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前段时间发了一个政策研究《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这篇文章引发了金融圈的热议,从表面上看,周小川的意思只是讨论通货膨胀的问题,只是讨论资产价格是不是纳入通胀的问题,但是更深一层来说,今天中国,包括整个世界现有的金融模式是不是还走的下去,是不是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是不是要再次左转,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周小川里面提到一个重要概念:资产价格不纳入通胀考虑已不行了,怎么纳入还需研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吧,房产,大家认为房产是不是一种“消费”呢?
我们现有的通货膨胀计算方式,也就是所谓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这里面是不包括房产的,为什么不包括房产?倒也不是中国特例,全世界都是不包括的,因为这是联合国统计局向其会员国推荐的一种方式。
我们CPI健康吗?非常健康,每年2%,这是美联储梦寐以求的数字,看看我们的衣服,食物,买的家用电器,甚至汽车,都一天天的进入家庭,涨价了吗?涨了,不多,我们能够负担得起,而我们负担不起的是什么?
房产,从2000年到2020年,房产翻了多少倍大家心里清楚。
为什么房产没有计入CPI呢?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比如说2015年你花100万买房,2020年你以200万的价格把它卖出去了,那么请问这段时间你住房消费了多少钱?
很显然你还赚了100万,你不能说你消费负100万,其荒谬程度就如同你买东西,买完东西商家还要给你钱一样。
所以一般计算的时候是把房租算成消费,但是买房只能算成投资。

可是这种计算方式合理吗?哪怕这是联合国统计局的计算方式。
它有重大的缺陷,即便不是从民生角度而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如果消费里面没有包括房产,那么当统计CPI的时候,一旦CPI指数比较低,比如说CPI上涨仅为1%,这时候央行会怎么样看?
2%是一个健康值,1%显然过低,过低的通货膨胀有可能引发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必然导致经济萎靡,因此央行必然开始印钱放水。
央行的本意是印的钱投入到市场流通,这样可以刺激通货膨胀,但是你猜猜,如果真的央行这么干,这钱会流到哪去?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

这么多年来的实践已经非常清楚明白的告诉中国人:一旦印钱,房价带头上涨,其结果是房价被越推越高,其实自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货币供应不少了,但是大量的都流入了房产,其结果当然是房产越来越高。
整个CPI指数早就被扭曲了,你能不买房吗?在中国房子可不仅仅是“居住”的意思,它绑定了太多的东西,它绑定了小孩上学,它绑定了你的福利,甚至连婚姻都被房子绑定,怎么可以说这是投资呢?

我们再看看其他国家,情况和中国大同小异,有的国家房产一样吓人,有的国家是依靠股票,2010年的时候,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仅为2000多点,现在已经暴增到12000多,翻了五六倍,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请问从2010年到2020年,美国经济真的翻了五六倍吗?

未必吧,连克林顿都说现在美国人的生活还不如他执政那会,他执政是在90年代。
所以美国人很气愤,所以他们选出了特朗普。

经济是否应该左转?

周小川为什么要把资产价格纳入通胀?不纳入不行了,尽管纳入可能有技术问题,就如同上面提到的可能出现“负消费”的情况,但是还是要纳入。只有纳入了,央行才能看到更合理的数据。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央行这么重要呢?为什么我们都要事事看央行呢?为什么我们经济的新闻永远充斥着“美联储如何如何”,“央行如何如何”呢?这种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这种习惯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直存在的,这种情况其实也就持续了四十年,是由于四十年前中国才改革开放不久,刚改革开放就碰到了这种时代的大潮,于是中国人耳濡目染,以为这就是常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个叫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人领导了一次经济学的革命,鼓吹货币主义,挑战当时的主流凯恩斯主义。
米尔顿·弗里德曼
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双重问题,凯恩斯主义走到了尽头,凯恩斯主义是需要政府进行干预的,政府干预走不下去了。80年代里根总统上台,撒切尔夫人上台,两个人领导了一次新的经济学革命,采取了货币主义政策,于是货币主义开始受到各国重视。
货币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点在于:经济活动中,货币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通货膨胀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发了过度的货币,因此央行应该调控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量,而政府就应该放手,不要去干预经济活动。

