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车,很多8090后的第一口安利是《头文字D》喂的。周杰伦饰演的拓海,乍一看是平平无奇的高中生,但一爬进车厢,就摇身变成让人热血沸腾的赛车手。
那辆AE86也成为了无数男生心目中的神。它有着经过精密改装的配置,车厢里还装着能彰显拓海漂移技术的东西——豆腐。
当年迷倒观众的不只拓海的颜,还有具备超高车技的人设。
它曾经只出现在半夜,是拓海生活中隐秘的角落,却藏着他最真实的自我。无论车速有多快,后备厢的豆腐箱子依然滴水不漏——光是看这一幕,就能对拓海极致的车技五体投地了。
很多人也跟拓海一样,在现实中拥有汽车这个家以外的隐私场所。而在车厢里发生的一切,隐秘而丰富,像万花筒一样直接折射每个人内心的棱角。
这个小型空间,是整洁还是慌乱,是传统复古还是充满科技感,都可以窥见人的性情,通往自我的终端,简称“车厢心理学”。
我们为此采访了几位车主。在五花八门的车厢里,我们看到风尘仆仆的职场女孩,把自己的车改成K歌房;也发现有收纳癖的摄影师,是一个科技控,把车改装成能翻山越岭的智能“越野专家”。
车厢,正在成为成年人展示内心的新窗口。现代技术的加持,也在改写当代的人车关系。一支被遗留在角落的小小口红,一个小功能的更新迭代,都可能有它的故事所在。
是采访车,也是移动百宝箱
每天清晨,小湘都要往车里扔进几样东西:早餐、化妆包和刚打印的新闻材料。
身为广播电台记者的她,每天都需要开车奔波在采访现场。但在决定开车上班的前一天,家人其实与她有过争执:她刚拿驾照不久,地铁和打车都很方便嘛,女生没必要自己开车。
女司机——这个代名词的歧视是活在方方面面的。但小湘是个不认输的人,从买车的那一刻起,她就确信自己能“征服”它。
每个上班族或许都需要一点回家前的“车内放空时刻”。
特别是有一天,小湘开车回家后,觉得疲惫到挪不动腿,便在停车场里听轻音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大半个小时后她醒来,觉得内心很安静,就像躺在龙猫软绵绵的肚皮上,充满了被包裹的安全感。
她开始觉得,车子不是自己的对手,而是可以在兵荒马乱的生活中并肩作战的队友。
“我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很重要。男人心烦的时候可以在停车场放空半天,那女人为何不可?”
一部心仪的车,相当于上班族的三头六臂。
她让车子成为了她的私人“采访车”,每天载着她东奔西跑,同时也成为了贴心小助理,她常常用语音助手进行行程备忘,也习惯了用语音唤起地图导航,直接驶往下一个采访目的地。
小湘很习惯这种AI技术的陪伴。像小湘这种常常出差在外的人,关起车门就仿佛给外部世界上了锁。但有一个习惯的声音常伴身旁,就能打破孤独,寂静的空间也因互动有了温度。
记者的生活常常是争分夺秒的。有时候她约好了工作结束后要与男朋友去约会,但总是会被不受控的采访现场耽误。
一来二去,小湘就习惯了在车上“换装”。每次停好车后,就迅速打开后视镜,展开一排化妆工具,瞬间把车变成一个小型的化妆间。
女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梳化,即便是在车厢内。图/受访者提供
在这短短的十分钟时间里,整个车的气息都会变得不一样:小湘会打开全民K歌车载版,把车变成移动的K歌房。女孩惯用的香水味道弥漫出窗外,护手霜也终于有时间滋润女孩劳碌了一天的双手,唇彩开始冒出甜蜜的泡泡。
有时候遇上烦心事,小湘就会从车里翻出瑜伽垫去上课。车厢变成了移动的衣帽间,她在车里利落地换上瑜伽服。她随时随地切换自己的身份,换上一套战袍,就可以与糟心的生活再战一场。
契科夫说,生活是恼人的牢笼。但是车子恰好圈出了一块精神的自留地,它给我们时间去整理、恢复,并重新看见自我。就想小湘的车厢,如今逐渐变得像外露的精神角落,到处都是她的影子:有新闻人的干练一面,也有日常女孩的精致一面。
可见,热爱生活的人不限于什么场景与空间,汽车也可以变成移动百宝箱,它比手袋更有包容性,更能彰显现代女性的独立自如。
“无兄弟,不越野!”
