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好久没联系的同学唠起了家常。
他说家里有老人帮忙,能省心不少,但是经常有各种育儿矛盾,他夹在中间也不知道怎么办。
夹在中间的我们
中年人的困难模式!太感同身受了。
回到两年半前
.....

“你们怎么不送孩子去医院啊,你们这是虐待孩子啊!” 丈母娘红着眼睛瞪着我,说完大滴的泪珠就滴了下来。
看着丈母娘哭泣的脸,我顿时蒙了!可是清妈还在楼上喂奶,我只好深吸一口气。
“妈,您听我说,真的不是我们不送医院,您也听到了,我们刚才给医院打电话,护士说了, 还不需要去医院,这个很正常,再观察几天。”
丈母娘一听就哭的就更厉害了,一边抹眼泪说。
“雷小西都疼了那么多天啦,太受罪了,你们怎么还不送啊!放在国内,孩子一有病痛,爸妈都赶紧送儿童医院去看医生了,哪有你们这样的爸妈的。”
雷小西难受,我们爸妈能不难受吗,但是我们现在送医院,医院也不会接受的。
情急之下,感觉自己除了会“甩锅”给医院,也不知道该解释什么了。
其实,真的没什么大事,当时只是雷小西肠绞痛而已。这个是新生儿身上非常常见的病,是因为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而导致的,拍拍嗝,排排气就好。
为了这个去看个急诊吧,有点小题大做了,即使我们去了也会被退回来的。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丈母娘显然已经深陷情绪旋涡听不进去我说的话了
事实证明,又过了几天,雷小西就没事了。
但是这次经历,让我和清妈第一次感受到了育儿观念的冲突 - 孩子什么时候就诊看医
我和清妈就开始撞墙,这可怎么办?
别说育儿观念冲突了,就算没有雷小西,只要和父母住一起超过两周,我们都有可能吵架。
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像我们这种偏糙养的育儿风,碰撞上隔辈亲连着筋的宠爱风,不非得刮出跨洲际龙卷风了。
糙养的雷小西女汉子
一周后,我们带雷小西去做满月检查。儿科医生是个美籍华裔,一边检查一边问雷小西的身体情况,有没有什么让我们担心的地方。
刚成为新手爸妈,我们就抓紧机会多学习,问了很多关于生长发育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就顺口提到了前几天雷小西肠绞痛,家里老人还怪我们不带她去看医生的事情。
儿科医生会心一笑说,肠绞痛确实很常见,不是大问题,但
老人确实都会这样,隔辈亲,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
我们家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一样的
而我还是儿科医生呢。
听完后,我就是上面这个表情👆。
儿科医生又补充道:
你们有空了,可以给老人科普一下,让老人有个心理准备。比如,孩子发烧了,只要不超过39摄氏度,或者发烧不超过3天,都不用过来看。
我的天,39度之前都不用看医生的吗?还要烧3天才能来啊?别说老人了,我都震惊了。我自己发烧无所谓,吃点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可是这是个脆弱的小生命啊。
接下来而儿科医生说的话打消了我的顾虑。
“只要不超过39度,其实不吃的话,对于孩子更好,这样能尽早锻炼一下她的免疫系统,和病毒斗争一下,免系统就能变得更强大些。你看像早去幼儿园的孩子,一般一去就生病,但是只要免疫系统多用几次,生病的概率比起大一点才去幼儿园的孩子要小很多。”
涨姿势了啊。小孩发烧可以选择性不吃药啊,那按我和清妈的育儿理念,我们肯定就不会马上给雷小西吃药,但是老人可能就不是这么想的了
要是不是和儿科医生聊这么两块钱的,估计等雷小西第一次发烧的时候,我们又得被动了,龙卷风都是分分钟的事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就一直反思这个事情。
一家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有摩,毕竟生活习惯不一样,对多很多事情的理解和想法也不一样,比如该不该帮孩子穿衣服啦,该不该喂孩子吃饭啦,该不该让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啦,该不该接送上学,该不该陪着写作业啦,等等。
但是老人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加丰富的爱和保护,那种与长辈独有的连接,也是与和父母之间的不一样。
那怎么更好的减少育儿观念的冲突呢?
很多时候,之所以有冲突,是因为双方都觉得自己自己对,且有决定权。可能孩子爸妈觉得自己是亲生父母,自己的育儿理念更先进,或者可能老人觉得自己经验更丰富,且长辈的建议要尊重。
如果我们提前能多做些功课预判可能发生的育儿观念冲突主动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能不能减少这方面的冲突呢?
于是,当儿科医生建议我们进行睡眠训练的时候,我就跳了预言家,预判到雷小西的奶奶会反对。因此在她来西雅图的2个月前,我就已经开始进行预期管理,或心理建设了。
我开始和雷小西奶奶科普我们的育儿理念-希望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包括吃喝睡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独立自主。
当她原则上同意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后,我才说,为了能独立自主,我们需要做这几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要让她学会独立睡觉
当然实操过程比我描述的曲折得多,也困难重重的,但是至少大家都认同了,且有心理准备,这就减少了冲突的机会。
后来我发现,搬出权威的第三方也很有效果,比如老师或者医生,把决定权丢给他们
当时为了更好的说服我妈,也就是雷小西奶奶,我还把儿科医生搬出来了,先给医生立个靠谱的形象,多在我妈面前描述医生的好 (是真的好!),然后再提出医生建议我们进行睡眠训练。
但我发现关键真的是一定要提前打好预防针,越早打越好
而且真的有出现矛盾的时候,我和清妈有个不成文的约定 - “你妈你上,我妈我上”,希望把这个矛盾消化在父母和子女之间。
和清妈说起我的思考,清妈表示非常赞同,补充到,这就和我们在公司管理团队的时候是一样的道理呀。
团队里的人,不同的年龄,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经验,对于一个事情的角度可能大不相同,有的人觉得应该这么做,有的人觉得应该那么做。为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这就需要管理层一遍一遍的提(Xi)醒 (Nao),告诉大家我们目标是什么,因此我们接下来会干什么事情,我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会怎么分工等等。
对啊,说的很有道理呢,华爸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发烧的事情还没解决。。。。既然是你妈,还是你上吧!”
清妈瞪了我一眼

老人们是真心的疼爱孩子啊,但是能和老人在育儿观念上和谐的相处真是永恒的难题呀,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翻车。好在我和清妈目前是自己带雷小西,只要我两不发生分歧,就天下太平!
大家都是怎么样面对这道中年难题的呢?欢迎留言哦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