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几百万,省吃俭用买了一所奥克兰最好公校的校区房,然而转眼却被划出了校区,几百万打了水漂……
别不在意,这悲剧很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后年发生在你身上!不仅好端端的学区房资产瞬间缩了水,孩子上学也成了问题。所以,请认真读这篇文章,因为这真的与多数热衷投资又注重教育的华人家庭都有关系!
你家的学区房可能不保了,你知道吗?本周二,一则新闻让奥克兰华裔着实捏了把汗:奥克兰135所学校的学区会有大变动,上万孩子的入学将受到影响!
消息出来后,很多华裔家长很紧张,担心孩子的教育,更担心自己的资产缩水。那么,这个政策实施的话会对学区房以及新西兰的整体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深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这则消息透露了哪些信息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则新闻大概讲了哪些重要内容。
“三年计划”改135所学校招生范围
根据NZ Herald的报道,新西兰教育部已经开始着手对奥克兰135所学校的学区范围进行改造,整个改造期间为三年。为了推进这一学区改变的进程,教育部今年与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签约,为60所重点学校制定招生计划。
三年学区改变计划为:2020年完成60所(由于受疫情影响,本该完成的60所学校招生计划只完成了45所,剩余的15所则将延期到2021年完成);2021年完成40所学校(不含2020年未完成的15所);2022年完成35所学校。
为什么要改学区呢?最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缺钱!因为好学校有限,而围绕着好学校的学区房价格也水涨船高,所以学区内小地住宅以及高密度住宅越来越多,这也导致学区内的学生数量暴涨。拿公立9分学校Ellerslie School来说,仅过去10年,学生人数就从510人增到了837。为了迎接越来越多的学生,学校至少要增加10个教室,才可能容纳总计约950-1000名学生。
图片来源:NZ Herald
学生暴涨,就意味需要更多的教室、更多的老师来接纳这些学生,而政府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呢?  教育部想出的办法是重新划分学区,让这些受欢迎学校周边的、评分较低、且招不满学生的学校接纳这些暴增学生——也就是说,如果当前你家处于一个较好的学区,也可能在将来被划分到附近一所不太好的学区中去!如果计划顺利实施,那么可以避免或推迟新教室的建设,如果建造每间新教室的耗资约65万纽币,那么“平均分配”生源后,则可以节省数千万纽币。
其实教育部有意重新划学区,实现“教育资源平均分配”这件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去年初,政府曾宣布,拟对Tomorrow's Schools教育改革并公布的改革计划:计划建立20个国有学校管理中心(Hubs),每个Hub管理125个学校。校董会的权力会被Hubs接管:比如有权划分各个学校的学区,有权分配所管学校的资源,甚至有权调动校长和老师,以解决现有学校师资不平衡的问题,旨在“创造学校之间的公平性”。
图片来源:PPTA
这个计划因为遭到了校长和家长的全力反对,虽然2019年11月12日教育部宣布放弃Hubs计划,但却“换汤不换药”地计划建立一个叫ESA的新部门,学校的招生范围需要由当地ESA管理,学校不能自行划分学区。
可见,政府一直没有彻底放弃改变现有学区的计划。所以,本周二宣布的这个三年改变135所学校学区的计划,其实也并不突然。
这个新招生计划并不会对已经在读的学生产生影响,但还未入学的学生则会受到影响。如,去年6月Albany小学重划学区的计划,就曾引发了一场风波:原本在学区的Unswroth Heights社区突然被通知被划出了学区,还未入学的学生只能去附近一所评分较低的学校。
图片来源:stuff
虽然当时这场风波以家长强烈反对暂未实施,但是Albany小学校长Maree Bathurst表示,Albany小学是教育部三年计划项目的第一阶段涉及60所学校之一,也就是说Albany小学的学区很可能会发生变动。校长介绍说,教育部会对现有的招生范围做小幅度的调整,但是很可能将一个区从现有学区中剔除,虽然这个区的家长们极力反对,但不排除最终实施这个计划。
奥克兰中学校长协会主席、Macleans中学校长Steve Hargreaves表示,理解教育部需要出台措施解决现有的问题,但是这个三年计划并没有充分尊重校长们的意见。
图片来源:Times Photo Wayne Martin
Hargreaves表示,教育部想省钱或者平均教育资源,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这必须建立在“省钱”和“尊重家庭和学校的选择与期望”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基础上,而不应该“一刀切”。他说:“如果有家长很想上我们Macleans,然后投资了好几百万纽币在学区内买了套学区房。然而,忽然之间有人告诉他们,学区重新划分了,你家孩子不能上Macleans了,需要去附近生源不足的一所学校。这样的话,学生家长一定会非常难过并且抱怨的!”