对于男性而言,车子早就不仅仅意味着代步工具,它更可能是“个性展示橱”:常备鱼竿和渔网的人,举手投足都可能慢条斯理;收藏着昂贵轮滑的人,可能是夜间广场最帅的boy。
而Jim Qian可以说是一个集浪漫与实用主义于一身的男人。他是一位摄影师,但他的车厢里除了拍摄器材外,还有一整排引人注目的收纳箱,里面全是去越野的家当。
Jim Qian的强大自律与他对越野漂泊的向往,形成蛮有趣、又蛮合理的组合。图/受访者提供
从这个车厢可以看见,Jim Qian性子里有很严谨自律的一面。“我有强迫症,所以我的车厢是非常井井有条的,甚至给我的后备箱做了储物隔断和抽屉。”
Jim Qian前后奔赴西藏已经近十次了。在这位摄影师镜头里的西藏,少有寻常旅人打卡的风景,他更向往奔赴那些渺无人烟、兀自生长的土地。
车子是他作品中很特别的元素。年少时,Jim Qian看到《七龙珠》漫画里孙悟空站在一个绿色的越野车上,觉得非常酷,后来才知道那是铃木的老款吉姆尼,叫武士。
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直到2017年终于收了一辆,就把这个“玩具”改装了小一年,从避震、轮胎,到发动机、ECU全都换过,然后马上组了四辆吉姆尼车队驶往川藏线,并穿越无人区。
改造车子对他而言,就像玩玩具一样迷人。图/受访者提供
这个全新改造的车子,见证了Jim Qian的野性。他勇闯四零冰川,这是地图上没有标记的神秘之地,位于西藏与不丹交界的第40号界碑附近,是海拔5300米的零开发冰川。
Jim Qian开着改造车,闯进了冰川美景里。图/受访者提供
刚开始,车队根据卫星坐标去寻,蜿蜿蜒蜒地驶过了很多荒无人烟的小路。当车队终于到达时,Jim Qian惊叹:“那里完全不像是地球上的景色,银蓝色的冰川,像是在地上长出来的小山峰。”
他也和爱车一起奔赴墨脱,在驶过稀烂的山路时,被常年的雪山融水溅到车顶,宛如一头雄鹰越过一条野河。
这样的情景,在Jim Qian心中无比野性。图/受访者提供
为了川藏自驾之旅,Jim Qian的车厢经过精密的布置。在软件上,加油、天气预报等小程序都在车里安装妥当,让他这种细节控随时对各种状况运筹帷幄;在硬件上,他的车子可以瞬间变成胶囊旅馆,轻轻松松就可以躺平。
很多人认为,越野旅途艰辛,自热的速食品肯定不能少,但是Jim Qian却不认同——方便食品会产生垃圾,而且难吃。
他会在车上放带调压阀的炉子和锅,还自带一个冰箱,里面存放一些美味的食品——可见,他真的像他车厢一样有着“德式严谨”,并在践行着歌德的旅行真理: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是为了享受旅途的乐趣。
比如说在野外煎牛排,在他看来是很棒的享受。“我不太认同‘苦游’,非要咬着牙磨砺意志,或者随便吃吃,用方便面打发自己。做自己喜欢吃的,才算得上是好的旅途。”
自救系统也是越野车上必备的。他会带上医用的氧气瓶、药物、灭火器、四季帐篷,并精确计算需要用的油量和修车的配件。
能看到这样的景色,或许是Jim Qian一直坚持的动力。图/受访者提供
2014年的时候,Jim Qian骑行进青藏线,意外错过了落脚点。他发现自己的补给不太够了,水也没了。那天,他一共骑了快158公里,最后是喝掉了急救包里的注射型葡萄糖维持体力,才缓解了当天的紧急情况。
在越野的路上,Jim Qian总能收获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这不仅包括他的车队,还有他的爱车。“无兄弟,不越野!”Jim Qian说。车在他的生命中,也是“大兄弟”般的角色。
如今,驾车出游已经成为Jim Qian的一种生活方式,车子成为了他追求自由的心灵载体。他觉得在车联网的加持下,随时随地都是移动的家,毫无挂碍,甚至还可以通过车联网和其它车友联络、组队、集结。“如果有一个月没带着‘兄弟’出去,心里反而憋得慌。”
动手改车的快乐,只有男人懂
男人最钟情哪种车?自己改的车。
改装车可以说是男人从小到大的梦想,因为这能直截了当地表达他们外化的个性,在每一家幼儿园的美术课上,都能看到千奇百怪的汽车“设计图”。
而有一群人,就在做着这样的dream job。麟鸽是一位汽车行业的创业者,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动手改过自己的车,是极致的机械控和“外观控”。
辛苦改造完成的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图/受访者提供
在他看来,对车改造的渴望,本质上是男生天生的爱玩心理。他们会把车子视为有生命的物体,希望它更有力量,更像一个有灵性的“大玩具”。
“改车其实是分层次的,像有些女生涂个唇彩也叫化妆,有些男生贴个贴纸也叫改车。”
在这个领域,麟鸽算得上是“骨灰级玩家”了。
他经营着一家汽车设计公司,找上门来的车主有五花八门的需求,比如有人单纯追求颜值正义,问“能不能给我的女朋友装扮一下”。
还有些人是来怀旧的,有位车主带来02年的旧款保时捷,说希望把车翻新一下,改成更年轻的配色。这个车子其实早就不开了,但车主还是想改一改,说“希望恢复他年轻时的回忆”。
改造车子其实有非常多的讲究。
这些可能都是男人才懂的快乐,斥巨资给一个“旧玩具”翻新,烙上自己的印记,然后留作纪念。
麟鸽也经常为自己改车,年轻的时候,可能更关注日新月异的硬件更新,但是现在,他更关心如何改造一个“智能化的生活空间”。手上的理想ONE,就是他目前改过最喜欢的。麟鸽想把它改成自己理想中的“第二个家”,便进行了全车改造。
这是一个相当科学严谨的过程。刚动工时,麟鸽会与工程师一起不断打磨手稿,把它当一个艺术品般精雕细琢。
