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挖到一个宝藏育儿纪录片,刚看完第一集,就忍不住安利给大家!
Netflix 出品的《宝贝》(Babies),今年 2 月刚推出第一季,就在豆瓣上斩获 8.5 分的好评
这部纪录片耗时 3 年, 对 15 位新生儿跟踪拍摄了一年多,跨越北美、欧洲、和亚洲,采访了世界各地知名儿童发展科学家,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发现,展示了宝宝成长中的秘密,让我们有机会更进一步了解宝宝。

开篇第一集,以「爱」为主题,展示了父母和婴儿的互动方式,如何塑造婴儿的脑部结构。让我惊叹:父母和宝宝不同的互动方式,竟然能影响宝宝的大脑结构!
亲子关系如何影响婴儿大脑?一起来看下面两个实验揭示的真相!

亲子关系怎样影响婴儿的大脑?

面无表情实验
首先是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家 Tronick 教授的著名研究——面无表情实验(still-face experiment)。
实验邀请了不同月份的婴儿和妈妈(最小的婴儿才3个月),先是母子间积极互动,然后请妈妈终止互动 2 分钟,全程面无表情地看着婴儿;最后恢复互动。
1岁大的宝宝,就是「表情帝」了!

他不仅自己表情丰富,也能分辨看护者的表情变化。

看看这个小宝宝,当妈妈与他互动时,有多开心!
实验者要求妈妈对他不做出任何反应,完全没有表情。

不到2分钟,宝宝就陷入了崩溃状态。
当妈妈切换到「面无表情」状态时,婴儿们会迅速地感觉到妈妈的「不对劲儿」,并竭尽全力去挽回跟妈妈原有的互动体验。当宝宝看到自己的尝试没有效果时,他们便开始难过、尖叫、哭闹,甚至用吃手等方式来缓解焦虑。
为了进一步研究「父母和婴儿之间良好的关系能帮助婴儿应对压力吗?」, Tronick 教授升级了这个实验,在实验前后取样了婴儿的唾沫,来观察皮质醇的水平。
皮质醇是人感到压力的情况下会释放的一种激素。每当我们经历压力的时候,身体就会迅速进入应急机制,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当压力消失的时候,身体才会恢复正常。皮质醇水平越高,说明压力越大。
实验发现,当妈妈面无表情无互动时,婴儿感受到的压力会升高。当孩子和父母互动时,父母缓解了婴儿的压力,让婴儿对他们建立的信任,由此逐渐形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
海马体与养育方式

的实验
养育方式的不同会对婴儿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研究者 Dr. Anne Rifkin-Graboi 在半年内持续地观察不同婴儿和父母的互动方式,观察包括了以下几点:

1、父母的互动过程是否专心?
2、父母是否会及时回应婴儿给出的信号;
3、当婴儿哭闹时,妈妈有没及时给予安抚;
4、如果婴儿想要够到什么东西,妈妈会允许婴儿自己做出选择,还是帮他/她选好了... ...

这些互动方式看起来很微不足道,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父母跟婴儿的互动模式。
然后对比婴儿出生后两三周和六个月的脑部影像,最终得出让人吃惊的结论。
结果发现:即便才短短半年,父母对孩子养育方面的差别,会造成婴儿大脑结构的差异。那些较少接受回应式养育的婴儿,位于大脑中央的海马体会大一些。
海马体对人类处理压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宝宝来说,缓解压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安抚。如果宝宝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支持,那么宝宝就需要自己来处理压力。

养育是一种关系

上面两个实验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的育儿启示是什么?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回应不可或缺。宝宝出生后,无论是哭泣、咿咿呀呀、还是表情和动作,都在跟你倾诉他的喜好和需要。你的回应方式,在孩子生命的早期,是他们形成大脑回路的基础。
如果孩子很少获得父母的积极回应,他们会被迫内化压力,当压力长期无法得到很好的释放,那么身体中的压力反应系统就会一直保持高度紧张。
这样持续的「有毒压力」会让大脑维持永久高度警惕的状态,研究表明,有毒压力会强烈而持续地刺激孩子的应激系统,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互动是及时积极的,宝宝就能习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然后,他们才能无所顾虑地开始探索环境。反之,宝宝就要将大量的心力优先付诸于处理内在压力、寻求安全感和舒适,然后才有探索的可能。
当宝宝在良性的亲密关系中成长,他们日后才更可能成为一个积极、对自己和世界足具安全感和信心的人。