最后,Hargreaves指出,如果教育部没有把学区变化及时告知家长,那么不排除大家会采用法律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说,“有些学校拥有很强大的游说团体和校友团体,他们会努力在社区内反对这种教育部的这个做法。因此,教育部必须非常谨慎地制定咨询和沟通计划,否则可能会全盘出错。”
“三年计划”会对学区造成哪些影响?
通过分析教育部的这个计划,推测可能会对学生入学产生以下的影响
第一、未来跨区入学基本没可能了。
想上哪个学校,就只能住在目标学校的学区里。学区房的价格和租金或进一步水涨船高。
奥克兰小学校长协会主席Stephen Lethbridge表示,随着住房密度增加,社区扩大,许多原本招收学区外学生的学校也许就没那么多区外招生名额了。据他所知,有些学校因周边社区发展迅速,已经连学区内的学生都容纳不下了。
Photo by Pixabay
第二、一些现有学区或被重新划分。
很多学校的学区已经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未变,绝大部分学校的学区是遵循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并且学区与房产息息相关,牵一发则动全身,因此大刀阔斧地重划学区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不排除细微的变化,比如关于以下几种情况的微调:
教育部长曾提到,有些距离学校近的区域没有被划入现有学区,反而离得远的一些经济条件好的社区则进入了现有学区。
如果自家房产处在两所差距较大的学校之间,且离较好的学校比较远,离较差的学校比较近,那么现在即使是处在好学校的学区内,未来会不会被划出去,进入到离家较近的较差学校,这个就不好下定论了。因此,处在贫富差距较大地区的家庭,即使居住在好的社区,也要慎重观察将来学区是否会有所改变。
去年轰动一时的Albany小学重划学区时间,拟被划出的Unsworth Heights地区就是离Albany小学较远,而离评分较低的Target Rd小学更近,因此成为被划出学区的首选目标。
此外,新计划对双校网的学区会不会有影响?这个问题也值得考量。有些富裕社区教育资源丰富,被两所甚至三所教育水平高的学校划入学区。那么在新制度下,为了本着“公平”入学的原则,会不会让“双校网”让渡出其中一所学校的入学权,转给附近未进校区、收入较低社区的学生呢?这个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第三、新建高密度住宅可能不会被纳入学区。
高密度住宅造成的入学负担也日益加剧:拿奥克兰的Mt Albert地区来说,根据新西兰教育部的预测,当4000套新房建成后,当地将会新增950个小学生、300个初中生和800个高中生。当地的名校Mt Albert Grammar将面临着巨大的消化生源的负担。
奥克兰著名的双文法校区(Double Grammar Zone)也面临着同样的考验。开发商热衷在双文法校区内建各种公寓、联排,高密度新房带来的过多生源会让学校招架不住。
比如Mt Albert附近最好的高中 Mt Albert Grammar就计划收缩学区。校长Pat Drumm表示,这些高密度新房一旦建成,学校会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压力,无力接收更多的学生。学校的一位发言人也表示:“校董会(Board of Trustees)已经就此事展开讨论,打算重新划定学区。”
图片来源:Mt Albert Grammar主页
很多知名人士认为“购买或者租住了学区房就自动获得入读优质名校的资格”这条规定或许应该改一改。不过,新西兰国会议员&行动党党魁 David Seymour认为改的话也不能一刀切,毕竟对长期生活在校区内家庭实在不公平。他提议教育部设置一个截止日期,不把在这个日期之后建成的房产纳入火爆的校区。他还提议,那些父母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学生,家庭并没有为新西兰收税做出任何贡献,因此应该限制这些家庭的入学资格。
以上只是基于现有信息的预测,最终学区的改变到底会有多大?还是需要更多细节出来后再商榷。
“三年计划”会对教育造成哪些影响?
