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的粉丝,横行霸道不是一天两天了。
本来,他们圈地自萌,再如何拼命为爱豆打榜做数据,都无可厚非;
但他们偏偏不安分,集体出动,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制造垃圾……

流量僵尸,鸠占鹊巢

距离肖战粉丝成功举报AO3事件才刚过去不到一年,王一博粉丝又入侵了豆瓣。
这一次,他们为了哥哥,把别人付出心血的作品踩在脚下。
事情是这样的:
一位出版行业的新人,刚刚编辑完一本名为《记忆记忆》的俄国长篇小说。

 ▍ 《记忆记忆》原书封面
人生的第一部作品,还幸运地登上了豆瓣新书推荐榜,编辑本人跃跃欲试,迫切地想了解读者的真实反馈。
于是,他上豆瓣想去看看网友评价。
这本书11月刚刚出版,11月11日才开始在购物平台发货。而11月20日,当他打开豆瓣评价页面时,彻底惊呆了:
新书发售不到10天,就已经被200多个人看过,而且评分超过了9分。
 ▍到现在,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400人
200多个人能在短短10天内就“读完”了这本字数超过31万,还有几百个注释的小众俄国长篇小说?
拿俄国经典文学巨著来对比一下,我们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
豆瓣上有2.1万人标记“读过”《卡拉马佐夫兄弟》,如果《记忆记忆》阅读人数匀速增长,只需100天,就能超过这本世界名著。
而本书高达9.1的评分,早已一骑绝尘,将俄国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他作品《罪与罚》《白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甩开好几条街。
别说豆瓣top250,哪怕站在俄国现代小说的顶端,拿下诺奖,甚至改写世界文学史仿佛都只是时间问题。
但问题是,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在某图书电商上搜索书名《记忆记忆》,却根本找不到它的踪影……
更为奇怪的是,在豆瓣评论区翻一翻,所有的读者都仿佛是复读机成精。
要么一起复制粘贴“世界的冗杂与多彩”;
要么共读“白银时代和犹太文学”。
一位有求实精神的编辑一个个摸进了这些评论者的主页,统计之后,他发现,这些人都有三个共同点:
1.都点评了《记忆记忆》

2.入驻豆瓣时间不长
3.给王一博所有的电视、电影、歌曲作品打了高分
再结合微博上王一博粉丝在微博上的“炫耀
破案了!这场闹剧全都源于王一博粉丝自发“养号”——王一博的作品即将上映了,他们开始提前筹备为哥哥冲业绩。
先给不熟悉豆瓣的朋友,科普一下豆瓣评分的机制。
由于豆瓣的防注水规则,刚注册的新号,活跃度低,如果疯狂打分,就会被判断为水军,分数无效。
王一博的粉丝想给他打高分,就必须先把自己的账号“养活”,所以,他们必须要靠给别的作品打分、评价来获得活跃度。
而恰好出现在新书推荐位上的《记忆记忆》,不幸沦为这群粉丝刷活跃度的“养号基地”。
粉丝们压根不关心书里的内容,打几分也并不在意,“看过”全是假的,书评全是复制的,分数都是刷的。
——这本书不过是他们的工具,一切都是为了哥哥。
但是他们却没想到,一本新书的出版,背后凝结了作者、译者、编辑多少的心血,耗费了各个出版流程工作人员多少努力。
一位编辑在豆瓣发了一篇名叫《王一博的粉圈,请你们离我的书远一点!》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粉丝的行为,就是在践踏他们的心血“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去给自家偶像戴皇冠”
粉丝们让一部有质感的作品,变成了塞满了无效信息的互联网垃圾桶,劝退了这本书真正的潜在的读者,阻隔了读者和创作者之间真实的交流。
而且此风气一开,从今往后,豆瓣是不是就会从一个好好的阅读交流场所,逐渐沦为粉丝的狂欢胜地了?
豆瓣官方严厉斥责了这种行为,并且表示今后会加大打击
“养号”
的力度。

王一博的大粉头虽然已经出来道歉

但是,风气一旦打开,可能就没那么容易收回来了。有人发现豆瓣上的垃圾评价,依然在继续疯狂地自我黏贴又复制。
今天是王一博的粉丝,明天还会是其他人。
饭圈粉丝制造出来的,没有任何信息量的虚假评论,就像一座巨大的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正在一步一步污染我们的互联网空间。

