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2020年12月3日,由长江商学院举办的“儒商论域”。
分享嘉宾秦朔,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讲者和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 | 智勇审校 | 柯洲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第 5308 篇深度好文:7783字 | 18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到底什么才是企业家精神?
  • 中国的商业文明是什么?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新时代、新商业、新文明——商业文明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
认知一个世界,你需要有自己的清晰的知识论,也就是说,你认识世界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什么。
道格拉斯·诺斯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我们误解现实的概率远比正确理解现实的概率大得多,因而认识现实的本质就很重要。”
过去5年,我在做秦朔朋友圈,同时为做中长期的商业文明历史和理论研究做一些准备,我越接触现实越觉得自己创作的动力跟点击量毫无关系,而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觉得自己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但对于背后真正的原因、逻辑还并不是非常清楚。
所以,我经常有一种感觉,我们所在的时代就像一个列车,在非常快速地往前奔涌,我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车尾,不让自己被列车所甩开。越是接触不同现实里面的利益主体,我觉得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化。
卡尔·波普尔曾说过一句话,我所追求的全部知识,只是为了更充分地证明自己的无知是无限的。这在古希腊的知识论里也有类似观点,就像圆圈,圆圈越向外延伸,你的周长就越大,也越是映射了你外围的无知的空间更大。
所以,我对自己有深刻的限定性。比如,有人觉得自由就是什么都可以做,但我相信弗格森说的,“自由不是像其字面似乎意味着的,是从一切束缚中解脱。正相反,自由意味着每一种正当的束缚对自由社会全体成员的最有效运用,不论他们是司法官还是老百姓。”
你有什么样的立场和认识论,就会怎样认识世界。
因此,世界更好还是更糟,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框架。我们作为商业文明的研究者,承认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不断深化的分工,以及企业家对于财产权的保护,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肯定商业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价值。
从瑞·达里奥(桥水基金总裁)关于1500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兴衰的图来看,也能看到我们中国像一个平底锅的锅底,从最下面慢慢上去,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由于跟市场经济拥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恢复。
一、新时代的挑战
1.财富分配不平等
我们这个时代,在经济发展的另一面,对于商业、经济、企业家也提出了很多的挑战。《21世纪资本论》揭示了资本收益远远超过劳动收益,加剧了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其实也是现在全球化遭到很大质疑的原因。
2.环境异常
有很多研究表明,过去气侯的异常跟各种各样的疫情是有正相关关系,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有记录以来的气侯升温,都给人类带来了很大问题。
3.社会的失序
有一部叫《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电影,反映了那个时代非常畸形的人伦、社会、官商的关系。我在广州,片中的很多场景我都很熟悉,推荐大家去看看。
右图是一个雨衣雕塑,是查尔斯·汉迪在《觉醒的年代》中举出的例子,中空雨衣雕塑的意味是:人成为了一些外表化的符号,可能代表了你的工资、职位,但是人的灵魂已经消失了。
4.全球化认同感的摇摆
比如,《经济学人》今年封面一期的报道就是跟全球化说再见。
5.大国博弈朝向负面
大国之间的博弈慢慢地在负面化,我们也很有感受。
现在,国际上说3T(Trade、Tech、Titan「贸易、技术、巨头都在遭遇挑战。大家最近可以看得非常明显,中国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在加强监管。这种氛围有着全球性的背景,就是社会对于大的资本的质疑和担心。如果说过去,对于市场经济更多是鼓励财富创造的一面,现在更多强调了普惠、合规和风险。
我感到历史出现了一些轨道和方向的调整。但我自己也有一个隐隐的担心,很担心因此抑制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企业家精神。
二、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的时代?