教育部长Chris Hipkins曾提到,现在的体制导致了“学校之间的不平等。”、“有些地区的年轻人错过了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对那些毛利裔、太平洋岛裔、残疾和有额外学习需求的学生而言,挑战更为严峻。
因为对教育有高要求的白人和亚裔家庭较多,因此很多decile低分学校中很难以找到一个白人学生或亚裔学生,教育部本着“省钱”的同时,也希望借着细划学区后,更加平均分配教育资源,让白人和亚裔回流低分学校的人数增加一些。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要求高质量教育的家庭,恐怕无论怎么重划学区,也难以阻止这些家庭将孩子送入好学校的决心。
教育部长Chris Hipkins还曾举例说:“201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份报告中,在38个发达国家中,新西兰在整体教育平等方面排名第33位。”

不过,新西兰的整体教育水平真的像Hipkins说的那么不尽如人意吗?也不尽然。根据最近一次的PISA全球学生学术水平的测试结果,新西兰学生的整体成绩超越了澳大利亚、甚至美国和英国,并在阅读一项的水平中超越了中国学生。
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英语: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直译为国际学生评估计划,简写:PISA)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筹划的对全世界15岁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计划,最早开始于2000年,每三年进行一次。该计划旨在发展教育方法与成果。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在最新一次测试结果中,共有72个国家参加测试,在数学、科学、阅读三个科目的测试中,澳洲排名分别为25、14、16;新西兰排名为21、12、12;中国排名7、10、27;美国排名40、25、24;英国排名27、15、22(摘自维基百科)
可见,新西兰孩子的整体基础教育水平并不差,在世界范围来说,还算得上不错。但有意思的是,虽然在基本学术水平上没有打败新西兰,但英美和澳洲却在高端教育上甩了新西兰几条街。比如,每年各世界大学排行的出炉,都成了新西兰人的痛:英美大学一直占据榜单前几名,眼看着澳大利亚优秀学校排名也在节节攀升,中国大学表现越来越出色,而新西兰大学的排名自掉出前100后就一直就没回去,且越掉越惨……
新西兰教育最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真的是基础教育吗?如果真的是这样 ,仅仅靠“平等”就能提升本国基础教育在世界上的水平吗?“平等”不等于“平均”,虽然平均分配师资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学生的水平,但本就“就低不就高”的新西兰教育,会不会因此一味“就低”,更加牺牲有高需求教育水平要求学生的利益?最终造成基础教育提升不成功,高端教育越来越差的尴尬局面?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出发点没有错, 但如果长期忽视高端教育的诉求,对于新西兰的整体教育来说未必是好事。
图片来源:weforum
大家都知道,芬兰是全世界基础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芬兰,家长完全没有择校的焦虑,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拥有最好的师资。可以说,芬兰取得的成就是基于国家多年积攒的深厚教育底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几乎都拥有硕士的学历且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素质超强的教师队伍即使不去过多监管控制也是十分值得信赖的,每个老师都想尽办法因材施教,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寻找最优的教育方案。
如果新西兰想要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是不是考虑从建立ESA的经费中拨出一些预算,用于提升整个国家的教师水平,这样会更加有效呢?如果整体教师水平都提高了,师资不平均的不平等局面也就自动消失了。毕竟,“体育老师教数学”这种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永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局面。
华裔家庭应如何应对避免损失
作为注重投资和教育的华裔家庭,该如何应对现在的局面呢?