数据女工”撑起的虚假繁荣,能维持多久?
对饭圈的“数据宇宙”来说,这种10天打出一本高分俄国名著的事情,只是常规操作罢了。
前两年有一部电视剧叫《楚乔传》,虽然豆瓣评分不到及格线,但是已经创造出了电视剧届的伟大奇迹——播放量超过400亿。
好家伙,400亿是啥概念呢?
别说14亿中国人口每人平均得看28次,世界76亿人口每人看5遍
就连全地球的1300亿只哺乳类动物,每3只里就有一只看过《楚乔传》
为了让偶像的作品数据更好看,粉丝们早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刷播放量的方法,完美扣合视频平台计算规则,粉丝百战百胜。
编剧汪海林曾狠狠嘲讽了《楚乔传》数据注水,然而在每个粉丝心中,“400亿”仍然是最荣耀的勋章。
 ▍不过这部剧我真没看过,反思了一下,自己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哺乳动物
除了打破人类极限,粉丝们还在创造世界纪录。
2016年11月,娱乐圈传来一则喜报:王俊凯同学又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项目是【单条微博转发量】。
粉丝以一敌百地疯狂转发,终于转发量超过了1个亿。
对饭圈粉丝来说,偶像发了微博,首要做的就是转发、评论、点赞。
这种任务通常由一个叫“军团”的数据站组织来完成。
一个小时达到45万转发、16万评论、43万点赞,其实根本不算难事,毕竟身经百战的“军团中人”手里早就买好了几千几百个微博小号。
他们的分身来回切换,忙不迭地评论、点赞、转发,努力维持繁荣,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 左边是微博账号,右边是密码,有人专门做“卖号”的生意,一个号码按照等级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而出手阔绰的追星女孩一买就是几百个
但是,像王俊凯这样的大流量,1个亿不过只是一个小目标。今年,王俊凯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
虽然暂时还没见到世界纪录的新宣传,但希望《吉尼斯中国之夜》不要不识抬举,能够给王俊凯粉丝一个亮相机会。

今年还出现了一个新词,叫“买一咬三”。
这个词来源于肖战粉丝。那时候肖战刚经历227的毒打,上线了一首3块钱付费单曲。被虐过的粉丝,战斗力变得越发强劲。
一时间,肖战超话里,铺天盖地都是呼吁花钱的声音,不仅要买,而且要“量力而行”。
“量力而行”是什么意思呢?“能买一百张,就要咬咬牙买三百张”,简称“买一咬三”。
不同的消费群体还有自己的KPI:
学生党不低于105张,工作党500张起步……

我不仅不理解现在的学生为何出手如此阔绰,更不明白买1000张重复的专辑到底有什么意义。
但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打鸡血一般的热情,不仅自己买,买完之后还要道德绑架别人。
粉圈的魔幻现实,每一天都在上演。
无论是播放量、转发量,还是销量,不断被刷新的惊天数据,表面上看起来极其繁荣,背后却是少数人在狂欢。
有人把从事这种机械工作的人称之为“数据女工”,但他们有时甚至不像是真人,而像是僵硬的AI机器人,一段只会复制黏贴的代码。
然而,正是粉丝们制造出来的这些漂亮而虚浮的数据,重复而无意义的话语,形成了巨大的流量,把漂亮的男孩和女孩捧成了“流量明星”。
也许从此次的“粉圈入侵豆瓣”事件,我们可以窥见流量明星难出好作品的真正原因:
粉丝们口口声声为了哥哥,但也正是他们,亲手把自己的爱豆封印在了虚华的流量之中。
不同于豆瓣书目背后的那些在勤勤恳恳工作,脚踏实地付出智力与劳作的图书创作者。

流量明星所收到的粉丝的赞誉声实在太高,数据实在太好,他们根本无法触碰到真实,既无法看清自己,也无从做出真实而动人的好作品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反馈。
但恐怖的是,人工做出来的虚荣泡泡,总有一天会破裂。
假作真时真亦假,粉圈的人并不理解,对于其他行业和圈子来说,真实反馈与互动比虚假繁荣重要一万倍。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篇文章本无意置喙饭圈恩怨,但粉丝们自嗨的游戏,还是停留在娱乐圈吧。在那以外的世界,并不按你们的规则运转。
不随便打扰别人,也是一种美德呢。

文|谷氨酸    编辑|浓硫酸
推 荐 阅 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