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202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式开考。今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数达157.6万人,创下历史第二高的纪录。

雅晴是百万国考考生中的一员。放在两年前本科毕业的时候,她其实很抗拒去考公务员。“觉得公务员没什么好的,(挣的)钱又少。”

但在韩国读完研究生、经历了两份私企的工作以后,她感受到公务员的好了。她学的是食品营养学专业,生活作息都要跟着实验走。“实验需要你,你就得在那儿,生活也没有什么规律。虽然公司给的条件挺好,但是很累、很压榨人。”
根据在线职业教育网站UniCareer发布的《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回国求职海归数量今年将增长七成,达80万人。在疫情影响下,海归求职难上加难,他们要与近900万名国内应届毕业生一起,冲击有限的岗位。
在传统认知中,留学生是外企、私企的“宠儿”。但近年来,想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海归越来越多,包括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甚至不乏常春藤等名校毕业的学生。今年8月,一名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后任职街道办副主任的消息引发热议。
根据益普索《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在调查样本中,将近一半的留学生归国后进入体制内工作,其中21%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5%任职于国企。

01
留学生选择体制内,真就轻松了吗?
钱多、稳定、有户口
体制内工作早已摆脱过去“低薪”的印象,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04元,实际增长5.2%。
近年来,优厚的待遇让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公务员成了“香饽饽”。2020年11月20日,2020年深圳市服务“双区”建设专项公务员招录截止报名,最终报名155453人,最高竞争比达1269﹕1,平均竞争比例为154﹕1。
即使是只考虑金融、互联网等高薪行业,体制内外的薪资水平差距也在缩小,如果把“996”的工作时长考虑在内,“高薪”更是大打折扣。
《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负责人时悦指出,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留学生中占比较高,技能性不如理工科那么强。“他们在选择就业的时候,普遍进入的是有点‘万金油’一样的工作岗位。”因此,在体制内外的薪资水平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
时悦认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能够负担出国留学费用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不会特别窘迫,因此,薪资的吸引力可能已经不是留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今年,雅晴听从父母建议报名了国考,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想要稳定、规律的生活。
“逃离996”,已经成了“新海归”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今年从某常春藤名校法学专业硕士毕业的Arvin,把正常的工作时间、“不会透支身体”作为自己找工作的第二大考虑因素,排在这之前的是工作带来的意义与成就感。他通过专门面向留学人员的公开招聘进入某部委工作,每天8点半上班,5点下班,中间有2个小时午休时间。
Arvin身边同专业的留学生有“百分之七八十”去了私营单位,以律所居多。“我前几天跟朋友吃饭,他在一家红圈所(指8家中国顶级律所)工作,已经连续14天没有休息了,周六中午出来吃个饭还得急匆匆跑回单位去,晚一点还得被骂。这样的生活何必呢?”
能帮助在一线城市落户,是留学生青睐体制内工作的另一重要原因。
根据《2020海归春招求职趋势报告》,超过半数的2020届海归人才期望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发展。要想在一线城市扎根,体制内工作在解决落户问题上具有绝对优势。
Arvin认为,能落户、晋升渠道畅通、职业前景良好等非经济层面的待遇,比单纯的工资高更加重要。
02
留学生考公,选岗是最大难关
然而,留学生的身份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公务员队伍。雅晴甚至认为,留学生报考公务员“只有劣势没有优势”。
选岗是留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第一个坎。
留学生报考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入职,都需要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获得国(境)外学历认证证书。而公务员报名时,要求报考人员学历认证证书上的专业应与职位表要求专业严格对应。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往往做不到字字对应,这就增加了留学生报考公务员的难度。
在英国读完硕士回国的小牛,她的专业名称是“公司法”,但在国内,公司法是民商法的一个分支。在报考时,她不能选择更加细分的“民商法学”或“经济法学”,只能选择专业要求为“法学”大类的岗位,报考范围的扩大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
此外,招收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有一部分属于海关、缉私、边检等部门,这些岗位普遍要求“不得有超过六个月以上的非公派境外学习经历”。排除这些岗位后,小牛能报的只剩下两个岗位了。“门槛很低,竞争较大。”
