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视觉·保险小课堂」第7期
导读:这个“既像重疾险、又像医疗险”的创新产品,很有可能是下一个“爆款”。
大家好,我是Alex。
昨天(11月30日),信美相互发布了一款全新的“一次性给付
医疗险产品

——“挺好保”,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讨论。
今天的「精算视觉·保险小课堂」,我就来与大家一同探讨一下这款创新的医疗险产品,以及它身上的“爆款”潜质。
昨天(11月30日),信美相互的创新型医疗险产品——“挺好保”发布,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讨论。
有大湾区保险学院学员群的伙伴们看了产品的介绍和形态,做了一个非常“画龙点睛”的评价
理赔门槛像医疗;
理赔结果像重疾;
看保费有点意外;
健康告知很互助。
(感谢学员伙伴:维森陌-拉莫帅-帅德-布耀布耀德
名字好长……
“挺好保”的主要人群定位是70周岁以下、有医保或公费医疗的老年人
因为健康告知比较宽松,有三高、糖尿病的人,都有机会投保
没有医保或公费医疗的人是不能够投保“挺好保”的,因为它的理赔触发条件会与医保报销金额直接关联
“挺好保”的保障期为3年,在保障期内费率恒定,因此属于一款“长期医疗险”。
与其他医疗险有一定区别的是,“挺好保”
不是一款报销类的医疗险
,而是一款
“一次性给付医疗险”

只要被保险人
达到了该医疗险的理赔条件
,那么这个产品就会
一次性给付10/20/30万
(投保额度可选)。


虽然“挺好保”是一款医疗险,但从它的产品形态上来看,则更像是一款“重疾险”
因为,它的保险金给付是有
理赔触发条件
的。

这个理赔触发条件就是,在任意一个保单年度内,在公立医疗系统报销后,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累计金额达到5万元
这里的医疗费用包括在二甲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不含特需部、国际部)产生的合理且必须的治疗费用,包括:
  • (1)住院治疗;
  • (2)住院前后门急诊治疗;
  • (3)特殊门诊治疗;
  • (4)门诊手术治疗。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拥有医保或公费医疗的人,才能够投保“挺好保”
“挺好保”的理赔触发条件是建立在公立医疗系统之上的,这不仅确保了医疗费用的合理性(有国家医保局的管控),还以“医保报销后自付金额5万元”确保了疾病的严重程度。
那么,基本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政府主办补充医疗分别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基本医疗保险是指社会医保公费医疗国家公职人员享有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政府主办补充医疗则是指大病医保补充医保
近期比较热的“城市定制型百万医疗险”,则不在政府主办补充医疗的范围之内。

那么,“挺好保”的保障效果如何呢?
《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一直维持在70%左右。
也就是说,个人的住院自费比例大概为30%。
按照当年住院费用的不同,我列了上面这个表,以显示“百万医疗险”和“挺好保”在赔偿金额方面的差异。
这里,我们假设医保报销比例为70%,且自付费用全部能由百万医疗险报销。
可以看到,被保险人当年的住院费用大概在15万元以上,才能够令个人自付费用达到“挺好保”5万元的理赔触发条件(百万医疗险则是超过了5万元就可以有5,000元以上的赔付)。
与百万医疗险不同的是,“挺好保”的理赔条件一旦触发,就会一次性给付10万元,这在当年住院费用低于40万元以下的时候都是更优的。
而随着当年住院费用的进一步提升,百万医疗险的实际理赔金额会逐渐超过“挺好保”。

从保费上来看,对于10万额度的“挺好保”,年缴保费是低于百万医疗险的。
比方说,对于40周岁的被保险人,“挺好保”年缴保费是208元左右,而百万医疗险(以20年保证续保的e生保·长期医疗险为例)则是470元。
整体上来看,“挺好保”确实是近年来医疗险产品(包括重疾险产品)当中很有创新亮点的一个产品,这些亮点可以概括总结为:
  • 以“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作为理赔条件(更加合理,且符合国民认知);
  • 理赔条件清晰明了,不涉及复杂的疾病定义与条款解释(简单易懂);
  • 理赔款不限用途,可以覆盖各类费用开支(费用使用更加灵活);
  • 适合老年人投保,三高、糖尿病也能保(老年人福音);
  • 与社保及其他商业保险不冲突,不存在责任重叠(可以同时购买百万医疗险,没有任何冲突);
  • 可以成为信美的“相互制会员”(不过,建议不要对于“会员分红”抱有过多期待)。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信美相互“独具匠心”地在市场上推出了“挺好保”,但是由于这个产品本身不具备“护城河”,因此该产品形态是十分容易被其他公司复制、模仿的。
无论如何,还是感谢信美相互为市场设计出了这样一款好产品。
你们觉得,“挺好保”会成为下一个爆款医疗险的样本吗?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
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课程再见吧!
本课程的PDF课件将会发布于我的知识星球
欢迎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加入
(已有超过2,160人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