判,导致过去双方多年的努力通通白费便是明例。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急需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尤其是那些中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过去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等发达地区。像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4784亿元美元,比越南、印度、俄罗斯、泰国、巴西加起来都要多得多。发展中国家虽然数量庞大,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很缺外汇的啊。
非洲、拉美、东欧、中亚很多国家的工业都比较弱,生产的很多产品,根本就不具备比较优势,打不进欧美市场。有的只能跟朝鲜一样,靠输出劳工、变卖古代文物来换取外汇。有的运气好点,家里有矿产资源,出口初级产品也能赚些美元、英镑欧元,但整体而言,还是不够用。
人家那些宝贵的外汇,来进口粮食,要去欧美国家进口一流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工业升级。最后空余出来,花在中国身上的钱,并不多。所以,中国选定湖南、浙江为突破口扩大“以货易货”,其实就是想要探索用这种方式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来扩大中国的出口市场。
以浙江为例,宁波片区有世所罕见的深水良港,有现成的航运体系,长三角很多大宗商品要经由宁波进出口。义乌片区有特别发达的小商品经济。中央提出在浙江自贸区,支持建设易货贸易服务平台。探索小商品贸易与大宗商品贸易联动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这意味两个城市可能会联动起来共同发挥效用。
比如说拉美某个国家想要进口义乌的衣鞋箱包,但是兜里没有美元。一家浙江贸易公司就跟它签订易货贸易的合同,把义乌的产品送出去,然后从拉美国家拉来煤炭、矿产等初级产品到宁波,卖给本地的重化工企业。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宁波的企业节省了外汇支出,为中国应对人民币贬值留下更多对冲的武器。第二,义乌的小商品也开拓出了更大的出口市场。
对于中国来说,过去投资拉动的模式已经走不动了,内需则还需要时间培育。出口仍然是我们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把人类历史上最原始、最传统的贸易方式重新拉回经济的中心舞台,其实也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为中国的产能过剩开拓出更大的出口。
易货贸易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交易成本过高、信息不对称。不过,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这个问题也是有望通过电商平台来缓解的。未来以浙江、湖南为代表,中国可能会有更深入的布局和谋划。
从不缺大礼包的海南为何迟迟发展不起来?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海南自贸港。海南号称自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点,距离东南亚地区最近的省份,经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航运的第一节点。
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同样是沿海省份,为什么它没有像广东,江苏一样发展起出口导向性经济,踩在外资的肩膀上成为世界工厂呢?目前海南的GDP排名全国倒数,仅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海南一直没有发发展起来。
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海南的人口太少了。海南虽然是沿海地区,但是在东部所有的沿海地区中,海南的人口规模是最小的,1988年,海南人口600万左右,三十年过去了,也才增至944万。自岛上第一次出现人类的痕迹,这里的居民就从来没有突破过一千万。
这点极大制约了海南的经济发展,因为人口规模太小,不利于海南吸引外来的投资,包括外商的投资,以及国内其他地方的资金,都不太愿意过来。
第一海南本身人口不多,还分散在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6个自治县、195个乡镇,特别的不集中。这对于企业的组织生产是非常尴尬的。打个比方,武汉、杭州的人口跟海南省差不多,都在一千万上下。但是武汉杭州的居民集中住在市区,人口密度高,销售起来是很方便的。同样的一批货,可能在武汉、杭州几天就卖完了,在海南省企业却可能要卖一两个月。
如果企业要吃下海南九百万人的市场,必须建立大量的仓库和经销网点,投入更多的人员,这样商品才能送到那些分散在各地的消费者。那你想一想,这样企业的投资成本是不是就非常大了,比沿海其他省市要多得多。
从人口规模来看,海南明明是一个市的体量,但它逼得你必须按照一个省的规模来布局,去铺开更大的摊子。这会造成投资风险系数的增加。所以大家过来考察的时候,就会三思而后行。
说到这里啊,有一个题外话。大家去过海南旅游的话,应该会有印象,海南的物价是很贵的,三亚是旅游城市我们还好理解,但是除了三亚,其他所有城市的物价都要比内地贵很多。本地居民也怨声载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我刚刚说的,为了把东西卖给所有的消费者,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组织成本。这是海南物价贵的其中一个原因。
回到刚刚的问题,为什么外商投资,以及国内其他地方的资金,都不太愿意过来。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即便你海南所有的人口都集中住在一起,不分散到各个地方去,这几百万人口对于跨国巨头来说也是不够的。像日本的丰田,上世纪就跑到广州建立了一个合资整车厂,生产出来的凯美瑞通过公路点对点运输,能覆盖到一亿人口的广东省。如果再经由无缝对接的跨省高速公路,还能继续吃下华南乃至全国的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而海南是一个典型的岛屿经济体,与大陆地理隔绝,内部市场容量小,对于讲究规模效应的跨国巨头其实没有太强的吸引力。如果你把海南设想成一个 “独立王国”,你觉得跨国公司会为了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市场,投资百亿盖个大工厂吗?凭这点人口体量,根本就消化不了大规模的量化生产。