首先,在投资学区房的时候要谨慎,上面我们也分析了可能对学区造成的影响,在购房的时候尽量避免可能会被划出学区的房产。
其次,要提前考察不受学区影响的学校,作为备选。比如,好公校削减学区,势必会造成周围不受学区限制的私校生源剧增,如果不提前筹划,也可能面临着排队等候时间过长,难以及时报名的窘境。
第三,选择时下最流行的“双中学”模式,保证孩子能不受地域的影响得到最好的教育。
网络中学绝对是一种新型的形式,很多家长在看到“网络中学"感到很迷惑:我家孩子已经上了不错的全日制中学,这所网络学校是不是和我们的家庭完全没有关系呢?这个网络中学和补习班有什么区别呢?其实,现在很多对教育有较高要求的新西兰家庭已经为孩子采取“双高中”的学习模式了:全日制实体中学+CGA网络学校。为什么这种模式这么流行呢?
CGA是一所已经在新西兰教育注册、提供A-level课程的网络私立中学,目的就是:无论是是否已经在全日制中学就读,CGA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申请大学,尤其是顶级好大学的竞争力!
如果学生已经就读了一所不错的全日制高中,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主修的课程只有一种:NCEA、剑桥、IB中的一种。对于已经学习NCEA或IB的学生来说,如果在CGA多修几门A  level课程,比如想申请医学院,你不仅学习了NCEA或IB的化学、数学等课程,还修读了A  level化学、数学课程,那么比起其他的竞争对手,多修读课程的学生会被认为更加有能力,更加优秀,大大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力!
像已经被华裔哈佛学霸Ben Zhang,他高中主修剑桥课程,而他也参加了NZAQ奖学金考试(主要为NCEA学生提供的考试)并获得了总理奖学金,为斩获哈佛offer起到了重要的助力!(关于Ben Zhang的故事请点击这里阅读:新西兰华裔哈佛男孩:我在美国顶级实验室研究新冠病毒。抛下曾经荣耀,追逐从医梦想!
因此,如果孩子的目标是比较好的大学,那么即使已经上了很好的全日制中学,去CGA多修读几门A level课程无论对孩子的自身学习深度还是将来高校的申请,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在自己全日制中学已经修读剑桥课程的学生来说,CGA A level课程会帮助这类学生提高自己的成绩,因为CGA 的老师队伍非常重量级:老师的平均教龄超过20年,大部分老师是曾在奥克兰文法、Macleans College 、Kristin School、Pinehurst School、ACG、AIC等著名公私立学校的资深名师、新西兰奥林匹克国际代表队辅导教练等重量级老师。如此强劲的师资是新西兰很多学校难以比拟的。
除此之外,CGA的特点是根据能力分成小班教学,而不是根据年级分班。比如,一个孩子虽然只有7年级,但经过测评,其数学能力已经达到可以修读9年级A level的水平,那么即可在7年级就开始修读,这不仅加速的学生的学习进程,这会在申请大学时候为自己的简历填上耀眼的一笔:7年级取得了9年级A level的学分,甚至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哪所大学不抢着要呢?
CGA和普通补习班有什么区别呢?首先,补习班只能补习学生现在所学的课程,没有提供另一种课程的资格,CGA则可以,并且有资格给予A level的资格证书;第二,CGA是采取正规学校管理的模式,教师联系非常紧密,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老师们定期开会研究教学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进程有据可查;第三,CGA可以提供辅助大学申请的各种课外活动。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现在很多新西兰家庭会选择让孩子读“双高中”了!新型的加速模式已经出现,这将成为决定孩子未来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这么多年只能修读一种课程的环境下,现在有机会让孩子多了一个重量级A level课程的加持,并且获得A level的证书和学分,可以说,这个机会是前所未有的!
10月31日(周六)下午1点,CGA会在Life Venues Auckland(25 Normanby Road,Mt Eden ,Auckland 1024)举行华裔专场open day! 
届时,前总理John Key、国家党议员杨健、Crimson CEO Jamie Beaton,CGA执行校长John Morris等重磅嘉宾都将出席,并且已经在CGA上课的学生以及部分CGA名师也会在现场为大家展示网络中学上课的真实过程和感受!