而对于一些在公务员考试中选择本就不多的专业而言,留学生的身份让这条路变得更窄了。
雅晴是湖北人,想离家近是她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她先是报考了湖北省考,却因为专业名称不一样,没能通过审核。她的专业名称是“食品营养学”,而与之相近的国内专业名称为“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
在拿到国考岗位表后,雅晴又发现“整个湖北都没有能报的岗位”。最后,她只能报了广州的岗位。
不一样的单位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留学生而言,致电报考单位确认是最保险的方法。从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位的英国某大学硕士毕业的赵同学介绍:“有的单位比较好说话,看着名字差不多就过了,有的单位可以用硕士学历加本科专业(报考),但还有一些单位要求提供专业证明,证明你学的专业和国内一样,这个证明非常难开。”
应届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另一条重要通道——定向选调和人才引进计划,似乎也把留学生群体排除在外。2020年,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面向重点院校选调应届毕业生的工作,仅有广东、天津、重庆等7个省份接受国(境)外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
小牛建议,如果是正在申请、还没选专业的准留学生,又想考公,可以对照一下公务员网的岗位表,参照一下岗位的专业要求,不要报太偏的专业。
03
海归自嘲“Five”,留学“镀金”成色几何?
已经进了体制内工作的年轻人,工作也没有想象中轻松。与留学高额开销相比,相对微薄的工资、因用不上专业知识而产生的无价值感,这些不适在留学生群体中被放大了。
吴英俊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就读于美国综合排名前50位和前20位的大学,秋招失利以后,她在父母的介绍下,回到家乡宁波的一家国企工作。试用期月工资到手3700元,和250万元的留学开销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面试的时候,公司领导问吴英俊:“你家很有钱吗?你觉得值吗?”这让只是普通工薪家庭长大的吴英俊感到很迷茫:“我父母也不是想要回报那种,我自己反而看不太开。我不能很自信地说,这段经历对于我而言有那么大的增值。”
由于专业不对口,吴英俊留学5年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并没有派上太大用场,除了语言以外,她觉得留学生的身份没有给自己带来其他优势。“和同届美本美硕的同学相比,时常觉得自己不足,工作以后感觉自己也没有国内读大学的同事能力强。”
豆瓣用户“边锋龙一”在小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中提问:“欧洲归来进体制内一个月几千元意义何在?”本来以为体制内清闲、稳定、福利待遇好,但进了体制才发现,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饭,不仅要做好工作,还有接连不断的理论学习。
有相似经历的网友回复:“在国内读书也可以在体制内工作,出国吃的苦、付的钱到底算什么?”
在这个小组中,吴英俊和留学生们管自己叫“Five”(谐音“废物”),用自嘲的形式来对冲面对升学、就业时的巨大压力。她觉得,像她一样的普通人在留学生群体中是大多数,当海归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你不如人的时候,只能用一种自嘲的方式来化解这种焦虑”。
时悦介绍,留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在学历上出现了一定差异,博士的薪资和就业的满意度是最高的,而硕士的满意度是最低的。

她认为,随着用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标准在不断提高,与其说留学背景是“镀金”,不如说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标配、一个硬性要求,“只是一个敲门砖”。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更多要考察的是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软性能力是否和岗位匹配。
“留学早就已经不是上个世纪那种只有天之骄子才能够实现的愿望了,不再是一个稀缺的产品。”Arvin认为,既然选择了要考公务员,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我国出国留学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随之带来的是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受教育者应该基于个体能力、素质的提升来规划学业发展、教育选择。
吴英俊反思,无论是留学选校,还是找工作,自己一直不是个很有规划的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照我妈的话说,我就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对于未来,吴英俊也在思考,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温水煮青蛙”被“煮死了”,她打算先把相关的从业资格证考下来。“只要不是一直停滞在一个状态,我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废物了。”

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陈玉琪
今日文章推荐:

《银川海归小镇(筹)首开区签约奠基仪式举行》

《视频图文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欧美同学会历时两年打造海创中心揭牌》

你的【好看】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