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一次性纸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学术会议的茶歇、家庭派对的聚餐、工作间隙的加餐……很多场合都会用到纸杯。最近,印度的科学家团队研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问题,在用一次性纸杯喝热水的同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吞下了无数塑料微粒,同时还有微量的重金属可能被一起饮下。


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险材料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一次性纸杯中的热咖啡或其他热饮,在15分钟内会向饮料中释放数万个潜在的有害物质,即塑料颗粒......



这些塑料微粒和重金属离子是从哪里来的?研究表明,这些有害物质来自于一次性纸杯的疏水膜内衬,这些内衬大多数是由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制成的。研究人员评估了这些薄膜在85–90°C的热水中讲解的情况后发现,在荧光显微镜下,约25000个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颗粒在15分钟内释放到100毫升热水中;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每毫升水中有102 + 21.1 × 106 个亚微米大小的颗粒。

微塑料我们都不陌生了。近年来,随着塑料的大量生产与使用,环境中的微塑料浓度在不断增加,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臭氧耗竭、海洋酸化、气候变化等并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人体器官中发现了微塑料。人们担心这种污染会导致癌症或不孕。已有研究显示,微塑料污染会导致动物产生炎症。


不仅如此,在高温下塑料内衬释放出了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离子,以及铅、铬、镉等有毒重金属。长期摄入这些物质会让我们的健康面临潜在的风险。


其实关注科技新闻的人们可能会发现,塑料微粒早就具备“网红”的潜质,在环保主题的消息中频频“露脸”。这些直径小于2 mm的小小的颗粒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催化下,足迹遍布地球各处,乃至人类自己尚未涉足的秘境,也不乏它们的身影。从海拔8440米的珠穆朗玛峰到深度超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乃至人类等地球生物的体内,塑料微粒几乎无处不在。

今年7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一项新研究称:全球人均每周摄入约2000颗塑料微粒,总重量为5克,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这些塑料微粒主要来自人造衣服纤维、牙膏、沐浴露等日常洗护用品,以及被丢弃的各种塑料垃圾。这些物品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会被逐渐分解成细小的塑料碎片,并随着自然循环系统进入河流海洋,被鱼类等其他动物吃掉,并最终成为人类食物链的一部分而进入人体。大自然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把人类丢掉的垃圾“还”给了人类。


对于摄入塑料微粒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学界尚无明确的结论。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员斯蒂芬妮•赖特(Stephanie Wright)担心塑料是否会在人体中累积,她说:“由于颗粒穿过肠壁,被摄入塑料的浓度是否高于流出的浓度目前还不清楚。没有公开证据表明这些塑料是否对健康有影响。”而纪录片《塑料海洋》的导演乔•鲁克斯顿则公开表示,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食物链后,不孕不育、癌症、自身免疫系统问题、内分泌紊乱、发育中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及胎儿发育问题都与其有关。

塑料对于环境、人类自身的危害,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却让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塑料制品。可以预见的是科学界研发出像塑料一样经济耐用无污染的替代性材料仍需时日,人们不得不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与塑料为伴。目前,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改变个人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为了地球,也为了人类自己。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扩展阅读

 

用卫星数据检测海洋塑料 |《科学报告》论文

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塑料可在30分钟内获得

海洋塑料满地,食品安全告急!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