“开放日”参考流程
1:00pm 入场
1:30pm-3:00pm:活动正式开始
与新西兰教育创新领域的领导者们聚集一堂,讨论教育的未来前景。在这个被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充斥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数字时代的力量来提高全球教育的质量?
3:00-4:00:和嘉宾畅谈,享受美味的酒水和小吃
所有领导团队成员,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聆听他们的故事,并了解他们在线学习的独特经历。在享受美酒美食的同时,可以亲眼看看在活动空间展示出来的学生范例。最后我们将留有问答时间,您有机会在现场向新西兰杰出的教育专家提出您的问题。
重磅优惠:只要报名并参加CGA Chinese Open Day,每个学生可以就免去$2000的enrollment fee,并获得CGA $500 代金券哦!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31日(周六)
下午1:00
当日没有特别着装要求,着便装即可
Life Venues Auckland
25 Normanby Road
Mt Eden, Auckland 1024
现场提供免费停车位
如何报名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注册登录即可获取免费门票
或将以下地址复制到浏览器中注册
https://bit.ly/3d6D2m5
请注册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QQ邮箱
也不要使用QQ浏览器打开链接

这样可能会导致您无法收到注册成功邮件
如您注册后未在收件箱中找到邮件
请查看是否在垃圾箱里
注:活动中将提供饮料和小吃。
由于票数有限,因此如果您对此次活动有兴趣请尽快报名以确定位置。在确认票务之前,我们将分别致电所有注册人,以确认CGA是否适合报名学生的年龄和教育要求。在确认所有详细信息后您将被放置在临时候补名单上。
Crimson CEO Jamie Beaton 期待与大家在CGA 开放日相见!
注:本文只从现公开的资料加以分析,更多细节请大家密切关注新闻
想知道更多关于学霸的故事吗?想获得专业教育信息吗?请马上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Crimson的官方微信号。这里有新西兰本地教育资讯,英美的教育干货,IB、NCEA 、CIE、SAT 、ACT等各种考试秘籍,还有来自全世界学霸们的真实故事!
热门文章
新西兰记者深入探访私校、公校、公私合营校后,总结出这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新西兰华裔尖子生体验现实版《生活大爆炸》:在这所大学和一群科学“怪咖”生活四年,真实感受是……
新西兰华裔哈佛男孩:我在美国顶级实验室研究新冠病毒。抛下曾经荣耀,追逐从医梦想!
新西兰学校最新大数据出炉,看懂“升学率”背后的信息才是选学校的关键!
重磅家长必收清单:后疫情时代让这30部经典佳片带孩子开阔眼界看世界!
➤疫情下奥克兰文法前校长写了这篇文章:新西兰及世界教育会有这些大改变……
华裔哈佛小哥详解新西兰高中四大课程考试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是考大学的关键!
新西兰华裔哈佛小哥亲自总结了这些高中选课经验,直接影响考大学,赶紧看看!
混血娃被华裔斯坦福妈妈送入中国公校,却引发一场中西教育大碰撞……
IB、剑桥、NCEA中文课有何不同?华裔孩子选中文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点”,盲目学耽误升学!
澳洲“虎妈”与“佛妈”之战:不同方式教育出的孩子差异巨大,你觉得谁的赢了?
50岁老妈陪娃高考,结果娃没考上梦校,妈考上了……
华裔父母的呐喊:我没能给孩子完美的原生家庭,那又怎么了?!
新冠病愈后,哈佛大学校长说了这些话……疫情期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耶鲁华人女生一封信将“移民两代人”文化撕裂摆上台面,父母该如何参与“华二代”的三观塑造?
2020年新西兰最新中学排行榜:这所亚裔学生众多的学校成黑马,斩获第一
这个学校仅有两个“感染者”,短时间竟“传染”这么多!3级警报不等于随意送孩子返校。
➤快收藏!针对新西兰学生的各种网络学习娱乐资源大汇总,分类最全最细致!