里根总统有一句名言:“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的本身就是问题。”
弗里德曼认为:央行货币发多了,就会通货膨胀,发少了就会通货紧缩。
而根据经济学里面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如此一来,整个逻辑就行得通了:如果经济萎缩,物价低迷,失业率变高,那么央行就应该多发行货币,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当更多的货币参与市场流通后,物价就会变高,物价高了通货膨胀上去了,失业率就会降低。
这样就解决经济问题了,整个逻辑里面压根没有政府的份。
因此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
听起来非常有道理,这也是这一套理论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货币发多了,那不就通货膨胀了么?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懂。

是吗?现实是这样的吗?
请问日本经济萎靡,通货紧缩,日本央行发了那么多债,借了那么多钱,其债务都上天了,从上面的逻辑看,日本应该开始通货膨胀了,可是到今天为止日本还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有什么坏处?
你今天花100日元可以喝一杯奶茶,我告诉你,下周奶茶价格是90日元,你会怎么办?当然是下周再喝。

那我告诉你下下周的奶茶价格是80日元,你是不是继续忍着不喝?
于是你不消费了。
都不消费了,这经济起得来吗?
因此通货紧缩,哪怕是一点点的通货紧缩都是经济的大敌,因此历任日本首相想尽办法去推通货膨胀,可是无论他们放了多少水,印了多少钱,还是通货紧缩的状态。
而且如果按照前面的理论,通货紧缩,经济萎靡,应该失业率大增啊。

可是看看日本,失业率控制的相当的好,今年闹出这么大的疫情,10月份的日本失业率大增,大增也就3.1%
5%都是充分就业率了,3.1%可以说劳动力不足了。连疫情都没升高日本的就业率。
奈何啊?为什么现实和理论差距这么大呢?
周小川是前央行的行长,很大层面上是代表央行这个阶层的意思,如果依照我的理解,周小川的深层意思是如果央行的通货膨胀纳入了资产,比如说房产的价格,那么现有的这一套体系依然能够运行的下去。

央行还是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印钞,各式各样的货币工具来干预经济。也就是说周小川依然是基于维系现有体系的思想去说这个话的。
那么我要多嘴一句:如果央行的通货膨胀纳入了房产之类的资产,依然不行呢?甚至可以说整个以央行为中心的货币主义体系都是不对的呢?
看看我们今天的世界被货币主义折腾成什么样子。

可以说从九十年代到今天,整个西方的通货膨胀就没有达标过,虽然美联储一直鼓吹要达到2%的目标,实际上翻翻历史,没有达标的年份有
2019年,1.81%。
2016年,1.26%
2015年,0.12%

2014年,1.62%
2013年,1.46%

2010年,1.64%

2009年,-0.36%
2002年,1.59%

从21世纪初到今天,20年居然有8年没有达标,这算个什么目标嘛。
美国都算不错了,好歹达标的年份还比较多,再看看德国,只有2012年,2011年,2008年和2007年达标,其他所有的年份统统不达标。

至于日本,已经惨的不能看了,只有2014年一年达标,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年份是负的,也难怪日本经济萎靡成那样。

日本通货膨胀率

到了经济萎靡,通货膨胀不达标的时候,央行就开始放水,一直放一直放,放一次,资金没有进入消费领域,全部跑到投资上去了, 中国的房价越来越高,美国的股市越来越高,放一次水,国债就加高一次,今天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负债都成什么样了,还能看吗?
不放水吧,经济萎靡,死给你看。

放水吧,债务猛增,下次就要放更多。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经济吸毒嘛。
从八十年代开始肆虐全球的右派经济学,其引发的右翼主义思潮最终以特朗普上台达到了顶峰,我们见证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情况,里根总统当年所说的“让美国再伟大”最终被特朗普这种啼笑皆非的方式结束,这就是我们最终所希望达到的吗?
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左右互相交替的,右派肆虐了四十年,或者世界应该拥抱左派的回归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