「同步互动」孩子最需要的回应方式

《园丁与木匠》一书中说「父母和孩子从根本上讲是一段关系,养育是一种形式的爱。」如何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陪伴?
高质量陪伴是关键。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无时不刻陪孩子,对孩子来说最佳的陪伴是「同步互动」(Interactional Synchrony),即敏感地给予孩子适时的、有节奏的、恰当的回应。
心理学家劳拉·伯克把「同步互动」比作情感舞蹈,研究表明「同步互动」是导致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样的陪伴是「同步互动」呢?比如在宝宝可以自己搭起一个积木小楼时,摸摸宝宝的头,真心的赞扬:哇,宝宝你真棒,宝贝可以自己搭起一个小塔楼啦!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当宝宝把玩具递过来想跟你一起玩的时候,放下手头的家务,和宝宝一起玩一会儿;

同步互动如此重要,怎么做呢?

❶ 父母要对孩子的需求敏感。
要想孩子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并不是只要保持和孩子在一起就够了。研究表明,父母的敏感性与依恋的安全性有很高的相关。
是否敏感,包括「接收」、「解释」、「反应」这三个过程。不够敏感的父母,可能是这样的:
小朋友想自己爬上秋千,可是被妈妈理解成[孩子想玩秋千],就直接把孩子抱上秋千推她玩,这是解释的错误,没有看到孩子需要的不是玩秋千而是自己探索。
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再多而在于精。只要跟孩子在一起,请全身心投入,保持敏感性,正确[接收]和[解释]孩子传来的信息,并做出合适的[反应]。
只要在互动中,孩子是愉悦(playful)的,那么你和孩子的情感舞蹈就是合拍的。
❷ 反馈要跟着孩子的节奏。
跟孩子的互动,要跟着孩子的节奏来。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还包含眼神的对视,神情,行为以及身体语言等等。
有时候,家长即使跟孩子待在一起,心思也没在他身上,或是没注意孩子的信号,这是不经意的忽视。孩子哭闹时,因为觉得「不能惯着孩子」,故意「晾着他」。
当我们在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缺少对孩子的关注和回应,孩子会放弃,不再对父母报以期望。不仅亲子联结会慢慢疏离,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构造。
❸ 互动要适度,不能过多。
父母虽然要对孩子需求敏感,但当孩子不需要我们的陪伴和互动时,我们也不需要过于给予。而且我们也不需要 100% 完美地去跟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保持协调。因为这很难做到,反而会让自己过度焦虑。
我们只用像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的「做个足够好的父母即可。」关键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理解和在乎,能在满足孩子的安全和被保护的需要的同时,还能满足孩子探索世界的需要。

小结

婴儿仰望他的母亲,在母亲的眼中看见自己。——温尼科特
「关系」 在育儿的道路上,起到关键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有良好的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调整、自信、灵活性、跟同伴相处的社交能力、共情能力、问题解决,沟通语言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等。
亲子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亲子关系在于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适度的互动才是最理想的,愿我们在逐步的观察、实践中和和孩子一起跳出越来越合拍的情感舞蹈,建立好这段人生最重要的关系
小 爱

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想更多了解宝宝的秘密?

别急,小爱已经为大家找好了《宝贝》(Babies) 这部纪录片的在线观看地址~
亲们可根据以下步骤获取观看地址:
1.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爱贝睿」

2.后台对话框回复
19获取地址!
▼ ▼ ▼

关注公众号「爱贝睿」,在对话框回复关键词「19即可获取观看地址。
点个在看,分享你的态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