1.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希望
斯蒂芬·平克(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文明和启蒙这些力量使得暴力在减少。
横向来看,很多人认为2020年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但事实上更像是西方的滑铁卢。
当我们看到市场经济、资本、科技巨头面对的挑战时,“当我们对于大局感到失望的时候,要关注一个更大的大局”。这个大局就是人类的创新和探索仍在生生不息地展开。
比如马斯克,他的目标是在2050年以前运100万人到火星去,这是对于太空的探索。再比如,脑机接口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是对于人在微观意义的探索。
中国经济遭遇了很多挑战,但2020年中国也是全球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一个。最近的RCEP的签署也表明开放合作的潮流依然在进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占全球经济不到2%,现在已经超过全球GDP占比的16%,这个西水东流的趋势也没有改变。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思考问题时,永远要看到两面,永远都要有对冲的框架。
所以,你会看到从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下降,2012年起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但几乎每一年都诞生了新的互联网公司,如小米、美团、字节跳动、滴滴、拼多多。
我们也看到,Z世代(1990~2009年出生的群体)会慢慢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个性化越来越明显。
我去B站交流,有两个很明显的体会:
第一,Z世代的的确确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偏好、话语系统。
第二,Z世代总体上非常自信和爱国。但当这种自信造成对其他观点越来越强烈的排他性,对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新消费正在兴起
从新消费兴起的角度,我们能够看到跟人口结构、个性化以及品牌民族主义相关联的东西。
尼尔森的报告指出了如下趋势:
第一,下线市场红利期。三四线及以下地区人口规模巨大,消费需求不断提升。
第二,消费升级与降级。消费降级的观点不绝于耳,但中国整体仍处在消费升级周期内。
第三,人口结构变化显著。出生率下降,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周期,人口代际缺口增大,家庭规模小型化。
第四,需求多元与消费个性化。生活节奏快,收入逐渐提升,使得消费者尝试购买中小/自有品牌意愿增加,非计划性购物需求提升。
第五,品牌民族主义。消费者在更多品类上日益选择国产品牌,背后来自于经济发展驱动的文化自信。
3.技术是把双刃剑
中国大部分消费者,主要是消费金字塔腰和腰部以下的人,他们的时间相对富余,所以不断刷抖音、看直播。
其实直播从购物角度看,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可能你花了几个小时就买了一个很简单的产品,而且还可能是冲动消费,甚至发现大部分产品都不合适,要退货。
但从kill time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角度以及杀价获得快感的角度,直播的空间又是巨大的,社会的注意力的的确确被集中在这里了。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些技术代表了趋势,有助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平权化和普惠化,有很大的作用,能让四五六线市场的人与一二线市场的人享受同样的风尚。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真正提升了经济效益吗?真正解决了中国制造、中国产品的痛点吗?还是让我们停留在这样一个“假性繁荣”?
4.数字经济加速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数字年代的很多变化,对商业文明有着巨大推动。
比如,北大荒的无人农场,播种、耕种、翻土、收割都已经通过数字化和无人设备实现了效率提升。再比如,很多做生产制造的企业慢慢转向了平台。
比如最近我也看了一些企业,宁波有一个企业叫生意帮,他们在做一个平台,目标是把宁波本地的企业以及它们在全国各地投资的企业连接起来。这些企业中,有的企业具备模具能力,有的企业具备原材料,有的企业具备生产、制造加工能力。
通过这种连接,生意帮参与了很多订单的采购,比如政府要采购10万个智能化电热水壶,生意帮并没有生产过,但能拿到订单,因为报价非常有竞争力。拿到订单后,按照工序把它分成十几道,然后分配给平台上的利益相关方,把它们协同起来。
这其实是平台整合资源的过程,然后无缝对接起来。
这种商业的数字化的发展,将来会重构很多产业的形态、流程,以及分工合作关系。
所以,我觉得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要跳出固定的思维。
对于商业文明、企业家精神,其实就是两个要点:企业家精神更多是讲创新;商业文明更多是讲正当的规范,以及跟社会价值高度连接的价值驱动。
三、商业文明,
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
1.商业文明视野下的企业家精神
我认为商业文明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是用商业方式对人的权利、价值、力量和福祉的实现。
商业文明内部的支柱是创新,行为准则,合作秩序,文化传承。外部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与治理、社会与文化、自然禀赋、基础设施。
我为什么不是简单地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我自己使用的语境里面,跟生产性创新更加关联。鲍莫尔(威廉·杰克·鲍莫尔,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有时是社会的寄生虫,实际上会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
他认为企业家有时是非生产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企业家到底选择生产性的创新,还是非生产性的创新,还是破坏性的创新,主要取决于经济中的报酬结构——游戏规则。
做实业、生产型的创新很辛苦,因为是无休无止、不能停的,就像有些生产线24小时都停不了。工业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很强,生产线想转成别的非常难,而且折旧率也是非常高。
所以,做工业、实业的人必须要不断地投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社会的回报结构到底是支持什么,对实业能不能形成激励,就非常重要。
2.企业家认知中常见的误区
我个人认为,基于我们商业文明立场,企业家有很多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企业家就是富豪,但是我认为富豪跟企业家是不同的概念,富豪是有钱,是一个人格化的结果,但是企业家强调的是创新等等。
误区二:企业家就是董事长、总经理,但是你也看到很多董事长、总经理天天打高尔夫,无心恋战或小富即安。
误区三:企业家就是私企老板。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很多的老板,社会影响力很大,但是他们读书读得并不多,而且很多专家的问题并没有经过思考。
误区四:企业家不是职业经理人。美国财富杂志在《20世纪美国企业家》这篇文章中挑选了20世纪四个企业家,亨利·福特和比尔·盖茨,以及职业经理人斯隆和杰克·韦尔奇。所有者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都是企业家。
误区五:只有企业里才有企业家精神。其实你去读一读德鲁克的《创新企业家精神》就会知道,企业家是一种精神的特征和特质。
企业家就是创业者中的创新者。熊彼特讲过一句话:
企业家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创造的欢乐,他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只要他们实际上在从事‘新的综合’,他们就是企业家,而一旦他们功成名就,他们就不再是企业家了。”
对于企业家的定义,我的理解是:企业家是以企业为家和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家。
3.企业家跟创业者有什么不同?
