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黑钱》第二季第5集,看看资本主义社会的监护人计划,法官与养老机构勾结,如何把老人的财产变卖、限制老人跟谁联系、给老人吃过量的精神类药物、甚至限制每一餐吃什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E411G7mz?p=6
这位有5栋房产的中产老人,晚年遭遇这种养老诈骗、签了一个永久监护权合同后,眼看着房产被黑心监护人律师卖掉,那种绝望、无助的声音!我第一次在英语节目里听到如此绝望的声音……
当一个跟你毫无感情、不在乎你死活的机构成为了你的养老监护人,你实实在在成了被抽干的人肉电池,一旦你被法庭认定丧失了行为能力(不管实际是否如此),一切财产支配权都被剥夺,自己无法处置自己银行或股市的钱,房产和车辆被人变卖,难以想象这种事情竟然发生在21世纪的美国……
生孩子还是蛮必要的,我甚至感到,要想应付这类困境,需要有一个比特币之类的帐号,只有你知道密码,任何人都抢不走,或者,要在某个地方埋藏的实物黄金,坏人通过法律途径抢不走……
================
我是闪电:生活中政府还是挺关照底层老百姓的,比如750保四千门诊,三十万住院的基本医疗险。然后只要再加59无论有无基础疾病都能获得城市定制版百万医疗险。
仅仅从养老角度(不说亲情),子女把老人当人肉电池的现象很普遍。由子女负担的生活、医疗费用,可能还是操办后事的花费更多。
我的观点,养老主要靠自己,只要不是痴呆,不要去指望子女。
forcode:很奇怪的想法,觉得陌生人比子女更可靠,自己孩子对自己不好,跟陌生人对自己不好,两者的概率差了几千倍吧,简单说孩子也有不孝的来说这个事情,忽略了概率的天差地别,对自己不好这个事情,可以搞一个量表分级来描述:从1-10分,10分是对自己最不好,试图谋杀自己获得自己的财产,子女这么做的概率可能万分之一,陌生人这么做的概率20%;9分是殴打自己,子女这么做的概率千分之一,陌生人这么做的概率是40%;8分是限制行动自由,子女这么做的概率是百分之一,陌生人这么做的概率是60%……总而言之,不能因为少数却绝对数量不少的子女不孝的事件,而得出子女还不如陌生人靠得住的结论。
================
飞刀猩猩诸法空:我推荐你看一下周围,很多老人在农村,孩子在城里。或者老人在老家,孩子在北上广深的。大部分老人都是中年给孩子出钱,老了给孩子出力,最后干不动了,子女人也是到中年都有自己的事,也不会天天陪着老人的。但是,只要他本人愿意做这个电池,我觉得也没什么吧。
forcode:不可能时刻陪着自己父母,但关键时刻至少可以照顾,生病了可以送医院、请护工、监督护工,养老院最受欺负的老人,就是那些没有子女可以依靠的老人,如果老人丧失了行动能力卧床被照顾,如果没有子女监督护工或养老机构,那只能任人宰割了。子女好歹是自己带大的,有感情,多数不会太过分!
