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冬天,张强医生受邀在湖畔给大家分享了一堂课——《如何用外科思维管理医生集团》。湖畔为什么要请一位外科医生来上课?医生和创业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在外科医生视野里,湖畔是什么样的?
近期,我们回访了张强医生,和他聊了聊那次在湖畔授课的经历……
湖畔能请医生、军事学家、作家、戏剧导演来讲课,就足以证明它是没有边界的,敢于打破常规。
张强:
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湖畔跨界老师。
‍‍‍‍‍‍‍‍‍
‍‍‍‍‍‍‍‍‍
2018年11月,我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在湖畔上了一节跨界课,讲的内容是一台外科手术当中所体现出来的领导力以及医生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经营当中的运用。
在此之前,我只听过湖畔,从没真正接触过湖畔。
我去其他地方讲课基本上不太备课,但去湖畔前专门花了一天时间备课,做了很多准备。这次讲课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特别,因为我在其他地方多是谈关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宏观层面、行业业态、商业模式等,但在湖畔讲的是医生管理者的领导力,是以前从来没有讲过的。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湖畔的课堂现场还专门布置成了医院的样子,有一些手术室、诊室的标志,我本人也穿着白大褂讲课,很多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没有感受到的。
说实话,在来讲课前,我存有很多疑问:第一,湖畔为什么会请一个医生来讲课?第二,按照湖畔的招生条件,我可能连当学员的资格都没有,为什么会特别请我来讲课?
后来,跟我对接的课程制作人说,湖畔是希望引入一些跨界老师,讲跨界方面的内容。不只是我,湖畔还请过军事学家、历史学者、作家、戏剧导演等不同领域的人来讲课。
换句话说,如果我只是一家公司的老板,靠能力和经验还不能来湖畔上课,但作为一个医生就有这个资格。这至少证明一点,湖畔是没有边界的,敢于打破常规,尝试不同的东西。
我自己也是创业者,有时候也会想,CEO到底要学什么?想来想去,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怎样更好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天花板在哪里。在我看来,这正是跨界课的最大意义,拓展创业者的认知边界,让他们敢于探索自己的未知。
漫画《取舍》
医生和创业者的相似点:都需要战略取舍能力
湖畔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有一帮优秀的学员,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一线创业者,还都是企业的1号位,这一点很重要。我在其他商学院也上过课,很多地方更多是副总裁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经理人,有些学校是把职业经理人和企业1号位混合在一起。
事实上,这两类人群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真正决定公司生死的人是1号位,并且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有共性的部分,但对企业来说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没有共性、绝对差异化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整个课堂的交流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学员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于未知的事情有浓厚的好奇心。因为我是外科医生,学员们问了很多医学方面的问题,比如外科医生怎么带团队,还有一些我个人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从体制内安逸的环境中走出来创业等等。
说实话,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还是出乎我意料的。我在其他地方也上一些课,更多被人问到的是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问题,湖畔学员不同的是,对讲者的个人身份更感兴趣,对人的关注更多。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创业者不断探索个人认知边界的强烈欲望。
其实,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但那种认识来源于商业场景之下,跟在湖畔的学习不一样。湖畔提供了一个创业或者说工作之外的场景,让创业者能够跟一帮同行去分享交流,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我一直觉得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从外部请人来讲;还有一种是把学员发展成老师。前一种方式是教育最传统的运作方式,任何一所学校只要想找就可以招来顶尖的老师;相较之下,后一种方式下的教育可能更好。
因为湖畔的每个学员都是实践者,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也都是真实发生的,而且处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有丰富的视角,能提供差异化的观察,也能看到其中共性的规律,所以从一个创业者或者学习者的角度看,学员之间的碰撞交流才是最有价值和吸引力的。