不平凡的秋季,这些新西兰孩子成为了人生大赢家:华裔学生竟超过半数!
➤华人学生被请愿为英国首相,美国少年行动比疾控中心快:世纪疫情是年轻人的分水岭
➤像瘟疫一样的校园危机开始悄然传播,已有学生因此丧命,影响波及全世界。
➤想考新西兰澳洲医学院,这五大必备条件一个都不能缺:课外活动、分数线、必修科目等全覆盖!
择校误区!把这个新西兰考试结果作为选校标准,会错失诸多一流高中。
这所刚成立的高中聘请奥克兰文法前校长,计划将一个全新课程引入新西兰
发烧后小女孩突然病逝,妈妈通过VR与女儿重逢,真的把我看哭了……
新西兰首部华人主人公的片子是雷剧?但看过剧情介绍我决定今天就陪娃看!
毛利少年高考满分,被哈佛录取!梦想成为新西兰首个毛利总理。
从借钱读书到顶级大学再到青年企业家,他斩获纽澳美中各国重量大奖,成为华裔骄傲
华裔kiwi姑娘体验中美英三国顶级名校教育后,说出了这些真实感受。
纽澳医学院考试改革后,从医之路的苦你还扛得住吗?覆盖高中到从业的最全攻略
哈佛新生真实背景大公开,全方位揭露顶级牛校偏爱学生的各种特质!
2030年,我从哈佛毕业了,没来得及面试就直接失业了……
砸钱送孩子去私校的家庭现在怎么样了?有人欢喜有人后悔……
青少年自杀率全球第一,华裔自杀率飙升!压垮新西兰孩子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东西方移民家庭对纽澳教育的看法差别竟这么大,你赞同哪种?
重要!高中选课前一定要先做这套测试,适不适合学IB必须搞清楚。
拿PR VS 换护照:关系华裔孩子上大学找工作的大事,纽澳家长必须要关注!
亚裔姑娘成功闯关牛津面试,拿下offer却放弃,因为……
重视!华裔少女因亚裔身份被霸凌,移民家庭绝不能忽视这一课!
IB、剑桥还是纽澳本土课程?根据孩子自身特点选课才是关键!
最狠虎妈的闺女放大招儿,总结出一套无价学习攻略超受欢迎!
耶鲁华裔生的呐喊:亚裔父母为我们上大学付出了什么,你们根本不懂!
六娃洋人老爸总结出一套完美公校攻略:我花最少钱给娃最好的教育
私校不一定最好?亲姐仨读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高中,十年后的她们竟这样说……
华人家长这样教育孩子被取消了PR!这些家庭小事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顶级公立中学越来越难进了,有学区房也未必挤得进……
重磅:新西兰资深老师精心整理的必读书单来了!提高写作必备神器
华裔家长的焦虑:砸钱买学区房还是读私校?做完这个测试,你就清楚了……
学霸多争论也多,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单性别学校?
这种学校被称为纽澳“平民版”私校,但华裔家长却对此知之甚少……
新西兰亚裔少年首次详述哈佛录取真相:实际录取过程或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华裔少年美国名校上演两次神反转,而他父母十余年前的人生反转更让人惊叹!
纽澳家长注意:高中生别跟风学IB,选了不适合的课反而害了娃!
新西兰高中“中文”考卷难哭众华人,看看你能拿几分……
独家!新西兰华人学生获奖比例近4成的奖学金究竟怎么考?技巧都在这里!
我爸没工作,却把我送进了耶鲁!这篇华裔男孩的“高考作文”火了
最新奥克兰高中排名!10分高中的大学升学率拼不过5分,学区房你还买吗?
独特视角:海外华裔家长也热衷送孩子出国读书,移民究竟图个啥?
95后哈佛小哥创业三年闯入福布斯,开挂人生背后的“另类”成长之路
西方教育的骗局?那些为孩子教育出国的中国家庭,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新西兰华裔少女深入中东难民营!走入联合国的女孩讲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