================
飞刀猩猩诸法空:一个女人被殴打拘禁虐待的话,除了是因为她老公就是因为她男朋友,再接下来就是因为子女。这三条加起来占比99.99%,这是生活常识。
forcode:我刚起床,我来分析一下你这个逻辑错在哪里:因为多数女人是跟男朋友、丈夫而不是跟陌生人朝夕相处,前者是后者的100万倍,就算被男朋友、丈夫谋杀的概率只有被陌生人谋杀概率的万分之一,但因为基数大,所以被男朋友、丈夫谋杀的绝对数量是被陌生人谋杀的100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跟男朋友、丈夫共同生活更有可能被谋杀,只是因为基数大而已。
养老问题类似,不孝子女的绝对数量比被保姆欺负的老人要多得多,并非因为子女比陌生人更靠不住、更坏,而是因为选择跟子女同住养老的老人绝对数量要多太多,乘以一些小得多的概率最后还是会有很多子女不孝的案例。
所以,你的那个观点,逻辑有问题。如果有概率思维,看很多问题会明智得多。
================
飞刀猩猩诸法空: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已达41.7%
forcode:独居不一定没有子女照顾、看望、帮助吧。如果你读一下《自杀论》,你会发现,无牵无挂、缺乏社会支持的人,自杀率是最高的,为家人、为子女、为某个组织、为他人活着的人,最不容易自杀,因为自己的命不只是自己的,自杀前还得考虑他人,比如孩子还没成年,我不能死,我要活下去……
================
飞刀猩猩诸法空: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该市2000多名老人生活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逾四成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95.5%的老人一个月内能与子女见一次面。
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家庭比重逾五成,农村高于城市。85.1%的独居老人一个月以内能与子女见面,比重低于老两口家庭8.1个百分点。另有7.7%的独居老人平均一年及以上才能与子女见一次面,他们绝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生活,心灵比较孤单。19.9%的老人表示“很需要老年心理咨询”。
forcode:这个数据不是历史上大部分社会的情况,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子女离开父母所在地去读书、就业、定居,造成的两代人的分离、家庭越来越核心化、老人越来越孤独,正常社会,如果父母跟孩子住得不远,相互联络、帮助会多得多。就算今天这种城市化剧烈演化的时期,父母和孩子就算没法经常见,也会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保持联系,关键时刻,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帮助、相互牵挂是肯定的。很多老人,如果没有子女教自己用手机、微信、二维码、装宽带、设置路由器,可能一辈子都没能力靠自己学会这些东西,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某些新东西的存在……
================
雷动九天:其实看到f兄的回复,我的感觉是,大部分人对于“常识”以及“统计”学,概率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的。
forcode的关于数据的的分析里,其实也是在解释幸存者偏差。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二战的一个统计学概率。
著名数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二战时一直在美军统计部门工作,有一次军方来找他,要求他看看飞机上的弹孔统计数据,在飞机的哪个部位加装装甲比较合适。
原来军方派出去的作战飞机,返航的时候往往都会带着不少弹孔回来。为了避免飞机被击落,就需要在飞机上加装装甲,但装甲安装多了,又会降低飞机的机动性,消耗更多的燃料。装多装少都不行,军方希望把装甲安装在飞机最容易受到攻击、最需要防护的地方,这样就可减少装甲的安装量,而不会降低防护效率。他们希望瓦尔德能算出这些部位究竟需要安装多少装甲。
瓦尔德拿到数据一看,引擎上平均每平方英尺有1.1个弹孔,机身1.73个,油料系统1.55个,其它部位1.8个。看起来机身和其它部位最容易受到攻击,应该加装装甲才行。瓦尔德的回答却让军方大吃一惊,飞机上最应该加装装甲的地方不是弹孔多的地方,而是弹孔少甚至没有弹孔的引擎。为什么会这样呢?瓦尔德的逻辑非常简单:飞机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引擎上会很少?引擎上的弹孔到哪儿去了?原来这些弹孔已经随着坠毁的飞机落到地球上去了!军方统计的只是返航的飞机,那些遭遇不幸的飞机被忽视掉了。
我觉得大部分投资者都需要阅读关于《统计数据会说谎》这本书。
forcode:我那个基数大小与概率大小的分析,跟生存者谬误还不太一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权重与概率乘积的问题,这个其实是层次谬误的根源,群体层次的规律与个体层次的规律之所以有时候会背离,就是因为构成群体的结构不一样。比如,科技越发达,个体年轻时死亡率越低,但全社会的死亡率越高,就是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不同年龄的人死亡率是不一样的,年轻人死亡率低,老年人死亡率高,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在年轻时死去,活到了很老的年龄,导致老年人在全社会的占比越来越高,最后全社会的死亡率就越来越高,全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死亡率是相反的,看似违反常识,其实很好理解。这就是一种层次谬误。所以,个体层面的规律,在群体层面是不一定成立的,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个体规律无法简单外推到群体规律……
================
forcode:下载默克家庭诊疗手册,请进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健康”,将返回下载链接。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上传到了百度网盘。在本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痛风”,返回的链接包含此文件。
================
扫码关注我的微博账号forcode
本文首发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