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很近,姐姐只比弟弟大21个月。
如今俩人虽然能玩到一块儿去,我也开始享受一些二胎的红利,但是从我怀上老二起,直到弟弟2岁左右,那是一段特别辛苦和难熬的时间。
晚上弟弟频繁地夜醒,白天我还得跟个没事儿人似的继续带着姐姐干这干那,我想做妈妈的都懂我在说什么。

原本我以为那就是育儿路上最难的日子,哪里会想到今年的一场疫情又彻底把我打回了那种忙乱、疲惫、甚至有些焦虑的生活和育儿状态。
从3月份学校停课开始,一家人都在家里,爸爸远程工作、姐姐远程学习、还有一个需要陪伴的弟弟。
于是我不得不一人身兼数职 :照顾孩子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妈妈、负责饮食起居和家务琐事的保姆、辅导两个孩子学习的老师、认真码字的育儿博主。
这样的日子过个几天也就罢了,可到现在已经整整半年,我前段时间确实感到有些心力交瘁了。

一个人对疲劳和压力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负面的能量积蓄到了一定程度,总是要寻找释放的出口。
前几天我看到姐弟俩搭了一半的乐高散落一地,游戏房里也再次变得无处下脚,就让俩人马上整理好。
姐姐感觉到我说话带着情绪,很不高兴,跟我埋怨起来。我心里本来就窝着火,看到俩人非但不配合收拾,还各种抱怨,情绪也就彻底爆发了,大发了一通脾气,还气得把手里的乐高甩了一地。
我和姐姐一度都进入了「失控」的状态,最后爸爸不得不出面调解,他让姐姐先回房间,让我去一旁歇会儿,然后他把掉落一地的乐高拾了起来。
我常常看到育儿群里有妈妈懊恼地诉说:今天跟孩子发了脾气,现在心里好愧疚,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因此而缺乏安全感了?我该怎么做呢?
在现阶段这种
「密集育儿」
的状态下,我更能理解做为妈妈这种
「没忍住发了火,事后又后悔愧疚」
的心理,今天想跟你们聊聊这个。

01
 做真实的自己,彼此接纳
虽然我顶着一个「育儿博主」的头衔,却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完美妈妈」。

我会情绪崩溃,比如极度疲惫的时候碰到事事儿的娃;我会感到挫败,比如各种共情讲理温柔坚定都对娃不管用的时候;我会焦虑和愧疚,比如因为自己事情多没顾得上陪孩子的时候;
我会失落,比如已经记不清上次跟女友一起逛街是哪年哪月了。

理性与感性在我们的意识里是并存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肯定会受到「情绪」和「感受」的影响与支配。
当我很生气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火;当我很受挫的时候,我就想放弃「温柔坚定」,转而「蛮不讲理」;当我很焦虑的时候,我就会工作也做不好,陪孩子也没顾上;
当我很失落的时候,我会忍不住伤感和流泪。

我相信做为一个亲力亲为养育孩子的妈妈,大家都有过这些感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做妈妈的一部分。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真实的自己。没有谁是完美的妈妈、完美的妻子,只有当你能够接纳真实的自己时,你才能够接纳孩子和伴侣的不完美。
我觉得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也莫过于「真实」与「彼此接纳」。

我不止一次地告诉过姐弟俩:妈妈也会累、会生气、会难过,就像绘本里讲的,妈妈有时候会变成「喷火龙」,但是不管怎样,妈妈对你们的爱不会改变,就像你们爱妈妈也不会改变一样。
孩子们对这一点非常笃定、深信不疑。
所以我虽然会有情绪失控甚至崩溃的时候,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牢固、亲密的亲子关系。
比如文章前面提到的情况,姐姐在她的房间里平静了一会儿后自己下楼了,我也消了气,她朝我走过来,我张开双臂,我们给了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跟她道歉,我说妈妈刚刚很生气,所以发脾气了,对不起,妈妈爱你。
她依偎在我怀里对我说,我也爱你妈妈。
我提议我们一起把房间收拾干净,然后玩个游戏,怎么样?到这里我看到姐姐破涕为笑了,孩子都是记性小忘性大的生物,一会儿功夫也就跟没事儿人似的了。
你有没有想过,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这样的「冲突」与「失控」,但它也是有意义的呢?
对自己来说,它能让我们看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才谈得上变成更好的自己。

对孩子来说,如果我们能在冲突之后不忘及时地表达「歉意」和「爱意」,她就会感受到,妈妈的爱无条件的、不会变的,哪怕她有时候会生很大的气,但她永远爱我。
这个过程,是不是就是「彼此看到」「彼此接纳」呢?
回到读者问的关于「安全感」 的问题:我对孩子发火了,这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吗?
安全感不是一下就有的,也不是一下就没的。
如果平日里亲子关系牢固而亲密,孩子懂得妈妈也是一个会有情绪的平凡人,我想安全感是不会因为妈妈的一次生气失控而消失的。

02
 事后的反思和总结
「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非常重要,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为自己开脱的理由,不能打着一面「接纳自己」的旗号就任凭自己一次次地陷入同样的「失控困境」,是不是 ?

认识和接纳自己,是希望我们能丢掉不必要的懊悔和自责,去直面真实、正视问题。

如果面对孩子我的情绪失控了,
我会在事后想一想,有一些思考和总结:
为什么我会这么生气?表面上是因为姐弟俩没有收拾玩具。
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是因为我最近太忙太累,所以耐心和忍受度都降低。

我现在可以做出什么改变,让自己从低能量的状态中走出来?我以后怎么去避免再次掉入同样的坑?
当我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可以做出行为上的改变,比如适当地减少一些工作量、增加睡眠和运动、出门散散心等等。
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做出这样的改变,那么我是不是该索性降低自己对整洁有序的固执,主动去提高自己的的忍受度呢?

你看,这些就是思考和总结的意义了 。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要回答一下,经常有人问我:对孩子发了脾气,该怎么办呢?
谁都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所以一味的懊恼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这件事情的影响」,以及以后要怎么做。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先接受它,及时地对孩子表达歉意与爱意,更重要的,还要去想一想以后如何避免把自己带入相似的困境?
避免比补救要有用得多,你觉得呢?
今天是周末,只是想跟大家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和一些小感悟。
我相信「情绪失控」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情,尤其是做为妈妈,你们有什么想聊聊的吗?
小店里正在团Giromag的彩窗磁力片和管道磁力片。
这是我亲测之后满意度极高的产品,团价十分优惠,赠品磁力小车也很好玩,
开团几天已经断货2次了,我又问供应商争取了一些库存,之前错过的朋友可以移步去次条去看看。 
By超雄 2020.9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