德鲁克的观点是,你开一个快餐店就是创业者,但是只有像雷·克洛克(麦当劳创始人)通过管理的概念和技术,使产品标准化、规格化,设计出流程与操作工具,以及分析工作流程与结果并设定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培训员工,不但大幅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开创了一个新市场和新顾客阶层。
德鲁克认为这才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的核心问题是创新。
4.企业家精神需要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传承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观念,而是代表了一个系统,一个体系化的东西。
我们中国今天相当多的中青年企业家,他们接受商业精神的训练、文化的训练,相当一部分是从西方来的,就是西方这一套MBA。但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是有一条血脉的,只是很多人都忽略掉了。
我们中国比较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约翰·霍布森(英国政治思想家、经济学家)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里面也提到,“我们需要恢复东方经济活力,以及东方在西方崛起过程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
他指出,公元500年之后,东方就有重大的经济发展,而且东方向西方也传播了很多资源,对西方的崛起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更加全面地去回溯东方经济的活力,以及我们本土这样一些东西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我们在中国经济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的今天,我们的心态会比较平衡、健康、开放,我写过一篇文章,“用40年代的路寻5000年的根”,就是用今天这种现实体验,去重新梳理我们的历史,我们就有可能去打破一个简单的对儒家文明的否定。
过去中国处于自卑的时候,使得你把很多不满都发泄在历史的长河里面去了,但是我觉得今天我们可以用一种非常强健、开放、谦卑的观点,重新把我们历史中很多优秀的东西传承和发挥。
我们可以从内源性的文明的回溯中得到很多东西,当然,我们也从国际视野中看到了对于企业家新的要求。
5.中国商业文明之路还很漫长
中国很多大的企业都有一个毛病——极度压榨供应商,或者依靠自己的强势地位去获利。但是在国外有很多企业是真正在关注这种弱势群体,而且实质性地帮他们找到一个可以循环的商业模式。
我觉得新的商业文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跟环境、社会、治理关联,要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联,要跟社会影响力投资相关联,这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文明的要求,更是全球范围内对于一个公司合规性的要求。
我们中国人做生意、做企业,绝对是厉害的,但是我们在合规这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到哪里都是“超低空飞行”,把人家本地的生态都破坏掉了。
我在巴塞罗那的时候,跟中国商会的一个负责人交流,发现中国太厉害了,不管你是做意大利餐、日餐,还是各种各样的餐,只要旁边开一个中国人的餐,肯定是有更好的成本优势,把别人的店挤垮。
我在埃及也看到,有的中国商人为了节省成本,厂房都没有屋顶。因为埃及的气候特别干旱,他们认为下雨的概率非常低,所以这个成本也省。
我们现在感觉到了国际社会对我们有很多压力,但我觉得最大的压力可能是中国GDP真正变成世界第一后,你要把整个商业的文明带到哪里去。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国际社会过去几十年所形成大量的商业的规范、要求是故意为难我们的,事实上,如果沿着这样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扩张的路线,最后没有人敢跟你玩儿了。
我们现在的投机主义、机会主义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就像环境,如果没有强势的中央领导人的要求,可能这些年环境的情况会更加糟糕。
我不久前和佛山南海区的领导交流,他告诉我,今年是第一次没有被上面领导批评,他4年前来的时候,这个地方所有的水体几乎都是黑的、臭的,当地那么多企业家赚了那么多的钱都觉得无所谓,这就是社会成本。
所以,纯粹自然主义的市场经济,到底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确实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我自己在研究商业文明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印度Infosys创始人穆尔蒂,他说,即使我们没有钱,刚创业(1981年)时也要遵守公司治理原则。
当年印度从国外进口软件要交纳150%的税,很多印度软件公司把软件包拆成软件光盘及操作手册,因为操作手册不用缴税,他们还把手册定价在整个软件包售价的90%,这样就只要缴交本来150%进口关税的10%。而Infosys决定还是卖整套软件包,因为要遵守公司治理。 