人都很容易形成思维惯性,我办公桌上有一个座右铭——“走出习惯的泥潭”,就是在时刻提醒自己,但做企业恰恰要求创业者要时刻改变这种惯性,因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创业者具备的思维模式也不相同。
在我看来,只有一样东西能改变创业者的思维惯性,就是失败。
人只有在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才能真正醒悟,开始改变,一点点的挫折或者失误有时候都不足以让人反省。要知道,有些创业者在选择创业时是有笃定想法的,不是当头棒喝很难改变。
这也是在湖畔上完课,它最打动我的一点,提倡失败分享,国内其他商学院是没有这种教学理念的。当然,失败这个词有点重,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坑、挫折或者弯路。
对CEO们来说,学习失败非常重要。湖畔聚焦了一帮来自各行各业的CEO,他们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失败、挫折,跟书本上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都是源于真实实践中碰到的现实问题,其他创业者能够感同身受,从中学到东西。
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都是各种各样成功的创业故事,各个商学院热衷的是复制成功,但这些成功的背后其实是无数个失败。有些人可能经历一次失败就倒下了,有些可能一关关闯过来了,而在失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才是最大的财富,因为很多人正在或者未来可能会踩同样的“坑”。
以阿里为例,它整个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错误决策或者失败,放在现在的维度看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选人用人的问题。这些失败是很多创业公司都会经历的,如果能看到这些,有些东西或许可以避免。
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要从中找到失败背后的思考逻辑。同一件事,别人做成功了,你做却失败了,为什么?就像淘宝模式,中国有那么多创业者做,为什么大部分并没有做大?
要通过失败学习把背后的东西找出来,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从个性实践中找到共性之处,再把它转变成每个人能够自我吸收的东西。这也是很多创业者困惑的根源。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能帮助到一批人,也能害了一批人。因为教育的知识是老师整理出来,它不一定适合所学者的企业发展阶段。如果教学内容能够匹配所学者的需求,自然能帮助他们;如果不行可能会害了他们,把原本不合适的东西拿回企业去试。湖畔好的一点是,学员都是企业1号位,所以内容和需求的匹配性要高一些。
好的教育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思维模式。无论湖畔还是其他商学院,教授的知识不一定全都是对的,因为知识有适用对象和时间界限,商业理论现在有用,下一个十年可能就完全无用了,但思维模式不一样。
如果湖畔教CEO们怎样去辨别知识、怎么样选到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明白哪些知识可以拒绝,这可能比教知识更重要。说到底,一个CEO的思维模式是决定企业生死的最大变量,无论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是发展方向都是1号位决定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我给浙江医科大学八年制研究生上的一次外科学,总共有三节课,第一节是讲外科基础,第二节课教大家怎么洗手,因为外科手术之前都要洗手。这些知识教科书上都有很清晰的描述,我就按照书本知识来讲,常规的课堂教学。
到第三节课的时候,我就问学生们,前两节课学到了什么东西?所有同学都回答,学到了洗手的步骤。只有一个同学提出问题:这种洗手方法要15分钟,会不会耽误病人的手术时间?他接着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洗手时间缩短到3分钟?
大部分学生只是接受知识,只有这个学生在思考课堂上教的东西是不是不对,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替代。事实上,那时候国外已经是3分钟洗手了。设想一下,如果早几十年,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那3分钟洗手法可能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我想表达的一点是,一所学校如果只是传授知识就太基础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担当的创业者。在我看来,湖畔应该培养一些独立思考、有独立价值观的人。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什么是成功。当这个社会上普遍认为,创业者的成功就是企业规模做到很大,赚很多钱,那湖畔是不是能够传递一种价值观,重新定义成功,成功不是看企业规模,而是企业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一所好的学校,不能去迎合、顺从某种潮流,而是要去引导、改变社会,传递自己坚持的价值。湖畔毫无疑问是特别的,这种特别让它区别于其他商学院,跨界是很好的例子,但只有跨界还不够,要做商学院中的商学院,边界就要更大。   
采写/整理| 元元 | 视觉设计 | 曹婧艺 | 主编| 陈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