这是麟鸽当初每天打磨的手稿。图/受访者提供
他前后花了四个多月,把车子外观换了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把内部空间重新进行了编排,把一个6座车改成了更舒适及实用的4座版本。
同时,他在后排位置添加了独立的扶手箱和小桌板,以满足日常在车上各种使用场景。
麟鸽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车子内增添了不少便捷的设计。图/受访者提供
麟鸽一直在思考,人对车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人的基因是延续的,不会突然就爱上车,我想它类似于古代人对马匹的感情。它们是身体的延伸,可以带主人去到更远的地方,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如今,汽车比马更胜一筹,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安全且富有私密感的空间。麟鸽认为,现代人的目光不该再仅仅停留在新能源,因为环保已经是汽车未来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所谓“有未来感的汽车”,应当是一个智能的移动空间。
近年来,现代科技给予汽车爱好者不少福音,像麟鸽的理想ONE经过几次的OTA升级,像手机系统更新一样,每次都有新的功能优化。比方说,今年年初更新之后,新增了微信车载版,让他实现了“信息自由”,因为可以不用操作手机,通过车载语音交互就与家人轻松分享路途上的感受,在伙伴分享位置时,还能够直接从微信导入车载地图导航。
车载地图导航有时候就像一个副驾驶位的陪伴。图/受访者提供
“开车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是一座‘孤岛’,可以随时用语音唤醒微信和外界沟通。”在双手、双眼专注驾驶时也能保持在线沟通,这一定程度上给予司机某种“社交安全感”。汽车还能够识别主人的ID,把座椅调整到最适合位置,自动播放QQ音乐个性化的歌单,副驾的屏幕上还有Bilibili等视频娱乐资源。
这一切的加持,都会让人变得更加喜欢呆在车里。“一定会持续更新的,如果说现在的汽车配置是一个六岁的助理,那未来可能就是二十岁、三十岁的助理。”麟鸽说。
人们待在车子里的时间越来越长。图/受访者提供
而且,随着特斯拉、蔚来、理想ONE等新势力问世,进一步打开了人们对于科技座驾的想象,比如超大数字屏幕,支持同时查看多个app浮窗,让仪表盘、实体按键、档把逐渐消失,最受欢迎的语音功能,能随时实现智能召唤,还有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能让车主真正告别方向盘。
这些曾在科幻小说里见过的场景,一旦用上了,就无法再失去了。汽车变成一个如影随行的贴身助理,一个包容你内心隐秘情感的精神角落,一个跟着你成长的亲密伙伴……都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人车关系。
以上三个车主,是当下人与车相互成长的群像之一。
此前,俞敏洪在北京车展上说,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未来人一半的时间将在车里进行,车将会变成一个起居室或者一个私密的五星酒店。
曾经有人担心,当外在科技变得越来越大时,内在的灵魂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从车厢心理学看,在科技快速入侵日常的进程中,科技与人正在形成各居其位的平衡。
特别是对于在互联网村成长起来的“数字一代”,已经习惯了“实时在线”的生活方式,而驾驶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失联的“空白时刻”。
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在汽车这个“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上投入,把人们日常所熟悉、喜爱的互联网服务和先进科技,带到汽车里,让现代人在驾驶时,更自在地脱离复杂机器操作的束缚,与外部世界真正达成联结,获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安全感。
车载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出行生活里的必备品。
而车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脱离单一的交通工具属性,成为具象的精神庇护场所,而车主的身份也不再是“司机”,而是真正的主人。
如果有一天,车像自家的卧室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子或许就不再是刚需品,因为移动的智能空间,更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趋势。
当人与科技达到充分理解,技术的加持只会放大人的个性,而不是磨灭,正如周培源先生所言:科学本身并不全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科学探索本身也充满了诗意。
✎作者 | 白鸽鸽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