再看看一个中国房地产商的自述,他说:“我们偷过红线,改过容积率,在空地盖停车场再改成商业,但最近碰到一个开发商才真算开了眼界。这哥们相信捂‘地’才无敌,死活不开发,等着土地升值。这样下去政府要收回土地的,而且最近几年越管越严。 
他就灵机一动,找了几个朋友谋划,用公司名义向他们借钱,故意违约不还,这几个朋友到法院申请冻结他的公司财产,土地就给冻结了。一个官司打了N年,‘地’捂住了。”
人家是价值观导向,他本质上还是赚钱导向。
6.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从宏观上来讲,只有准确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才能把握好未来的方向。
我个人认为,中国进步背后的核心价值,应该跟以人为本的现代性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在领导人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60周年、70周年这三个座谈会中,看到中国完全承认人类共同价值。
我们现在一提到普世价值,好像就是一个很不正确的概念,但是事实上你去看领导人的讲话,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个是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也完全秉持着一个原则,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
“以人为本的现代性”在我们的历史传统文化长河里面,也有一句话可以解释,即“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
我在2012年写过一篇文章《重新想象中国》,当时我就提出来:中国现代性的塑造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既是与世界现代化、现代性演进相联系的过程,也是从自身的精神资源中展开的“内源性生长”和“主体性建构”。
而无论现代性还是主体性,都以人的解放、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依归。如果只讲内源性、主体性,不讲跟世界现代化、现代性的连接,很容易就是孤芳自赏;如果不讲内源性的生长和主体性的建构,又很容易鹦鹉学舌。
我觉得我们的信心来自于现实的中国的成就,更来自明天是否朝着更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方向演进。
中国的成就不是国家主义的胜利,而是国家激发个体发展的胜利,未来也取决于如何进一步激发。
举个例子,1980年前后,整个中国GDP的构成中,76%是国有经济,24%是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只有10万户,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主体接近1.3万亿户,今天中国的个体工商户有8000多万户、3000多万公司,还有几百万的农村集体合作组织。
中国经济今天的成就不是国家管控经济的胜利,是释放万千积极性,让亿万人民去掌握自己命运的胜利。
在我看来,这就是底线的坚持。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把很多观念梳理出来,还是能够看到非常光明的未来。
新一代企业家的事业,之所以能够超越前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因为有非常独特的、文化的支撑。
比如黄峥,他不仅在技术上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有很哲学思考的人,之所以有拼多多这样的一个产品,是因为他希望用集约化订单的方式为收入较低的消费者从富人那里争取更多权益。
又比如张一鸣,很多人可能觉得他是一个技术狂人,是一个没有什么社会价值思考的人。但实际上,他不仅有很独特、强大的驱动力,同时内部的组织文化也是高度扁平化,以人为本。
四、结语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跟大家的分享: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虽然今年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让我们经常六神无主,有时又心力交瘁的年代,但总是有很多的力量让我们可以看到希望,看到穿越复杂性前进的勇气、创新和动力。
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长江商学院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与全球价值对接能力、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以及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致力于通过新视野、新思维、新格局、新境界与新价值取向,为全球培养重视社会创新的新生代经济上颠覆的力量,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并积极推动与引领新商业文明。
企业咨询 | 企业内训 | 线上、线下企业大学
课程团购 | 定制化培训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企业深度学习
德鲁克说:信任是管理的基础

管理神器-阿里三板斧
定战略、造土壤、断事用人

这是阿里定义出中高层
管理者必备的3个管理能力
扫码学习阿里管理秘籍
👇
快速阅读大咖对新商业的理解和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