你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知道卖给谁,又怎么来摊薄这巨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怎么来降低这边际生产成本呢? 外资不犯怵才怪呢!所以,即便外来资金进来了,也只是小打小闹,量力而行,不可能会建立跟广东、上海同等规模,同等级别的超级工厂。
所以啊,对于企业来说,在海南大规模投资可能成本与收益会不成正比,从而阻碍了外商,以及海南省以外的国内资金进来开厂的念头。这长年累月下来,海南就损失了天量的潜在投资。我们以外商投资为例。1988年,海南外资直接投资金额1.277亿美元,2017年23亿美元,近三十年累计288亿美元。同期浙江是1940亿元美元,海南仅为浙江的14.8%。
实际上,当地统计可能有“偏差”,因为2018年海南省统计局采用商务部口径后,突然从上年的23亿美元跌到7.4亿美元。如果按照这种缩减比例,海南近三十年的外商投资总和,可能远远低于288亿美元。没有滚滚而来的外部资金,海南岛的GDP自然增长缓慢。
追根溯源,人口规模小是海南的致命痛点。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海南的人口增长一直很慢?在我个人看来,这里边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南错过了早期工业化的风口。在中国起步的阶段,制造业是虹吸人口的大利器。广东佛山,东莞就是靠遍地的小作坊来吸引来大量务工人员,当时家家点火,村村冒烟,人口增长迅猛。虽然说这些低端环节污染很大,但是在当时来说确实让广东迅速扩张人口。
而海南之前的发展方向一直摇摆不定的。因为海南的生态环境很好,所以对于大力发展工业始终怀有戒心,没有刻意地去推工业化。2010年,海南副省长在接受采访时就坦承:我们不仅没有村级工业,很多乡镇都没有工业。因为我们始终觉得环境不能破坏掉……
1988年建省办特区时,海南第二产业比重为18.4%,到了2019变成20.7%。也就是说,三十一年的时间里,仅仅增加了两个百分点。放全国31个省市区当中,海南的工业比重排名倒数第二,比西藏以及中国的粮仓黑龙江还要低。如果不是因为北京作为首都,主要集中于发展服务业,海南可以排到全国倒数第一。
总结一下,海南的人口规模自始至终都很小,导致海南的市场体量非常小,这一点极大制约了外来投资的规模,从而制约了海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既然市场容量小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阻碍。那么,外来资金把工厂设到海南,然后运到内陆去销售,以此为跳板去抢占大陆市场不就可以吗?
可以是可以,但这里头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一定会多出一段冗长的组织生产流程。你商品从工厂下线后,通过货车运到海南港口启运,需要经过数天乃至十数天抵达内陆港口,这个取决你到什么地方。然后到了内陆港口之后,在那里进行集散,重新装上货车点对点运输,送给消费者。整个流程下来,周期是很长的。找货运代理公司的时间,在港口案场上停留的时间,装卸货的时间……
企业会凭空多出几道运输和仓储等交易成本。本身海南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就较差,劳动力效率也较低,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会比较贵。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又多出这些交易成本,到岸价就更没有竞争优势了。除非是必须要用到海南特有的原材料,否则为什么不干脆把工厂设在内陆,就地销售呢?对吧。所以大家也可以打消这个念头了。
其实在我看来,海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不仅远离大陆中心,还地广人稀,妥妥的是贫穷边远地区。本质上,它算是一个“西部省市”了,应该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版图当中。但是一直以来,它都被当成“沿海省市”,所以无法像西部一样享有企业所得税优惠。
现在好了,海南拿到自贸港的牌子之后,中央给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第一,在鼓励性产业,企业所得税从25%降为15%,减少了10个百分点。第二,海南全岛进口的货品零关税,企业的进口零部件的成本遍地了。第三,鼓励类产业企业进口原料进来生产,只要加工增值超过30%的货物,进入内地销售是免征进口关税的。
这几个政策下来,可以极大的低效掉我刚刚讲的,从海南运到内陆去多出来的交易成本,克服掉海南在地理上的短板,增强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这就是未来海南的发展前景,通过政策洼地的属性,来打通商品经济的通道。
好。最后我再简单说几句广东自贸区。广东有三个自贸试验片区,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珠海的横琴新区。南沙的面积是前海蛇口,以及横琴新区的两倍,比较大,因为南沙除了要发展服务业之外,还要求发展高端制造业。
前海蛇口,以及横琴新区这两个自贸区,面积比较小,但是这个没关系,因为人家本身就是要致力于发展商务金融、科技等现代服务业,楼不需要太多,每一栋都有交税上亿元就可以了。这三个自贸片区有两个主要定位,一个是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一个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如果是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来说,前海跟南沙优势更大,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大型港口。从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来说,横琴新区比其他两个都更有优势。因为珠海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与香港、澳门陆路联通的城市。前海都没有这个条件。
……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会有哪些新机遇?
“零关税”、“低税率”、“封关运作”等超级政策大礼包,会让海南成为下一个香港吗?
在政策的全方位扶持下,海南会走出怎样的道路,这块试验田会带给这个国家的发展怎样的启发和惊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